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5031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局;财政局;文广新局
标题
传统村落保护要把“根”留住
建议人
李劲松
代表意见
满意
办结类型
B
内容
“我们要推进城市化,但不能遗失了传统文化。”中国民间建筑协会理事夏泉生说。源于农耕文化的传统村落正是我们的“根”,“根”没了,几千年的文明如何传承? “传统村落的衰败令人心痛” 很多传统村落拥有各具特色的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但可惜的是,我市城镇化进程发展较快,村庄合并及自然消亡的自然村庄不少,很多村庄没有得到保护,如垛田镇许多村落都一并了之、一拆了之。 从事文化工作近30年、对乡土文化稍作研究,每每从乡村走过,就会心痛。这里虽然没有名人故居,但有美好的传说,有灯会、庙会、舞狮子、新年烧香祈福等民俗活动。近些年来,乡镇合并、村庄合并、新农村建设等,让这些老房子被“现代”、被“美化”, 其实是不同程度地遭到破坏。本人在历史文化名镇沙沟看到,有的屋内被接上了高矮不一、如网状的电线,有的地面铺上的水泥,墙壁涂上了白石灰,原有的雕花等已看不清,还有的屋角堆着坍塌不久的破瓦断椽。“传统村落的衰败令人心痛。”不能很好地保护这些老建筑,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就难以传承,难道真的要等这段历史的活性记忆被抹灭后再来惋惜么? “仅靠民间力量力不从心” 我市镇村的保护规划未能全部到位,已有的保护规划尚未制定实施方案,还有许多村未设立保护规划。“慢”的主要原因是缺乏资金。一乡镇政府工作人员说,古建筑维修的费用远高于新建房屋,再加上长期以来财政资金补助重点在城区,地方政府即使有这个心也没这个力。且市(县)、镇(乡)层面,目前也未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联动机制及专门的引导资金。另外,由于我市农村住宅新翻建,一些熟悉乡土建筑形态、有特色手艺的工匠纷纷改行,后继乏人,也制约了乡土建筑保护进程。“村子是非规划保留村庄,几十年来,村里的稻田、耕地、湖荡和部分房屋已在拆迁中消失了,仅存的老房子不多了。”希望“规划保留村庄”的法定身份,要把村庄的成片老房子好好保留下来。但仅靠民间力量,力不从心。 “传统村落保护需集各方之力” 我市传统村落中乡土建筑大部分属D类危房,且遭到破坏的状况日益严峻,加强保护已刻不容缓。 当前,要建立全市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组织相关专家对全市传统村落进行全面普查,确定哪些村庄可以“入列”,并对“入列”的村庄建立保护名录和档案。同时,要建立传统村落保护规划,并使之与城乡建设规划相融合,以切实把乡村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好。为避免古建筑被强拆、滥拆的行为,建议应建立听证前置制度,通过民主投票的方式来决定拆还是不拆。对于有重大意义但又不属于国家级文物的建筑,也要由相关部门对是否拆除进行审批。 传统村落修复保护全靠政府资金也不现实。建议政府在配备一定先导资金的同时,可通过多元化的投资结构来解决资金问题。如可允许相关组织或个人购买或租用旧民居,吸引村民等入股,待修缮后以旅游等形式开发利用时,可让股民享受分红,等等。集各方之力,传统村落保护步伐才能加快。传承文化信息,留住农耕文化命脉 避免落入陷阱。 有关部门会以建设或开发的名义破坏古村落,经济越发达破坏越厉害……这些都成为保护古村落进程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广义的生态保护应该包括整个生态、文化、村落、自然的保护。我们今天在城镇化建设中再次探讨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一要坚持保护下的乡村建设,推进每一项建设。我们最担心的是借建设的名义搞破坏,借开发性的保护搞破坏。一定要坚持保护的前提下搞开发。如果不能保护,那还不如不要开发。我们当年老祖宗那么穷,也没有破坏传统的乡村和文化,而破坏了就不可再生。二要坚持可持续性、开发性建设。开发性要公开,不能偷偷摸摸地进行。要给子孙留下先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避免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陷阱。 只有重视传统文化,我们的民族才有希望,才有真正的文化软实力。 据统计,从2000年到2010年十年间,我国的自然村总数由363万个减少为271万个。中国10年时间减少了90万个,这其中有正常消亡的,也有一些值得保护的。 “发展是硬道理,但是硬发展没有道理。推土机推不出和谐社会,大拆大建建不出美丽中国,钢筋水泥也筑不出美好的中国梦。”罗杨带着诗意地说,乡愁就是每一个中国人对家乡的眷念。可以说,美好故乡即是赋予我们生命的地方,又是我们灵魂安居的场所。历史的车轮可以碾碎我们如梭的岁月,但不应碾碎我们回家的路。一个人不知道自己从哪里来的,就必定不知道往哪里去。 我们很多文化都是农耕文化的产物。罗杨说,冯骥才提过“中国最大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结合的产物就是传统村落”。传统村落就是一种载体,脱离了古村落,很多传统的理念会不复存在。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 B ” 泰建主办函〔2015〕6号 市住建局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15031号建议的答复函 李劲松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传统村落保护要把‘根’留住”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传统村落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文化智慧和地域特色,寄托着游子的乡愁。但是,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人口呈现日益减少和老龄化的趋势,传统村落遭到破坏的状况也日益严峻,加强传统村落保护迫在眉睫。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和财政部联合布置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工作,拉开了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传统村落遗产的序幕。2014年,四部局又联合下发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进一步明确了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任务、基本要求和保护措施。目前,四部局已公布三批共2555个中国传统村落名录,其中江苏26个,分布于8个省辖市,主要集中在苏南,我市暂时没有村庄列入名录。 我们已充分认识到加强传统村落调查和申报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正在和文化、财政等部门密切配合,按照《江苏省传统村落调查实施方案》,积极组织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的推荐申报工作,力争今年实现我市传统村落申报零的突破。 一是指导各地开展传统村落调查,全面掌握传统村落的类型、数量、分布和现状条件。对初步具备申报条件的村庄,如兴化市大垛镇管阮村、陈堡镇蒋庄村、新垛镇施家桥村、姜堰区淤溪镇杨庄村等,进行重点实地调查,完成村庄相关信息采集和登记录入,组织建筑、规划、文化、文保等方面专家进行质量审核。 二是文化部门将做好传统村落中不可移动文物和民风民俗等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普查登记和保护工作,提升传统村落的整体价值。 三是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特色景观旅游名村创建等,因地制宜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指导基层做好传统村落保护的规划设计、项目包装和资金上争工作。 感谢您对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5年6月8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姚 晟 是否已面答:已面答 联系电话:86882619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