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8029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医药高新区;环保局
标题
关于对滨江化工园区进行有效整治和监管的议案
建议人
叶红
代表意见
办理答复函未能就限制滨江化工企业落户及防护隔离带建设提出明确的措施。
办结类型
B
内容
案由: 滨江化工集中区,与高港人口集中居住区仅一河之隔。中海油气等企业投产后,站在高港美丽的雕花楼景区能看到河对岸昼夜燃烧的巨大火球,闻到空气中弥漫着的一股“死老鼠的味道”,就在2017年11月中旬的一天深夜,不少高港人被刺鼻的味道从睡梦中惊醒,对周边环境影响很大,群众怨声载道,多次上访无果。高港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这一问题,曾经利用各种机会,多次向市相关部门提出意见建议,呼吁关注高港生态环境。 建议: 一是推进“三个GDP”协调发展。在市第五次党代会曾号召要努力实现经济增长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的“绿色GDP”、经济增长与人民幸福和谐统一的“幸福GDP”、经济增长与质量效益和谐统一的“金色GDP”。这就是说,经济社会发展追求的不仅是收入数字的增长,更应该是生态环境的优化、人民幸福感的提升。东联化工的投产,提升了我市的“金色GDP”,却大大降低了高港人民的“绿色GDP”和“幸福GDP”。如果说富民要补短板,生态问题就是高港最大的短板。我们建议必须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按照市委要求,像重视项目建设一样重视生态建设、民生建设,坚决不选破坏资源和环境的产业,坚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坚决不干毁祖宗家业、断子孙后路的蠢事。 二是优化产业布局和行政区划。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央要求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把滨江化工区这些体量巨大的化工企业布置在长江边,显然与长江周边城市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背道而驰。而且滨江化工区位于泰州三水厂长江取水口上游,紧邻高港备用水源地,一旦发生系统性污染,全市500万人口的饮水安全将受到重大威胁。另外,由于将滨江工业园调整隶属医药高新区,高港区对该化工区没有行政管理权限。虽然市环保局明确了群众可直接向高港区环保局投诉,由高港区环保局先行赶到现场调查取证,但面临监测取证难、查处难、成本高等实际困难,成效不太明显,污染仍在继续,民怨仍然沸腾。如果要从根本上解决污染问题,我们建议必须严格落实“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的要求,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狠抓源头、调优结构,重点做好化工企业整治的减法,加快调整优化沿江产业布局和行政区划布局,将滨江工业园划归高港区管理,理顺管理体制,以壮士断腕的决心综合施策、精准治污。 三是相关职能部门应积极行动,回应群众关切。滨江化工区的问题目前依然备受高港人民关注,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相关职能部门没有能很好地履行答复的承诺。例如,对化工项目环评进行公示,至今有没有落实?要求建立完善长效监管机制,有没有真正执行到位?对于监测结果,有没有建立通报机制,及时向群众公布数据?对于接到举报有企业偷排漏排,有没有从快从严给予处置?特别是去年答复的南官河西侧生态隔离工程的“三步走”计划,2017年应该完成向阳桥至滨江花苑小区东侧生态绿化工程有否确保,能不能达到防护林的要求?污水处理基础设施的提档升级,长江和内河岸线的生态修复有否形成计划书、路线图?归根到底,有关职能部门和领导干部有没有将高港人民包括滨江人民的切身利益放在心上?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好好反思。如果要打消群众的顾虑,我们建议必须用行动响应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坚持“促有为”和“治不为”并重,多做群众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事,高标准建设绿化隔离防护林,对减排、治污、监管工作责任不落实、推进不得力、成效不明显、质量不达标的,严肃追责,绝不姑息,从而赢得群众的理解和信任。 高港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每一个高港人都因生在高港而感到无比自豪和幸福,但滨江化工厂已成高港人的噩梦,建议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高港人民的合理诉求,加强对滨江化工区的有效整治和监管,早日还高港、还泰州一片蓝天,一江碧水,一口清新的空气!同时,建议市人大加强跟踪监督;市政府在答复时,组织向整个高港代表团答复,市人大相关工委参与。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A” 泰高新办函 [2018] 21号 医药高新区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ya2018029号建议的答复函 叶红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关于对滨江化工园区进行有效整治和监管”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滨江工业园区基本情况 滨江工业园区始建于2000年6月,2007年经泰州市人民政府批准设立化工集中区,主导发展石油化工及装备制造产业,延伸后道产业。园区首轮规划环评修编环境影响报告书于2008年6月经省环保厅批复(苏环管〔2008〕136号),2015年3月国家环保部批准了医药高新区产业发展与布局规划环境影响报告书(环审〔2015〕76号),再次明确滨江工业园区产业定位为石化产业。 园区现有一座原料药平台和11家医药、化工企业。目前,原料药平台内企业尚未投入正常运行,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等8家企业已经投产,江苏祥泰化工科技有限公司、中海泰州特种油科技有限公司正在建设,江苏普理新材料有限公司尚未投产。另外,园区配套建设了集中供热电厂、污水处理厂等公共设施。 上述平台和企业建设项目均取得了环保部门环评批复,并按照要求配套建设了相应的废气、废水、固废、噪声等污染防治设施。废水经预处理后送凯发新泉水务(泰州)有限公司深度处理,达国家《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A标准后尾水排入赵泰支港。其中,扬子江药业集团江苏海慈生物药业有限公司、中海油气(泰州)石化有限公司、泰州东联化工有限公司通过专管送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 二、滨江工业园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 自建园以来,园区始终坚决贯彻执行中央及省、市决策部署,严格遵守国家政策及环保法律法规,认真落实属地环境保护责任。近年来,园区始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牢固树立“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命线”的意识,坚持以人为本,协调推进园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主要采取了以下七个方面的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属地管理职责。园区历来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近年来园区成立了生态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园区、社区两级环境监管网格,实行了环保专题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明确了环保职责分工,确保了园区环保工作合力推进。此外,园区于2017年正式设立了环境保护管理办公室,并结合园区产业特点针对性地配备了8名化工、环保、医药相关专业的专职环境管理人员,主要负责园区内污染防治、监管巡查等工作,并配合高新区环保分局做好执法检查工作。各社区两委按照上级要求,于2017年下半年分别设立了生态文明委员、环境保护委员,协助配合园区开展各项生态环保工作。 (二)强化规划引领,科学推进产业项目发展。园区始终坚持以区域规划环评和控制性详细规划为引领,严格遵守省、市环境准入门槛规定,科学招商引资和项目布局,坚决杜绝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环境污染大的项目入园,坚决杜绝在化工集中区外布局化工项目。同时,园区始终认真贯彻落实环评及环保“三同时”要求,严格执行项目卫生防护距离内敏感目标搬迁。2013年以来,园区搬迁卫生防护距离内敏感目标共计3500多户,拆迁面积共计70余万平方米,累计安置2500多户共计超万人,累计投资60多亿元。根据2016年12月8日泰州市政府城建例会有关要求,滨江工业园区实施南官河生态绿化拆迁工程,截至2017年6月底,南官河西侧127户已全部拆迁完成。 (三)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环境承载能力。近年来,园区不断加大环保投入,持续强化基础配套工程建设与提档升级,重点实施了“一江两河”(长江、南官河、引江河)生态绿化工程、凯发新泉工艺优化改造项目、中水回用工程、金泰环保二期超低排放改造工程、“一企一管”和公共管廊工程、环境监控监测预警系统一期和二期项目、智慧园区项目、综合应急物资储备库项目、雨水监控项目、复元港整治等系列工程,总投资超20亿元。 (四)强化宣传教育,切实提高环保思想认识。园区定期召开环保工作会议,宣贯环保政策及法律法规,通报企业环保问题,不定期组织开展企业负责人约谈活动,督促企业自觉做到守法经营、落实环保主体责任。同时,加强环保宣传,开展“6.5”世界环境日等宣传活动,通过在园区主干道路两旁张挂生态环保宣传标语道旗、在社区宣传栏张贴宣传海报等方式,进一步增强企业职工和社区群众的环保意识。2017年7月19日,江苏省挥发性有机物(VOCs)治理现场会在泰州召开,全省13个地级市、50多家化工园区代表在园区实地观摩了大气监测预警系统一期项目,听取了园区近年来生态文明建设及环境保护工作介绍,并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五)强化监管查处,坚决消除环境风险隐患。园区不断加大环境监管力度,持续开展专家核查、执法检查、专项督查、日常巡查等活动,重要节日、重大活动、重点时段实行领导带班值守、普通工作人员蹲点驻守工作机制,及时排查各类环境问题,坚决消除环境风险隐患,严厉打击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近年来,园区根据省、市“263”专项行动、化工企业“四个一批”等环保要求,先后关闭了环保不达标的百汇香料、德和电源,拆除了与园区产业定位不相符的迈世达电子电镀生产线,取缔了佳鹏建材与港务集团七号、宝港物资、杨湾物资中转站3家沿江非法码头,关停了建业化工,保障了化工集中区500米隔离带满足要求,搬迁了位于引江河生态红线内的金源管业管桩项目。此外,园区积极配合高新区环保分局进行执法,对东联化工、仁和化工等企业分别采取了限期整改、停产整改或行政处罚等措施。 (六)强化污染防治,全力推动环境稳定好转。园区坚持标本兼治,强化污染防治,积极开展环保专项整治,多次邀请省、市专家帮助企业排查环保问题和隐患,督促企业开展环保整改和提标改造。近年来,园区督促东联化工建成并投运了重油制烯烃装置脱硫改造工程、硫磺回收装置提标改造工程,督促仁和化工实施了环保设施改造工程,督促中海油气、东联化工、海慈药业、海阳锦纶、海泰油品、杨湾港务公司等企业开展了VOCs专项治理。2017年12月,园区环保专项整治工作通过了省、市环保部门验收。2018年,园区创新举措,率先在全市开展重点工业企业雨水排放口规范化设置工作,督促中海油气、东联化工等7家重点企业在雨水排放口安装COD、氨氮、特征因子等在线监测仪器,实现雨水、污水全监控,确保企业达标排放,保障水环境安全。 (七)强化环境监测,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一方面,强化自动监控设施建设。园区建成了环境监测监控预警系统,对园区边界、主要河道及重点企业实行24小时在线监控,该系统包括监控预警中心、监控预警网络、风险源管理系统、监控预警系统、固废与危废视频监控系统等,监测项目涵盖水、气、噪声等污染因子;另一方面,强化重点企业应急监测。针对东联化工、仁和化工等群众关注度高的重点化工企业,园区在环保部门开展监督检测的同时,结合日常“12369”、“12345”等热线群众投诉情况,委托第三方有资质的环境检测机构长期驻园开展24小时应急监测。2017年6月1日至12月31日,园区委托泰州市大自然检测科技有限公司驻园开展连续应急监测,检测指标包括硫化氢、氨气、甲苯、二甲苯、非甲烷总烃、臭气浓度等,2018年4月1日起继续开展应急监测。通过自动监控、应急监测,为日常环境监管、环境投诉信访提供可靠依据,从而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切实维护群众的合法环境权益和诉求。 三、下一步工作措施 下一步,医药高新区将督促滨江工业园区围绕“在高水平上建设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智慧园区”目标,继续强化属地环境保护责任,加强改善区域环境质量,努力提升环境管理水平,全力保障环境安全,切实维护群众合法环境权益。主要做好以下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园区生态建设步伐。一是加快实施南官河西侧、长江北岸及引江河东侧生态隔离工程,严格按照“三步走”计划,确保在2019年之前全面建成“一江两河”环形生态走廊。二是加速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按期完成污水处理厂工艺优化改造、 “一企一管”、公共管廊、中水回用、应急物资库、环境监控预警系统二期、雨水监控等项目建设。三是加强长江和内河岸线生态修复,重点对前期取缔关闭的长江砂石码头沿线、赵泰支港,严格按照环保、水利和港口部门的要求,落实生态修复和治理措施。 (二)加快园区产业转型升级。一是坚决按照“弱化一般精细化工,做强做大石油化工”的发展思路,着力发展特色石油化工和新材料产业,打造以中海油气一体化项目、东联化工项目为主导的石化产业链,逐步引导现有一般化工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并逐步向二类工业转移,对无法调整产品结构的化工企业坚决予以淘汰搬迁。二是切实转变招商引资思路,招引产业逐步实现由传统产业向科技含量高、产品附加值高、环境污染小、能源消耗少的新型产业转变。三是加快搭建平台,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和科研院所的高位嫁接及产、学、研合作,推动原有产品、工艺技术提档升级。 (三)加强园区环境风险防控。一是加快智慧园区建设,推动园区现有单项监控系统向更高水平攀升,加快信息化管理向数字化管理转变,实现大数据综合运用。二是督促环境风险较大以上企业(特别是化工企业)开展环境安全达标建设、八查八改等系列活动,及时修编环境应急预案并落实预案要求,完善应急物资储备及维护管理,加强应急演练。三是加强环境敏感企业日常监管,强化企业环境隐患排查频次及质量,降低企业环境风险,防范环境突发事故。 (四)加强企业日常监管执法。一是加强日常巡查工作。充分发挥园区环保办职能,加强 “四不两直”和环保专项工作督查,实现环保检查常态化、制度化,争取把环境隐患扼杀在萌芽状态。二是与高港环保部门通力合作,加强监管执法,确保监管效果,切实维护高港居民的生命健康安全。三是积极配合上级环保部门加大对企业监察执法力度,开展环保税、排污许可证等专项执法,重点检查企业环保设施运行情况、环保措施落实情况、持证排污许可办理情况,对发现重大环境隐患或违法排污的企业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四是积极探索第三方检查模式,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创新方式,委托相关专业机构和专家到重点企业进行环保核查、应急监测等服务,帮助企业查找现场环境隐患及环境管理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提高整改质量和效率,提升环境管理水平。 (五)加强环境违法惩罚力度。通过加大惩罚力度,切实改变违法成本低、守法成本高的现状。一方面取缔高污染、高能耗、低效益的企业,同时对发现重大环境隐患或违法排污的企业依法责令限期整改或停产整顿,对整改不到位的企业坚决予以关闭取缔。另一方面树立违法典型,对典型违法案件除依法进行行政处罚外,依法对责任人处以行政拘留或追究刑事责任、列入违法企业“黑名单”或“失信企业名单”等多种措施,同时结合“263”曝光、新闻媒体等热线,让环境违法成为一根高压线,让企业不敢以身试法。 (六)加强环保工作宣传力度。针对社会关注、群众关切的环保问题,园区将进一步加强环保工作宣传力度。一方面,通过报纸、电视、微信等媒介加大对园区近年来已开展工作和今后即将开展工作情况的宣传报道,同时向公众公开监测数据,打消群众疑虑和担忧。另一方面,探索企业“公众开放日”机制,诚挚邀请“两代表一委员”及群众走进园区、走进企业现场考察调研,对园区生态文明建设和企业环保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园区将自觉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坚决做到“不以牺牲环境代价来换取发展”,真正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切实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 泰州医药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政办公室 2018年6月14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王满新 联系电话:89690209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