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7020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水利局;宣传部;人大办
标题
关于对全市骨干河道实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议案
建议人
曾瑞祥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泰州市南临长江,北接淮水,素有“汉唐古郡、淮海名区”之称,境内有着16000多条各类河道,1100多平方公里水面积,水是泰州的灵魂,是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近年来,在省水利厅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泰州市各级水利部门紧紧抓住国家、省重视水利建设的政策机遇,通过积极上争,先后组织实施了两泰官河、宣堡港整治工程、靖泰界河七圩段、珊瑚段等全国中小河流治理项目及重点河道治理项目,全面推进河道管理“河长制”,不断加大河道管护经费投入,全市河道面貌发生了较大变化,河道整体引、排、航条件和功能得到明显提升,为泰州“三个名城”建设和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了水利支撑和保障。 但我们必须看到,全市河道综合治理和管护工作仍然任重道远。一是在骨干河道治理方面,由于项目上争大多数是由各市(区)独立上报立项,由于单个项目总投资的影响,以及各市(区)工作侧重点和治理规划的差异性,跨界的单条河道很容易出现一年只能治理总工长的一部分的尴尬局面,河道整体治理难度大,效果大打折扣,河道水面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无法彻底解决。个别跨市、跨区河道,因受用地、投入等要素制约,一直未能治理,水环境质量差,河道引、排能力衰减,群众要求治理呼声较高。二是河道管护方面,虽然目前全市已全面推进河道管理“河长制”,泰州大市也统一出台了相关考核文件,但是,各市(区)落实情况不同,管护投入不一致,管护效果参差不齐。此外,由于区域水系互相连通,废弃秸杆、水生植物随水流集聚在泰州市东部地区,东部乡镇河道保洁任务艰巨。三是跨县河道上游污染,影响下游的问题仍然突出,比如高港区某化工厂私自排放污水,导致泰兴市古马干河水体黑臭,重金属超标,大量鱼类死亡,在社会上造成严重的影响。上游污染下游的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四是水环境保护条例的执行上还未根本到位。《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是泰州市享有地方立法权后制定的第一部水法规,这对于推进国家级生态文明城市创建,建设“强富美高”新泰州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但我们也看到,《条例》出台后,就执法监管及问责处罚上后劲不足,《条例》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 为此,特提出以下有关建议: 1.开展统一清理整治活动。定期组织水生植物和河道垃圾集中清理,每年由泰州市统一组织,各市(区)统一行动,集中时间段对河道尤其是跨界河道进行1-2次集中清理活动。清理活动结束后,由泰州组织考核验收,确保清理成效,从而避免因各市(区)单独行动、跨界河道整体治理不到位的现象。 2.制定整体治理规划。建议泰州市水行政主管部门充分发挥好牵头协调作用,进一步加大统筹协调力度,统一规划、统筹推进靖泰界河、宣堡港、两泰官河等重要跨市、跨区河道的治理工作,制定全市统一的河道中长期治理规划,跨市、跨区打包上争立项,整体推进全市跨界河道整治工作。 3.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建议泰州市人大立法制定《泰州市骨干河道管护条例》,并出台统一的市、区骨干河道管护奖补标准。骨干河道相互连通、功能互补,局部河段管护效果难以反映整条河道的管理水平,建议泰州市级骨干河道管护奖补标准要与所辖区相一致。 4.积极推行阳光治水。通过整合电视台、报纸、微信微博公众号等多方资源,搭建舆论监督举报受理平台,深度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河道并跟踪报道河道治理情况和治理成果。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治水,通过成立治水义工、社区护水队、亲水志愿者等社会团队,大力开展治水宣传、水质监测、亲水护水等志愿活动,营造浓厚的社会治水管水护水氛围。 5.对重要河道进行实时监测,避免发生上游排污、下游受苦的现象。特别是重要的河段和入河排污口要实现24小时监测,实现全覆盖,全面掌握全市主要入河排污口水质及污染物排放量基本情况。通过对河流生态的实时监测,精确“定位”污染排放源,让区域内政府为之“买单”。如果区域政府对环保监控不力,导致区域河流排放超标,势必影响当地政府形象。通过对区域政府施加压力,倒逼他们对区域内的污染企业严加监管。 6.加强《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的贯彻实施。一是深入开展《条例》宣传工作。要通过多种形式和途径,向社会广泛宣传条例内容,提高群众知法遵法守法意识,提高社会大众对保护水环境的重要性认识。二是开展执法人员的专题培训。采取个人自学与集中培训相结合的方式,使每个执法人员全面掌握《条例》的内涵和具体要求,并在今后的工作中贯彻执行到位。三是加强执法检查,根据保护条例中的相关要求,重点检查饮用水源地保护情况、截污纳管工作和污水处理厂建设情况以及主要入湖河道水质达标情况、河湖清淤工作情况等。四是严格考核奖惩。建议将各地贯彻实施《条例》情况列入市政府考核,对于贯彻执行到位的地方给予奖励,贯彻不到位、问题突出的地方严格问责,问题严重时要追究地方党政领导的相关责任。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水函〔2017〕31号 泰州市水利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ya2017020号建议的答复函 曾瑞祥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对全市骨干河道实行统一管理和监控”的建议收悉,感谢你们对河道管护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你们所提建议,市人大、市委宣传部、市水利局等相关部门单位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抓紧组织推动,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河道是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骨干河道及管理范围内的管理和监控工作非常重要,任务也非常艰巨。为了确保全市的骨干河道的统一管理、长效管理落到实处,不断提升河湖管护的水平,维护河湖的健康,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市人大加强监督,市相关部门积极作为,重点抓好六个方面。 一是突出抓好跨界河道的统一清理整治活动。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水环境整治,水利部门一直把该项工作作为水利工作的重点之一。指导和组织各地开展水环境的突击专项整治。例如:2016年和2017年,组织协调靖江和泰兴市抓好靖泰界河的整治,投资5319.15万元(不含征地拆迁费用),疏浚河道35.95km,新建护岸13.19km。有力改善了长期困扰靖江、泰兴两市的水环境问题。指导里下河地区抓好通榆河沿线跨界河道的整治,帮助上争省级资金420万元。督促兴化市抓住冬春两季水花生等水生植物枯萎、萌芽关键季节,全面开展水环境集中专项整治行动,严格整治标准,凡河道发现3处面积1平方米以上的水上漂浮物即视为验收不合格,水面及岸线不整洁的一律视为不合格,并依照考核办法兑现奖惩。今后,这类集中整治、突击整治、重点治理,各市(区)及水利部门还将继续组织实施。 二是把河道管理纳入《泰州市水利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内容。《规划》明确,在“十三五”期间河道水环境整治加快推进,主城区内河景观和生态功能逐步恢复,全面消除城市黑臭河道。全市水面率保持现有水平不降低,水环境状况明显改善。继续实施县乡村河道疏浚,完成疏浚县乡河道393条、长度1213公里、土方2293万方;实施村庄河塘疏浚整治,完成733个村庄、土方1220万方,改善农村居民生活环境。积极推行河道、村庄、路道、绿化“四位一体”的长效管护体制,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农村生态河道。在加强城镇治污、完善污水收集系统的基础上,理顺和调整排水通道,合理布局污水处理尾水通道,实施引江河二期工程、卤汀河整治置换里下河地区水源工程、泰东河综合整治工程,建设形成贯穿我市里下河腹部地区的引江河~泰东河、引江河~卤汀河清水通道,建设南官河、周山河等为主线的通南地区清水通道,为乡镇供水和农村饮水安全提供良好的保障。加强河湖水环境综合治理,实施退圩还湖、河湖生态修复、水系连通工程,强化水源地保护与水土保持,积极创建各类水生态文明建设试点,着力提升水生态文明建设水平,建成水生态文明城市。 三是务实推进河长制的落实。2017年4月6日,市委常委会审议通过《关于在全市全面推行河长制的实施意见》,4月17日以(泰办发[2017]27号)文正式印发各市(区)及相关部门,文件明确:我市建立市、县、乡、村四级河长体系。目前,市级的河长制工作领导小组已经建立,河长制领导小组办公室在5月底组建到位。全市的总河长由曲福田书记和史立军市长担任,全市22条重要流域性、区域性河道及里下河腹部地区湖泊湖荡,分别由市委、市政府领导担任河长。河湖所在市(区)党政负责同志担任相应河段河长。其他区域骨干河道、重点湖泊(湖荡)、县乡河道,由所在地党政负责同志担任河长。各级河长负责组织领导相应河湖的管理和保护工作,包括水资源保护、水域岸线管理、水污染防治、水环境治理等,牵头组织对侵占河道、围垦湖泊、超标排污、非法采砂等突出问题进行清理整治,协调解决重大问题,对相关部门和下一级河长履职情况进行督导,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各有关部门和单位按职责分工,协同推进各项工作。上级河长制工作领小组办公室将制定专门制度,严格对下级河长制落实情况进行督查考核;各级河长也将按照明确的工作职责,建立“一河一策”的工作方案,务实推进河道的长效管理,解决河湖治理、水环境等方面的突出问题。 四是重视治水宣传,推动阳光治水。2016年以来,市委宣传部组织相关媒体开展治水的立体式宣传:泰州日报在“生态名城”专版设立“河道治理”“绿色发展”“环保卫士”“12369热线” 等专栏;泰州电视台在《泰州新闻》《新闻夜班车》栏目推出50多篇重点稿件,宣传报道各地保护生态河道、对河道开展治理的积极举措,挖掘环保志愿者等社会组织和个人参与治水宣传、亲水保护的生动故事,曝光群众反映强烈的脏乱差河道,并跟踪报道河道治理情况和治理成果。下一步,市委宣传部将继续组织相关媒体,通过动态消息、主题新闻、系统报道等形式,围绕推进河道管理“河长制”、河道治理与管护、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整治等内容,形成宣传声势,促进河道“脏乱差”现象得到改善,营造创建生态宜居的“水城水乡”的良好舆论氛围。 五是切实加强骨干河道的水质监测。目前,全市选取具有代表性的33条骨干河道和5个湖泊全面开展监测,其中单月全市对85个水功能区99个断面实施全覆盖监测;双月对43个重点水功能区55个断面实施监测。单月印发全市重点水功能区水质通报和城区河道水质简报、双月印发全市水功能区水质通报。突出抓好入河排污口及饮用水源地监测。2017年,市政府投入监测经费88万元,将全市8个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监测频次由每月2次增加到4次,监测项目由22项增加29项;重点入河排污口由每年两次增加到每月一次,监测项目由5项增加到7项。定期编发水源地水文情势月报,坚持巡查制度,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有力提升了全市饮用水源地安全保障水平。 六是适时开展《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的执法检查。市人大常委会定于2017年12月组织部分市人大代表视察“条例”贯彻执行情况,并在本届组织开展执法检查,推动全市骨干河道的统一管理和监控工作。 泰州市水利局 2017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