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65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兴化市政府;工信局
标题
关于支持戴南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
建议人
夏爱东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案由:戴南镇是兴化市工业重镇,是省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的核心镇,不锈钢产业集群具有较大规模和较强市场竞争力。2019年面对国际国内严峻的宏观形势、产业政策调整的叠加影响,戴南镇在泰州、兴化两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定信心、攻坚克难,主动化解国家去产能、环评区域限批等后续矛盾,以产业转型升级方案为蓝图,重点实施“1354”行动方案,加快推动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致力将戴南打造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千亿级不锈钢产业集群、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和中国不锈钢名镇。 案据:根据国家去产能要求,2018年5月戴南镇坚决落实国家和省市决策部署,共拆除353家企业不符合产业政策的687台中频炉设备,受全产业链条中的冶炼环节的断链影响,戴南镇不锈钢产业和经济发展受到了较大困难。戴南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工作,尤其是中频炉的关停,受到了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心和关注。省委娄勤俭书记、省政府吴政隆省长、省政协黄莉新主席、省政府樊金龙常务副省长、马秋林副省长,分别作出给予指导和支持的重要批示;省政府吴政隆省长、马秋林副省长先后到戴南实地调研指导;市委史立军书记更是多次赴戴南,现场调研指导推动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为迅速接上不锈钢产业因中频炉关停的冶炼链条,2019年3月22日,戴南从浙江置换钢铁产能41万吨,用于新建集中冶炼项目;2019年4月,兴化市与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目前,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送审稿)已报省生态环境厅环评处。 但由于国家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关于发布长江经济带发展负面清单指南(试行)的通知》,指出“禁止在合规园区外新建、扩建钢铁、石化、化工、焦化、建材、有色等高污染项目”;省生态环境厅《关于严格钢铁、焦化等涉气项目环评审批的通知》(苏环办〔2019〕251号)文件指出“不得擅自审批全省钢铁重点项目库外的任何涉及钢铁冶炼产能或装备变化的钢铁项目环评”、“暂停审批从省外购入产能的钢铁项目环评”等政策要求,导致不锈钢集中冶炼项目建设推进缓慢。 2019年11月7日,省政府吴省长在兴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调研时明确指出,要关心戴南的转型升级工作,支持不锈钢集中冶炼项目建设,支持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为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奠定坚实基础。目前,戴南正在全力实施省级高新区创建工作,加快推进不锈钢集中冶炼项目落地见效。 建议:鉴于戴南不锈钢产业历史悠久,是兴化市的支柱产业,为推动泰州、兴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建议泰州市委、市政府予以关心支持。一是成立专班推进江苏省兴化戴南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推动产业提档升级,成为全省和泰州创新引擎和发展新支点;二是全力支持不锈钢集中冶炼项目落地建设,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早日补齐戴南不锈钢产业链条;三是制定出台支持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扶持政策,助推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夏爱东等代表: 您提出的 “支持戴南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非常感谢您对我市不锈钢产业发展的关心。不锈钢产业是我市第一大支柱产业,其发展事关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当前,我市正举全市之力推进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把高质量发展导向贯穿到不锈钢产业转型升级的方方面面,更好更快地趟出新路、创新突围。 一、多路并进,加快集中冶炼 集中冶炼项目是不锈钢产业转型的关键和核心,是补链强链的重要一环,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4月28日上午,集中冶炼项目正式开工建设,项目由不锈钢行业领军企业江苏德龙镍业有限公司投资建设,占地面积638亩,总投资30亿元,其中:一期工程用地350亩,投资15亿元,预计达产后可实现工业开票销售100亿元,形成税收约3亿元。项目开发生产300系以上的高品质不锈钢,将全面提升戴南不锈钢产业的品质和质量,更为下游企业直接提供价廉质优的材料,推动引领中小企业专注于产品的制造与研发。在推进集中冶炼项目的同时,我市将加快培育特种合金企业,规范提升星火特钢、明璐不锈钢、亚盛金属制品、兴龙金属制品和兴海特钢等5家省部级企业技术中心研发水平,鼓励现有特种合金企业整改提升,支持企业开展兼并联合,提高资源要素集聚度,增强企业抗风险能力。围绕巩固线材特色、提升棒材品质、保持型材规模、挖潜板材市场的发展方向,研制海洋、航空航天、能源开发等新兴领域所需的高端不锈钢材料,以“品质化、规模化”提高市场份额。瞄准大型特种合金及不锈钢制品企业,加大项目招引力度,力争引进一批建链、扩链、强链、补链企业。 二、多措并举,加强环保治理 生态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制约我市不锈钢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突出短板,主要表现为历史积存酸洗污泥减存量压力大、环境基础设施不健全、酸洗集中项目整改推进不快等问题。前期我市已先后开展轧制、锻造、球(雷)磨机企业环保专项整治行动,成效明显。针对戴南镇历史积存酸洗污泥问题,我市已于2018年10月起启动污泥规范处置工作,截止2020年5月底,累计开挖转运酸洗污泥33万吨,其中暂存于镇大学生创业园标准厂房30万吨,已处置29万吨。下一步,我市将从快入手、厘清路径,走一条“代价小、效益好、排放低、可持续”的环保新路。一要建立综合评价机制。做好不锈钢产业污染防治工作,让污染防治走上规范化、制度化、长效化的轨道,内生动力是关键。生态环境作为公共产品,短期难以形成经济效益,我们将把不锈钢产业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等指标纳入经济社会综合评价、全盘考虑。二要落实企业主体责任。污染问题集中在企业,治理举措落实在企业。我将研究制定引导性财政政策和差别化价格政策,促进企业加大节能减排、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投入。三要加强行业内部约束。鼓励不锈钢行业协会加强内部约束,引导企业加强自律,杜绝“行业潜规则”,促进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多策并用,抢占市场高地。 一要全力扶持,精准施策。把省级兴化高新区建设工作列为我市重点推进的工程,集中最优力量、最佳资源、最强人力,从高新技术企业认定、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提升等核心建设指标方面给予重点培育和扶持,加快培育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领军企业,为产业发展构筑科技硬支撑。落细落实国家、省、市扶持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通过贷款贴息、补助和奖励等方式,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开展技术改造和新品开发,促进企业各展其长、公平竞争、共同发展,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发展氛围。二要精准定位,明晰方向。“小产品、大市场”“小批量、多品种”的市场定位,是我市不锈钢企业生存、发展、壮大的“独门秘诀”。我市将进一步强化发展共识,充分发挥民营企业独特优势,继续走“专精特新”的发展之路,以产品的差异化提升市场竞争力,不断抢占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影响力。三要创新驱动,推进转型。充分发挥“一中心”(国家级不锈钢检测中心)、“一院两站”(兴化高性能材料及制品研究院和周邦新院士工作站、王一德院士工作站)和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等创新平台作用,完善产学研合作机制,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力度,提升企业的科技研发能力,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四要外引内培,人才强企。完善企业家队伍建设长效机制,突出抓好青年企业家、创二代企业家培养。鼓励引导企业大力引进培养具有前瞻眼光和创新能力的复合型职业经理人,支持企业采取项目聘用、技术入股等形式,引进一批企业高级经营管理人才。重点引进一批拥有领先技术的顶尖不锈钢行业人才(团队),带技术、带项目、带资金到兴化创新创业。 兴化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