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20009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工信局;海陵区政府;商务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标题
关于市区一体,共同做强城市经济的议案
建议人
葛鹏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2019年12月4日,市委史书记调研海陵时,从海陵的实际出发,提出了海陵作为中心城区应“壮大城市经济,建强中心城区”的发展要求。所谓城市经济就是以城市为载体和发展空间,二、三产融合发展、错位发展的经济形态。围绕市委市政府对海陵经济发展的新要求,市区各部门、各单位应积极贯彻落实市委史书记调研海陵的讲话精神,大力支持海陵城市经济的发展。 一、现状 海陵以原县级泰州市的行政区域改建为区,现泰州市委市政府定位海陵为泰州中心城区。改建为区后,海陵经济快速发展,曾几何时,领跑周边设区市中心城区,但近几来由于受诸多因素影响,海陵城市经济发展步伐缓慢,主要有以下几大制约因素:一是产业规划布局影响发展。市区产业规划布局南移,海陵部分制造业重点企业外迁,造成开票税收规模及体量整体下降,2019年度先进制造业开票销售同比下降7%,制造业整体税收减少10亿左右,占全区总税收比重下降为29%,年度纳税(不含消费税)超亿元企业仅剩2家,制造业支撑作用明显减弱。同时由于制造业企业外迁及新上项目外投,造成与密切相关的交通运输、销售公司、科研机构等现代服务业搬离海陵。二是财政体制缺乏项目招引主动权。由于市区两级财力分成,造成海陵支持城市经济发展的政策力度弱于高新区及周边城区,不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缺乏项目招引主动权,制约了城市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服务业的发展。据初步统计,海陵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低于周边设区市中心城区,占GDP比重落后广陵区8个百分点,崇川区24个百分点,越城区23个百分点,服务业中总部经济楼宇载体数量偏小,对比越城区、崇川区,其分别是海陵楼宇数量的2.5倍、9倍。由于扶持政策缺乏竞争力,入驻楼宇载体多为一些小企业,没有跨国公司、世界500强及旗舰企业,楼宇平均每平方实现税收53元,仅为越城区的8%,崇川区的4%。三是人口集聚度呈现下降。由于城市规划建设向南推进,一些先进的教育、生活、休闲等公共设施相继建成,原驻海陵的医疗、教育机构等优质资源南迁,造成海陵常住、流动人口呈逐年下降趋势,海陵人气逐步减弱,消费南移,中心城区应有的集聚人气、财气、商气的优势没有得到体现。 二、建议 市委史书记指出“海陵是泰州的中心城区,市委市政府对海陵一直看得很重,无论在哪个地方,中心城区的地位都是举足轻重的,中心城区强,则中心城市强。”因此,为加快海陵城市经济的发展,提出如下建议: 1.建立保障城市经济发展的协调机制。市级相关部门要牢固树立史书记提出“中心城区强,则中心城市强”的理念,充分认识到市区经济是紧密相连的,发展城市经济是当前市区共同的重点工作任务,应尽快在市级层面建立有效的市区城市经济发展工作协调机制,整合发改、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保、工信等部门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市分管领导任组长,区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市区相关部门为成员的工作联席会议制度,每季度召开一次会议,统筹解决城市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用地保障等重大问题,实现市区社会资源的优化配置使用,确保市区城市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 2.市区一体共同支持城市经济发展。城市经济持续高质量的发展需要有重大项目的支撑,为增强海陵重大项目招引力度,吸引重大项目落户海陵,市级相关部门应本着市区一体、共同扶持、共同收益的原则,对海陵重大项目在土地、资金等方面实行“一事一议”的政策支持,支持海陵城市经济的发展,支持海陵六个“两年行动计划”的实施,市区一体共同做大做强城市经济税源蛋糕。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葛鹏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市区一体,共同做强城市经济的议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及市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市区经济发展,特别是对海陵区,在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安排、重大民生工程以及专项债券上争以及用地保障等方面,都给予了重点倾斜和支持。一是加大资金上争力度。“十三五”期间,先后争取安置房补助、棚户区改造等专项补助1.5亿元,争取开发银行专项贷款85亿元,争取专项债、企业债8.7亿元,目前正在申报的企业债券14.5亿元。同时,进一步加强要素资源支持力度。二是强化重大项目用地保障。统筹新增用地计划保障项目用地,积极盘活低效用地,推进批而未供土地供应。“十三五”期间,批给海陵区的土地近1万亩,2019年,完成低效产业用地再开发共计1019亩,处置批而未供土地2151亩,下发海陵区2020年批而未供土地处置的年度目标任务1500亩,正在按序时进度推进。截止目前,海陵区尚有批而未供土地9000亩(2010年-2018年)。 下一步,市级将继续加大对海陵区支持和服务力度,共同做强城市经济。 一是建立发展协调机制。市发改、住建、自然资源和规划、生态环保、工信等部门将与区级对口部门共同建立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口部门之间、市级部门横向之间加强沟通对接,定期协调城市经济发展中产业布局、城市规划、用地保障等相关问题,重大问题提交市重大项目服务部牵头协调,需要市领导协调的重大问题,提请市“三比一提升”双月过堂会或季度点评会统筹协调。 二是加大要素支持力度。加大重点基础设施项目安排倾斜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重大民生工程以及专项债券上争力度。紧紧抓住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机遇,加快推进“多规合一”进程,综合考虑现有设海陵工业园区、新能源产业园发展空间、土地规划性质等要素,从空间规划的角度对海陵区生产力布局进行统筹协调,确保省级重大产业项目,足额保障用地计划,市级重大产业项目,在符合相关规划管控要求的前提下,统筹安排优先保障用地计划。 三是强化项目协调服务。对海陵区重大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需要市级层面协调解决的事项,单独组织协调,着力帮助化解企业生产经营、项目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优化审批服务,提升服务项目效能,项目审批实行“容缺受理”“模拟审批”,提前介入,超前谋划,联合审批,打破先后顺序,能办的事项提前办理,最大限度节省审批时间,助推重大项目顺利开工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