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6032
届次
四届六次
承办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局;发展改革委;规划局;国土资源局
标题
关于推行一镇(街)一品建设的议案
建议人
乔向民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案由:推行一镇(街)一品,发展集中居住,整合发展资源 提议案人:乔向民 案据:统筹城乡发展不是新话题,但要真正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我们还面临诸多问题。当前,我市各项事业发展迅速,各地都面临着发展空间严重不足的瓶颈问题。部分镇街区域功能定位不清晰,工业发展方式粗放,产业结构不合理,同质化生产导致恶性竞争,微小、个私企业发展空间不足等等,都是制约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因素。破解这些问题,需要走出一条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路子,整理出更多的发展空间。 解决方法:1、明确镇街功能定位,根据各镇街的实际情况、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发展现状、发展潜力,由各市、区综合考量决定发展主导方向,划定发展区域,引导抱团发展。一镇(街)一品的重要决策,其根本目的就是要给予各镇街不同功能定位和发展导向,促进功能区域协调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2、建设集中居住区,各涉农镇街均下辖数个村居,村居大的有千余户,小的几百户,居住比较分散,这些年来,政府对村居的公共资源投入较大,但仍存在着覆盖范围小、使用频率低的问题。为了减少公共投入,提升农民居住环境,整合发展要素。建议以银行、学校、医院、邮政等基础公共设施完备的的村居为中心村,在各镇街确定1-3个集中居住点,以集中居住点所在覆盖的村居先行成立中心党委,由镇街主要负责人兼任党委书记,全面推进土地流转和集中居住区的建设。通过减少自然村庄的公共投入、控制农民翻建房屋等行政措施来推动集中居住事业,以多种结构、多种房型、农民就业、社会保障、优美的居住环境和完善的配套设施等优惠措施引导农民进入集中居住区。最终目标是所有农民全部脱离土地,培养一批职业农民,培植一批农业项目、生态项目、休闲旅游项目,确保农民稳定增收。整理出一批建设用地,支持园区经济以及服务业发展。 议案承办部门:市发改委,市规划局、市委组织部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 B ” 泰建主办函〔2016〕23号 市住建局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ya2016032建议的答复函 乔向民等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推行一镇(街)一品建议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按照《城乡规划法》的要求,全市乡镇均编制了总体规划,根据自身区位、特色和潜力,科学确定城镇功能定位,合理布局各功能用地,推进城镇差异化发展,打造特色城镇。同时,以改善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增强乡村特色为目标,我市已基本完成新一轮镇村布局规划优化调整工作,对所有自然村庄按照重点村、特色村、一般村进行分类,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导向和要求,明确配套设施建设标准,推进乡村集约建设,引导公共资源配置和公共财政投向,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其中,现状规模较大、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条件较好的重点村,将作为城镇基础设施向乡村延伸、公共服务向乡村覆盖的中心节点,为一定范围内的乡村地区提供综合服务。 你们的建议对我市打造城镇特色,推进城乡发展一体化提供了很好的思路,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认真予采纳和吸收。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认真指导城镇特色化、差异化发展。把发展“一镇(街)一品”作为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加强规划引导,完善产业链条,以项目建设推动城镇特色产业做强做优,形成各具特色的农产品优势产业带,大力发展观光、休闲、体验旅游,扩大农民就业渠道,为进入城镇的农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和发展环境。 二是进一步提升重点村、特色村建设水平。整合相关部门关于乡村建设的项目和资金,对重点村、特色村进行集中、持续的投入和支持,以公共服务设施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增强辐射带动能力。同时,鼓励重点村、特色村发展规模农业、特色农业、休闲农业以及特色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等,促进乡村经济发展,带动人口集聚,提升村庄活力。 三是按照农民可接受、政府可承受、实际可操作、发展可持续的基本要求建设农民集中居住区。充分依托城镇和规模较大的保留村庄,按照非农产业活动相对集中、基础设施服务便利、公共服务配套均衡、建设用地集约节约、农民基本认同的原则选址。近期实施的重点包括城镇近郊的村庄,以非农产业活动为主、非农劳动生产为主的村庄,原撤并乡镇镇区所在社区等。 四是建立有利于“一镇(街)一品”建设和重点村发展的机制和环境。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全面落实市政府《进一步推进户籍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确保进镇农民享受同等的医疗、就业、养老等社会保障和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构建农业转移人口权益保护机制,为农民进镇解决后顾之忧。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5年5月10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姚 晟 是否已面答:已面答 联系电话: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