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5025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旅游局;
标题
大力发展泰州旅游业的几点
建议人
徐国平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旅游业被誉为“无烟工业”,具有投资回报率高、产业带动能力强、环保无污染、综合效益突出的优势,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泰州作为新兴的长三角中心城市,应大力发展旅游业。 一、泰州旅游业发展的有利条件 总的来说,泰州旅游业已经初具规模、初见成效,2014年,泰州旅游业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年接待游客1800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5亿元,旅游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6.5%。 1、泰州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有名胜古迹、文化资源、特色旅游节庆和自然景观若干。目前,全市有A级以上风景区20个、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6个、国家红色旅游景点2个、星级乡村旅游景点36个,全市有旅行社116个、星级酒店30个,等等。 2、泰州旅游业具有良好发展环境。一方面,泰州城市总体规划(2009—2020)将泰州市的城市性质定位为中国重要的医药产业基地、长三角北翼中心城市、历史文化名城和滨江生态宜居旅游城市,对市域旅游发展做了详细布局。另一方面,国家提出将旅游业培育成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政策扶持力度将逐步加大。 二、泰州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1、市场发育不全。旅游景区体量较小,每个景区游览时间很短。 2、品牌宣传不到位。景区入口、旅行社门店、酒店客房、机场车站码头等地找不到全泰州旅游景区介绍资料,不知道泰州有哪些优质旅游景区。 3、旅游配套设施不完善。旅游景区停车场普遍不到位,胡锦涛旧居和科学发展观展示馆、乔园、光孝律寺、学政试院、城隍庙、南山寺、稻河古街区、南官河遗址等旅游景区都没有配套建设停车场或停车位严重不够,旅游大巴车无法出入。 4、政府推动作用不够。 三、泰州旅游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2015年市政府工作计划:调优结构促转型,制定实施旅游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科学安排重大项目的布局、开发和建设,促进旅游业与健康产业、文化产业、城乡建设融合发展。推进老城改造,加大新城建设,打造富有特色的吉祥文化,深化“康泰之州、富富泰之州、祥泰之州”城市主题。旅游业迎来新一轮发展大好机遇。 1、进一步利用集群打造旅游产品体系,推进旅游产业链延伸。要对原有旅游项目进行创造性的安排,深刻挖掘文化内涵,增加参与性与娱乐性内容,不断推出新的、有吸引力的新线路,不断开发新景点、新活动。要大力培育和发展旅游新产品、新业态,如探险旅游、运动旅游、文化旅游、企业旅游等产品,打造复合型产品,以拉长旅客的消费链,提高产业的发展效益。要围绕发展历史文化名城,大力发展相关加工业、服务业、高效农业、餐饮住宿、商品加工、旅游服务等,拓展产业链条。 2、进一步增强旅游的宣传力度。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我市要在优秀旅游城市的整体效应上做文章。要依托媒体、网络等新平台,开展强势宣传,创新宣传促销手段。通过微信公众号分期推送精品旅游景区。全市旅游行政部门、文化部门、广电部门联合,共商全市旅游精品旅游景区推介阶段性安排,广泛宣传泰州旅游景区,促使客源地对泰州旅游需求逐步升温。印发泰州旅游宣传册。由旅游局牵头,文化局、各市(区)政府等参与,挖掘泰州市旅游主题和知名旅游景区特色,提炼文字,统一思想,编印泰州旅游景区宣传册。及时更新信息。免费发放泰州旅游宣传册。在游客中心、景区入口、旅行社门店、宾馆酒店大堂客房、飞机场、火车站、码头、行政服务中心等游客和群众出入口,免费提供泰州旅游宣传册,定期更换,满足游客和大众需要。 3、统一规划旅游线路,规范建设旅游景区。以游客体验为标准,体现便捷、愉悦宗旨,科学确定起始景区,途径景区,终点景区,加大景区之间景物建设,使孤立的旅游小景区串成珍珠般亮丽的大景区。市政府在推进老城改造,修复旅游景区景点时,要统筹考虑停车场、游客中心配套建设;不仅要保留古建筑的修旧如旧,更要保留生活方式的原汁原味,防止出现全新的假的仿古建筑。加大新城建设时,要通盘考虑城市旅游文化元素符号展示,从一个标牌、一栋建筑、一条道路、一片区域突出泰州旅游文化特色。创建旅游等级景区,提升旅游景区品质。 4、进一步改进旅游产业管理模式。根据本市实际,采取激励措施,鼓励旅游企业发展。减免相关税费,扶持旅游企业发展。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市旅游局关于市人大四届四次会议 第jy2015025号建议的答复函 徐国平、陈春红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旅游业的几点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始终坚持把加快旅游业发展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大力培育旅游市场,着力推进旅游资源开发整合,全市旅游业得到较快发展,总体呈现出持续升温、逐步壮大、后劲增强的良好态势。2014年,我市接待境内外游客1851.68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218.4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7%和14.5%。 今年3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旅游业三年计划实施动员大会,贯彻落实国务院、省政府关于加快旅游业发展的相关意见,泰州旅游业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市旅游发展委员会正式成立,由市政府陆志鹏市长担任组长,张余松副市长担任副组长,40多个部门或地区一把手担任成员,进一步强化了对旅游工作的组织领导。出台《泰州市旅游业跃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简称《三年行动计划》)和《泰州市区加快旅游业发展奖励补助意见(试行)》(简称“旅游十条”)等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了未来三年泰州旅游业发展的路线图、时间表和保障措施,旅游产业的地位得到极大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要把旅游业“培育成全市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把泰州“打造成长江经济带上集医、药、养、游于一体的大健康旅游集聚示范城市”;把泰州“建设成长三角旅游休闲度假胜地、国内一流的旅游目的地。” 今年是《三年行动计划》的开局之年,市旅游局以全面贯彻落实《行动计划》为抓手,积极落实两位代表《建议》的合理化内容,加快推动全市旅游业跃升发展,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推动: 一是强化规划引领。进一步落实《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考虑、科学安排旅游重大项目的布局、开发和建设,按照“集点、连线、汇面”的要求,把分散的旅游资源串成线、集成团、连成片,形成具有泰州特色的旅游产业体系。积极开展旅游业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编制工作,2014年,我局通过公开招标,确定南京尔目公司为泰州旅游“十三五”规划编制单位,今年上半年,已完成课题研究报告的撰写,预计下半年可形成规划初稿。 二是突出项目建设。建立泰州旅游项目库,未来三年,泰州旅游投入将投入300亿元以上(今年投入60亿元以上),计划实施凤城河景区、溱湖风景区等40多个旅游项目,其中,亿元以上旅游项目20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以上。今年以来,凤城河西南城河景观带建设、溱湖古镇基础设施建设、秋雪湖欢乐世界、稻河古街区等项目顺利实施;柳园文商旅街区、高港雕花楼水景街区、姜堰河横龙卷风等项目基本建成。突出招大引强,针对泰州缺乏引擎型、龙头型旅游大项目的短腿,筹划编制重点旅游项目招商手册,策划一批优质旅游项目吸引社会投资。上半年,我市已先后成功招引医药高新区乐游乐主题公园、溱湖海洋世界、泰州薰衣草主题公园等旅游项目成功落地。同时加强景区品牌创建,积极推动凤城河风景区创建国家5A景区,溱湖启动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创建,秋雪湖、麒麟湾等景区提档升级,确保全市旅游景区在质量和数量上都有较大提升。 三是培育新兴业态。大力发展医疗健康、文化创意、旅游演艺、研学旅行等融合新业态,积极拓展旅游与关联产业融合发展的成长空间。结合生物医疗这一泰州最具特色的优势产业,加快推进医、药、养、游融合发展,上半年泰和堂国医馆成功开业,目前正积极推动中国医药城创建国家级康健旅游示范区。海陵动漫游戏城、梅兰坊文创园区等文化创意旅游项目对接顺利,动漫城正在完善手续,梅兰坊项目处于拆迁阶段,力争早日建成泰州自己的“迪斯尼”、“恐龙园”。支持重点景区引进、自创文化品位高、震撼力强的演艺精品,目前,凤城河风景区与中国戏曲研究院合作,在梅园策划一台“庭院戏”项目;中国评话评书博物馆基本建成,将尽快形成评话相声小剧场的市场运营。积极开拓落地自驾、低空飞行、房车露营等新兴旅游业态,今年4月神州租车进驻泰州,旅游节期间出租率达到80%以上,客户好评率100%,南京若尔航空、日月星房车等新业态项目的招引正有序进行,预计今年能签订合作协议。 四是延伸产业链条。旅游六要素中,“住”、“购”、“娱”三要素相对薄弱。我们将以旅游特色街区的建设为抓手,大力发展“过夜游”消费经济,推进钟楼巷“吧文化”一条街、柳园文商旅街区、口岸雕花楼水景街区等旅游街区的建设,努力提升市区“夜色慢生活”的文化休闲氛围。目前,钟楼巷街区改造工程顺利推进,口岸水景街区已建成开业,柳园文商旅街区正在进行整体招租,将招引一批主题精品酒店、青年旅舍、民居客栈等酒店客栈群,年内可实现开街运营。充分挖掘世泽木雕、老行当手艺、砖雕、叶雕等传统非遗资源,加强旅游商品的创意研发,通过举办旅游商品设计大赛、发布文化旅游商品名录等举措,开发更多让游客“看得中、买得起、带得走、送得出”的旅游商品。 五是打响旅游品牌。在《三年行动计划》中,明确了我市的城市形象、城市品牌、旅游名片和品牌,即围绕“康泰之州、富泰之州、祥泰之州”的整体形象定位、“泰州太美、顺风顺水”城市品牌和“健康、财富、运气好”三大旅游名牌,构筑以“慢生活”为核心元素的“泰美”旅游体系。上半年,我们先后邀请海内外著名华人摄影家、韩国KBS电视台、台湾东森电视台等媒体来泰采风拍摄等系列活动,形成一批旅游攻略、美文和美食专题片。下一步,按照《三年行动计划》的安排,我们将积极呼吁、推动相关部门启动文化解读工程,在旅游街区、历史建筑上设立“慢生活”文化旅游解读标识牌。 六是统筹开展旅游宣传。积极开拓央视、新华社、新华日报、微博微信等多层次外宣平台,通过节庆会展、影视创作、主题宣传、网络推介等形式,展示我市文化旅游新形象。从2013年起,每年旅游节期间,统筹兴化、姜堰等市区,在央视《朝闻天下》、《新闻30分》等栏目开展城市旅游形象宣传。积极开展微博、微信等“微旅游”宣传营销,我局先后与新浪等知名网站合办“带着微博去泰州”、“江苏寻味之旅—泰州篇”等众多活动,拓展网媒、移动互联网等新兴宣传阵地。下一步,我们将加强创意策划营销,积极引进知名导演、影视剧、娱乐节目来泰拍摄,创作、推广一批泰州题材的网游、手游以及微电影、小说、歌曲等文学作品。 七是提升旅游宣传品编制水平。旅游宣传品是宣传推介泰州旅游资源和城市形象的重要载体,自2003年以来,我们已编印三十余种旅游宣传品,目前,主要使用《春游泰州》、《水城泰州 慢享时光》、《美食地图》、《乡村旅游地图》等几种宣传品,邀请专业团队编制的《泰州太美、顺风顺水》精美旅游宣传册也已基本定稿。下一步,我们将对宣传资料进行更新,目前已与北京大象群等国内知名公司积极洽谈中。在宣传品发放方面,近年来,我们通过实施“五进”(即旅游宣传品进机场、进车站、进服务区、进旅游企业、进重要场所)工程,基本实现旅游宣传品在市内重点区域的覆盖,每年发放的数量达4万份。今年以来,我们对市区星级酒店、星级旅行社、A级景区的旅游宣传品做了补充,共计发放2万份。下一步,我们将按照“三化”(扩大化、常态化、区域化)的要求,将市内定点发放的窗口数量从现在的40家左右扩展至80家,年发放量从3万份扩展至5万份;对宣传品的补充更新进行长效管理,每年3月、9月底进行定期补充;扩大宣传品的发放范围,将泰州旅游宣传资料发放至长三角主要城市旅游集散中心、宾馆、景区、机场、车站等游客集中场所,特别是实现在上海浦东机场、南京浦口机场的定期投放。 八是强化保障措施。出台旅游十条,从项目招引、品牌创建等十个方面,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对旅游业的优惠补助力度是空前的。在奖补资金的上争、分配上,重点向凤城河、溱湖等大项目、大景区倾斜,有效服务重点旅游项目。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多途径参与旅游开发,旅游企业通过参股、承包经营等多种方式强强联合、做大做强,去年底,凤城河建设发展公司与江苏现代畜牧科技园合作成立田园牧歌景区管理有限公司,实现了主城区旅游资源的再次整合。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将旅游业纳入各市(区)年度绩效管理考核综合评比(6分),制定旅游产业绩效目标考核办法,主要从旅游接待人次、旅游总收入、旅游项目建设投入等各市(区)进行考核。相关考核办法,将在旅委会第一次会议上讨论研究。 泰州市旅游局 2015年6月25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李华 是否已面答:面答 联系电话:86839409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