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6035
届次
四届六次
承办单位
经济和信息化委;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农委
标题
关于多措并举加快实体经济发展步伐的议案
建议人
唐晓伟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实体经济直接创造物质财富,是社会生产力的集中体现,也是社会财富和综合国力的物质基础。脱离实体经济,影响经济社会发展,扩大社会贫富差距,增加经济和社会风险,发达稳健的实体经济,对提供就业岗位,改善人民生活,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更是提升经济水平和抵抗外部冲击能力的关键。当前,争取有效措施,促进实体经济稳健发展,对于我市“十三五”布好局,起好步至关重要。 据调查,自今年6月以来,我市多数企业投资意愿不强,开发新项目、新产品信心不足,有的出现控制产量,减少人员,改行歇业的状况,因此,需要引起高度关注,究其原因:一是企业发展动力不足。由于实体经济投入大,产业周期长,运营成本高,税费负担过重,盈利水平低,人员工资逐年增加等因素,导致部分企业难以转型升级。三是政策引导和扶持不够,由于宣传解读跟不上,缺少引导发展龙头和帮助破解发展的助力,各类贷款和税收扶持政策跟不上,导致部分企业经营困难,影响投资积极性。 “十三五”时期,要进一步转变发展思路,宣传弘扬实业精神,加大实体经济投资力度,加快项目建议,加强产业培育,引导和鼓励企业家继续投身实业,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为此建议: 一、加强政策扶持,提振发展实体经济信心。把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放在经济工作的突出位置,制定有利于促进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增强企业发展信心,制定减免或优惠的税收政策,让利企业;创新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扩大直接融资渠道,着力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通过设立政府各类专项资金,加大创新投入扶持,推动传统制造业提挡升级,加大节能减排和循环经济领域的技术改造,促进企业产品更新换代。 二、围绕重点领域,提升实体经济实力。我市应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生物制药,新材料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提升经济竟争力;巩固和发展小提琴,减速机、不锈钢、化工、造船等传统领域的产品;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扶持力度,积极推动互联网、农业、工业、新能源、商贸物流、交通等融合发展,为实体经济注入活力。 三、实施创新战略,促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积极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梳理完善现有的政策措施,加快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引导企业出新品,出精品,引导企业上市融资,做大做强;创新引导人才、培育人才、激励人才的机制,实施更加灵活的柔性引才引智政策,鼓励各类人才兼职从事科研活动,开展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或其他技术支持,保障有用人才有用武之地;强化土地、信贷等政策保障,鼓励企业淘汰落后产能、关停低产能、高污染的企业,鼓励企业兼并重组和增资扩产,推动企业转型升级,鼓励企业以实业立身,以品牌立世,以品质取信,把企业做实,把实业做好。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A” 泰经办函[2016]5号 经信委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ya2016035号建议的答复函 唐晓伟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多措并举加快实体经济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实体经济发展,始终把推动实体经济健康有序发展作为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促进全市经济转型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强化政策引导,落实关键举措。2014年底,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启动开展“思想再解放、项目大突破、城建新提升”三大主题工作,出台“项目大突破”考核奖惩、挂钩联系、督查推进等工作机制,各层各级关心、支持项目建设的氛围初步形成,工业投资增速在全省持续保持领先。2015年初,制定出台《加快推进“人才强企”的若干政策意见》(泰发〔2015〕1号)、《推进泰州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泰政发〔2015〕34号)、《泰州市科技创新券实施办法》(泰政发〔2015〕35号)、《泰州市促进开放型经济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泰政发2015〕36号),年底又制定出台《关于促进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泰政发〔2015〕208号),提出了很多具有较高含金量的政策措施,进一步创新创优实体经济扶持政策。同时,设立中小企业过桥转贷资金,为资金周转暂时出现困难的中小企业提供临时性周转借款,解决企业的燃眉之急。这些政策措施的出台,对提振企业家信心、促进实体经济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你在议案中分析的实体经济发展动力不足、政策引导扶持不够等问题确实不同程度存在,提出的三个方面建议也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结合你们所提建议,进一步强化“制造强市、产业为本”意识,优化政策扶持,突出工作重点,实施创新驱动,推动泰州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力争尽快跻身全省工业经济第一方阵。 1、优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中央、省委关于鼓励实体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突出问题导向,制定系列政策,提高政策措施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在认真落实中央、省降本措施和有关税收优惠政策的基础上,制定出台《推进企业降成本增效益的行动方案》,对涉企收费项目进行再清理,规范收费清单制度,取消、暂停、减免一批涉企收费,加强中介机构管理,规范行政前置审批中介服务,有效降低用工成本、物流成本等。制定出台《鼓励企业资本重构和股权优化的行动方案》,选择船舶、减速机、不锈钢等行业,对符合产业政策、经营业绩优良、资本重构和股权优化意愿较强的企业,根据其实际需求开展针对性的培训,推动企业利用资本运作发展壮大。协调市信用担保联盟出资2亿元,联合金融机构设立信用担保基金,积极为中小企业贷款提供信用担保。严格执行国家金融政策,加强担保公司规范化管理,督促担保公司做好“化圈解链”工作。加强与靖江、泰兴、兴化三市沟通衔接,尽快建立并实施市、市(区)联动中小企业转贷资金运作机制,努力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转贷服务。创新投入引导机制,采取公募众筹方式,积极组建市级产业引导基金和股权投资基金,加强对实体经济主导产业、重点企业、重大项目支持。 2、突出工作重点。立足于我市现有产业基础,也着眼于未来产业发展趋势和国家政策导向,进一步聚焦聚力生物医药及高性能医疗器械、高技术船舶及海工装备、节能与新能源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制定出台《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战略 培育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意见》、《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若干政策》,加快培大育强,创造泰州产业发展的核心优势。同时,引导各市(区)立足产业基础,选准具有比较优势的主导产业,参照《泰州市区“飞地经济”发展实施办法》,招引优势产业项目集中集聚发展,提升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新兴产业的集聚度和竞争力。以智能制造为抓手,推动减速机、不锈钢、化工等企业实现以仿制为主向创仿结合、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型,加快传统产业升级步伐。在小提琴、纺织、服装等消费品领域,实施质量品牌建设工程,推动名企名品创建,引导企业以品牌立世、以品质取信。强化对化工、不锈钢、造船等行业的节能降耗监管执法,倒逼过剩落后产能加速退出。制定实施《企业两化融合和智能化改造行动方案》,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提升企业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开展行业“机器换人” 试点和示范智能车间创建活动,推进企业关键工序自动化、关键岗位工业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管理为重点的企业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智能化改造,提升泰州工业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3、实施创新驱动。积极推动科技与金融结合试点,探索建立科技金融创新联盟。充分利用科技支行、省科技成果转化风险补偿专项资金贷款的“苏科贷”、农商行的“资金池”科技贷款以及市天使投资引导基金等服务平台,推广金科通、科技中小企业履约保证保险贷款等科技金融产品,提高中小企业受益面。认真落实“人才强企”10条政策,着力放大人才劵、住房劵、创新劵“三券”联动效应,大力引进和培养一批高层次创新创业团队和人才;落实“泰州英才卡”制度,在居留和出入境、落户、社保、住房、子女就学、医疗保健等7大领域28个方面给予政策优惠。强化土地、信贷等要素保障,在年度用地计划指标安排上对实体经济给予倾斜并加快供地进度,重大项目优先列为独立选址或点供计划并优先调剂耕地占补平衡指标。建立实体经济企业“白名单”制度,鼓励金融机构为优势主导产业提供优质融资服务,积极创新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产品;鼓励企业直接融资,对于成功上市、成功发债、成功高端嫁接或成功发行资产证券化产品的企业给予一定奖励;对实体经济项目的用电、用水、用气优先予以保障,所需能源消耗、环境容量指标,优先交易和调剂。 再次感谢并希继续关心支持泰州实体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泰州市经济和信息委员会 2016年6月12日 单位负责人:黄红旗 联系人姓名:蒋成云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86839271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