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8173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卫生计生委;财政局
标题
关于医疗改革后政府完善医院补偿机制的建议
建议人
丁雪明
代表意见
满意
办结类型
A
内容
最近几年,根据国务院关于医疗体制改革的规定,各医院均已实行了药品进医院后零差价给病员使用的政策,充分体现了全民所有制医院的公益性质,减轻了病员的负担,杜绝了过去医院以药养医的现象,但这也导致了各大医院收入的大缺口,一般县级医院纯收入缺口达数千万元,但按国务院医疗改革的要求规定,这部分因医疗改革医院收入缺口应由各地方政府补偿,因此,建议:为使公立医院健康运营,特别是县级医院的健康良性运营,使县级公立医院有更大发展,建议地方政府建立《公立医院医疗改革补偿机制》。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卫办函〔2018〕42号 市卫计委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jy2018173号建议的答复函 丁雪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医疗改革后政府完善医院补偿机制”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我市努力构建满足人民群众健康需求的服务体系,坚持补短填缺,合理优化调配医疗资源,另一方面紧紧围绕“保基本、强基层、建机制”,扎实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深化医改各项工作稳步推进。2015年3月17日,调整充实了市深化医改工作领导小组,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先后研究制定了价格改革、分级诊疗、医保支付等政策文件,明确了一系列探索创新、推进改革的新举措,深化医改的制度框架、政策体系基本形成。2015年12月29日成立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2017年4月27日,史立军市长主持召开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全体会议,研究讨论并原则通过了《泰州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章程》、《泰州市市属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试行办法》、《泰州市公立医院备案制人员管理暂行办法》、《泰州市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实施方案》等文件,为市医管委规范运行、确保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得实效提供了有力的制度保障。 改革以来,泰州卫生事业运行质态良好,机构实力和社会各界满意度逐年上升。2017年中国医院竞争力排行榜,泰州市人民医院位列全国地级医院64名,泰兴、靖江、兴化市人民医院全部进入县级医院竞争力排名前40强(泰兴12名、靖江35名、兴化39名)。靖江、泰兴、兴化、姜堰4家县级人民医院都进入三级医院行列,还有3家县级中医院也进入三级中医院行列。目前,全市医院运行平稳,呈现技术劳务性医疗服务收入和医疗服务效率上升、药品和检查收入下降,医疗服务量上升,患者次均费用增幅得到有效控制的良好态势,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值得到了更多的体现,改革目标基本实现。 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 (一)加快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从大健康大卫生的高度出发,把卫生计生发展放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去考虑,制订印发“十三五”卫生与健康规划。《泰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经市政府第41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制定《泰州市健康城市规划》和《泰州市建设健康城市行动计划(2016—2018年)》,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与发展的意见》,完成了慢性病防治、精神卫生“十三五”等专项规划。加快市级医疗机构规划和建设,市人民医院26万平方米的总院、市中医院14万平方米的新院搬迁完成;新建的市妇幼保健院和妇产医院分别规划建设600张床位;主城区将在4700张总床位数的基础上再增加4900张床位。组织去外地对老年病院、护理院、妇保院等进行调研,谋划市区医疗卫生的整体布局。加快建设泰州医疗技术中心,打造一流的创新团队,尤其是加快了“一中心六基地”特色医疗区建设。市中医院积极参与融“医药养游”为一体的大健康产业建设。以市妇幼保健所和人民医院妇产科儿科整合,建设省内一流的公立妇幼保健院。新的市中心血站、市急救中心已经建成。建设高水平的民营眼科专科医院、泰州妇产医院和三泰康复医院。以收治全市重性精神病人为主的泰州市第五人民医院正在落实规划。加快基层卫生机构建设,继续实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标准化建设工程和市区基层机构建设提升工程,建成省级示范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9个、省级示范村卫生室62个。进一步做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制订《泰州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评估标准(2016年版)》,共申报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特色科室建设单位15家。采取乡镇卫生院领办村卫生室、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骨干遴选计划、提升基层一线骨干医务人员实际收入等措施,进一步筑牢基层。2017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急诊人次占比45.8%,较上年增长0.1个百分点。 (二)推进医药分开综合改革。通过采取取消药品加成、调整医疗服务价格、落实政府办医责任等综合措施,分步实施了县级公立医院和城市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两项改革”,取得积极成效。全市共11家县级公立医院和7家城市公立医院实施了医药价格综合改革,全部取消公立医院药品加成,全面实施药品零差率销售。政府投入责任的全面落实,促进了公立医院的医药分开改革,医院价格改革得到有序推动。2017年,全市医疗卫生支出39.6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8.8%。其中市区医疗卫生支出8.9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6%;市级医疗卫生支出3.6亿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支出的5.7%。预算安排公立医院医药价格综合改革补偿资金,市及各市(区)在科学测算医院药品合理差价的基础上,根据公立医院平均运行成本和收入情况,分别确定了所属公立医院具体补偿比例,全部拨付到位。二级以上医疗机构按规定比例优先配备使用基本药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全部配备使用基本药物,促进了药品价格的下降。2017年全市药品总采购金额29.39亿元,其中基本药物6.88亿元。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药品采购4.64亿元,其中基本药物4.19亿元,占比90.29%。二级以上医疗机构药品采购24.75亿元,其中基本药物2.49亿元,占比10.06%。采用限价挂网采购模式,先行确定集中采购五大类高值医用耗材,共有8283条产品1063条目录接受限价确定入围,与上一轮集中采购中标的相同产品价格相比,下降30.18%。实施医疗服务定价机制改革,有效降低高值医用耗材和大型医用设备检查、治疗价格,合理提高医护人员技术劳务价值的诊察、治疗、手术、护理和传统中医项目等价格,公立医院医疗服务项目之间的比价关系进一步理顺。不断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制度实现全覆盖。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开展混合付费方式改革,明确单病种结算的病种数104个,开展临床路径的三级医院5家、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454种,二级医院15家、实施临床路径病种数199种,医疗费用不合理增长得到有效控制。 (三)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成立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制定《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章程》,市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现实质性运行,出台总会计师制度、绩效考核方案、编制备案管理方案等三个文件。试行公立医院总会计师制度,公立医院财务和预算管理进一步加强。制定城市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方案,促进医院降低成本和提高运行效率,医务人员工作积极性得到有效调动。推行公立医院备案制人员管理,逐步建立多元化用人机制,不断增强公立医院发展活力。实施人员编制备案管理的医院24个,探索试行院长年薪制的医院17个,试点探索薪酬制度改革的医院24个。目前,公立医院内部管理和成本控制得到强化,控费能力增强,技术劳务性医疗服务收入和医疗服务效率逐步上升。据统计,次均门诊医药费用247.33元(增幅3.44%),出院病人次均医药费用10701元(降幅1.16%)。药占比36.8%,较上年下降1.5个百分点,城市公立医院百元医疗收入消耗的卫生材料21.6元,围绕民生、效率为主的医院运行数据有了显著改善。 (四)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在泰兴市、高港区开展分级诊疗试点,主要选择高血压、糖尿病作为分级诊疗试点病种,试点地区基层诊疗人次占诊疗总数的65%以上。以城市大医院为龙头组建医疗联合体,以县级医院为龙头实现县乡村医疗服务体系一体化进程加快,全市已构建13个医联体,覆盖医疗机构185个,医联体建设在市辖区内覆盖率达到100%,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综合医院普遍建立了上下贯通、联系密切的分工协作关系和双向转诊通道。特别是泰州市人民医院和泰州市第三人民医院实行“院府合作”的新模式。全力做好城乡居民签约服务,扎实开展乡村医生签约服务试点工作。印发《泰州市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实施方案》,召开全市乡村医生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推进会议,高港区许庄街道、孔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江苏省家庭医生服务模式创新建设单位。姜堰、靖江以村卫生室为单位实现乡村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全市乡镇卫生院签约服务覆盖率63%,签约率20.68%,重点人群签约率47%。积极引导整合基层医疗卫生资源,保留建制镇乡镇卫生院和有专科特色的非建制镇卫生院,其他非建制镇卫生院充分利用闲置的病床,逐步向医养结合模式转型。调整布局后使全市逐步形成市(县、区)、镇、村三级医疗卫生机构资源布局合理、功能定位明确、管理运转高效、共同良性发展的农村三级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使分级诊疗工作能得到有效落实。 (五)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市人民医院、市中医院建有国家重点临床专科2个,省级重点临床专科(省级特色专科)14个,有博士60名、硕士502名,是全市医学技术人才高地。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加大新技术、新项目引进应用力度,加强重点专科与特色专病专科建设,全市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省部级项目29项,省级医学新技术引进奖5项,发表SCI收录论文78篇,获发明专利4项。推进“百名医学专家培养工程”,资助科研项目20项。积极推进农村订单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加强政策引导、积极动员符合条件的培养对象填报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培养志愿,2017年农村订单式培养医学生61人(三年合计150人)。 加大基层卫生人才培训力度,健全以提高能力为核心的进修培训制度,基层各类医疗卫生人员专项培训取得实效。2017年基层引进本科以上学历人数49人(三年合计124人)。“六个一”人才工程成效突出,卫生杰出人才7人、领军人才46人、拔尖人才186人,县级公立医院医学博士31人。 (六)发展和规范社会办医,满足多元化医疗服务需求。大力发展非公立医疗机构,进一步落实非公立医疗机构和公立医疗机构在市场准入、医保定点、重点专科建设、职称评定、学术地位、医院评审、科研立项等方面享受同等待遇的政策。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快泰州市非公立医疗机构发展的意见》,进一步放宽社会办医的准入。发布《泰州市社会资本举办医疗机构投资指引》,让投资主体进一步了解泰州医疗市场基本情况、泰州医疗机构发展规划、社会办医的工作流程、法律依据。《泰州市医疗机构设置规划(2016-2020年)》按照每千常住人口不低于1.5张床,预留规划社会力量办医空间。目前全市共有民营医疗机构545家,占全市医疗机构26.8%,民营医疗机构床位2849张,占全市医疗机构床位11.5%。 三、目前存在的问题 1.中心城市的医疗卫生功能还不完善。主城区医疗聚集度和首位度不高,市级公共卫生机构还存在一些短板,下一步将继续加大对主城区公立医院的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投入,以建立医联体等形式纵向整合主城区卫生资源,提高主城区医疗聚合度,加快提升主城区医疗首位度。 2.全市医疗卫生体系还不健全。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网络功能还不完善,疾控、监督、妇幼保健体系还不完备,农村急救体系和“15分钟急救圈”尚未形成。将积极争取财政支持,加大对基层卫生的投入力度,积极改善基层医疗条件,推动将农村医疗卫生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建立并完善基层卫生院稳定的财政补助政策,保证基层卫生技术人员工资、社会保险和业务经费。 3.基层医疗机构基础还较薄弱。基层医疗机构建设和发展相对缓慢,房屋陈旧,设备落后,医务人员缺乏,更新补充困难,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不高。将加大农村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强化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基本建设的投入,推动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功能。 4.人才队伍梯队建设亟需加强。每千常住人口拥有医疗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生数、注册护士数,低于全省平均数,个别数据低于全国平均数。将继续加大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和培养,加大资金补助、设备配置,提高基层医务人员工作待遇,推动将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纳入编制管理,吸引更多人才到基层医疗机构工作。 四、下一步主要思路 1.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加快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统筹推进管理体制、编制人事管理制度和收入分配制度等各项改革工作。继续推动各级公立医院管理委员会实质性运作,切实履行同级政府办医职责;探索完善公立医院法人治理结构,实行院长负责制,落实公立医院自主经营管理权。进一步强化公立医院绩效考核,探索院长年薪制等多种形式分配方式,有效调动广大医务工作者积极性。 2.进一步健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继续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建设,组织实施新一轮提档升级建设工程。调整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运行机制,加大绩效考核奖励和基层机构内部自主分配力度,一方面切实发挥绩效工资分配的激励导向作用,一方面调动基层优化管理强化服务的积极性。注重强化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探索建立“县招乡用”基层人才管理模式和乡村医生订单式培养模式,实施以全科医生为主的基层骨干人才遴选计划,有效缓解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才紧缺问题。 3.构建科学有序的分级诊疗制度。大力推进分级诊疗,改变基层机构服务模式,扩大家庭医生制度覆盖面,推进乡村医生契约式服务,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诊疗和规范管理为突破口,引导和促进群众在基层首诊、就近就医。继续大力推动区域性临床检验中心、病理分析中心、影像诊断中心和远程诊疗中心等医疗资源共享中心的建设,带动和促进基层机构诊治水平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医疗服务体系整体运行效率。深化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建立更加密切的利益共同体和管理共同体。 4.着力完善全民医保制度。做好城乡居民医保制度的整合实践,建立城乡居民一体化的基本医保制度和大病保险制度。健全城乡居民医保筹资稳定增长机制,进一步提高医疗保险的保障水平。深化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积极推行多元混合的付费结算方式,更好地方便群众看病就医。 5.进一步加快医疗卫生信息化建设。升级改造现有市级卫生计生信息平台,开拓互联互通的广度和深度。进一步提升医院信息化建设规范化水平,不断完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信息系统。创新实施“互联网+健康医疗”工程,全面推行远程医疗、预约诊疗、疾病管理、线上支付、在线随访等业务应用,积极为群众提供更多更优的规范化、便利化服务。 感谢您履行人大代表职责,积极参政议政,对医改政策和措施提出重要的意见和建议。我们将继续完善公立医院投入政策,一是完善服务价格体系,提升医疗服务收入比重,体现医务人员医疗服务价值;二是医药价格改革后政府补偿资金到位并随着服务量的变化不断调整补偿额度;三是加大政府六项投入,保证足额到位,引导公立医院经济收入结构的调整优化,克服逐利冲动,更好地履行公立医院的社会职责。 再次感谢您的中肯建议。 泰州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2018年5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