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7033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文广新局;海陵区政府
标题
关于市区共建、以市为主,推进主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的建议
建议人
叶慧莲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在加快新城建设老城改造的同时,重点关注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改造。一座城市是否有特色和个性,关键在于其历史文化街区街巷肌理和原住民生活状态的留存。“泰州太美、顺风顺水”的品牌效应,需要历史文化街区来具体传承。 2014年省政府审批确定了我市主城区四个历史文化街区。在市政府对稻河、涵西复兴改造的基础上,要切实加快对城中、涵东、渔行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性复兴改造,建议市区共建、以市为主(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海陵区不具备相应的职能),做好加减乘除,使我们的城市更有品味、更有文化、更有味道,这样,才能让外地人停得下脚步,本地人留得下乡愁。 加:增加配套,借鉴钟楼巷的做法,使原住民与新兴服务业产业共荣共生。 减:对不符合规划性保护要求的房屋,删减一批,添绿添景,提升内涵。 乘:加大对四个历史文化街区新兴服务业产业布局的规划引导,加大招商和宣传力度。 除:通过出台鼓励原住民自行修缮的奖励机制,出台保护性修缮的操作细则,结合危旧房改造,本着“宜征(解危)则征(解危),宜住则住”的原则,引导部分群众按照规范修缮后退出居住,腾屋发展旅游,或者征收(解危)后,本着“人走房留”的原则,交给海陵区政府统一修缮。 此建议系日常工作中调研形成。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A” 泰规建函[2017]14号 市规划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jy2017033号建议的答复函 叶慧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市区共建、以市为主、推进主城区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的建议收悉,经与市住建局、文广新局,海陵区政府会商,现答复如下: 泰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市区范围内有4个省级历史文化街区,分别是五巷-涵西街、涵东街、城中和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我市历来十分重视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工作,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工作: 1. 充分发挥规划引领作用,保护好历史文化资源 2009年,在阮仪三教授主编的《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基础上,重新修订了《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将北到海阳路,东到城河、草河一带,西到城河、澛汀河,南到城河的范围划为历史城区加以保护,充实保护内容,扩大保护范围,明确了保护的目标、原则、框架。 随后,在2010年前陆续编制完成了《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五巷-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涵东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城中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和《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健全了历史文化保护规划体系,为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起到了积极的支撑作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获批后,又提前谋划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更新策略,先后编制完成了《涵东街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城中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和《渔行水村历史文化街区整治规划及实施方案》。 2. 不断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内建筑的保护和利用 为指导和规范历史街区内文物建筑及传统民居修缮行为,组织编制了《泰州市传统民居修缮保护技术导则》,提出了“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历史街区改造实施办法,并就文物保护单位、历史建筑、传统风貌建筑分别提出了改造原则、修缮方案与建议。根据街区内建筑的不同情况,研究提升其功能定位,促进了各类建筑的永续保护和合理利用。 根据发展形势和复兴、改造任务,2016年,我局启动城区历史建筑认定工作,计划用两年时间,对城区历史建筑进行调查研究和认定,分批次公布历史建筑名单,未来再根据情况不断增补。第一批2016年度历史建筑认定工作已初步完成,并向市分管领导作了汇报,待修改完善后,即可提请市政府公布。 3. 积极探索与尝试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更新模式 2010年,启动稻河古街区改造复兴工程,对五巷-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进行全面整治与改造更新。按照全面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的思路,逐步开展了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改善道路交通、提升街区整体环境;修缮了周氏住宅、四巷8号陈宅、涵西街戈氏住宅、头巷朱宅、管王庙、徐家桥西巷戈宅、钱桂森住宅等一批文物保护单位;引进新鲜商业业态,与市区旅游深度融合,形成了吃住行游购娱一体的休闲旅游度假节点三大方面工作。为后续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改造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您提出的“市区共建”,共同推进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的建议很好,提出的“加减乘除”思路更是准确、生动。在今后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中,我们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推进: 1. 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工作机制体制,争取政策支持 我局多次向市政府建议,尽快建立健全历史文化保护机制,在2017年3月,市政府成立了泰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委员会。现在,我们又继续建议市政府在成立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委员会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机制体制,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名城保护改造和更新利用的重大事项、重点工程统筹协调,共同做好名城保护的指导工作。积极构建 “政府主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渠道投入”的名城保护投融资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名城保护。 2. 做好历史文化资源保护规划研究与规划工作 继续开展城区历史建筑普查认定工作,开展了《涵东历史文化街区实施机制和政策研究》,对历史文化街区的实施机制、改造模式、配套政策等方面进行思考和研究,指导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和发展;在具体编制及项目服务中,我们将参考您的建议,针对不同街区现状情况和资源特色,确定改造策略;加强技术把关,注重原住民、生活场景的活力再现;注重传统风貌的协调,充分挖掘城市文化内涵;协调相关部门,加大违章、违建拆除;加强绿化建设和配套完善,提升街区环境。 3.加大宣传力度,确保正确做法深入人心 在开展历史文化街区复兴、改造前期研究时,充分利用新闻媒体、广场宣传栏、社区橱窗等形式,大力宣传历史文化街区保护的知识和法规政策,充分调动街道、社区、街区原住民参与街区改造的热情;做好人口搬迁、房屋征收、违建拆除等方面政策的宣传和解读,营造浓厚的舆论引导氛围; 出台灵活的操作管理细则,鼓励街区原住民按照自身意愿,自主选择留在街区还是搬出,确保历史文化街区的复兴、改造真正服务于民,造福于民。 泰州市规划局 2017年5月19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史松坡 是否已面答:已面答 联系电话:86198982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