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8134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农工办;财政局;水利局
标题
关于加大设施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实行专项灾补资金的建议
建议人
叶秀美
代表意见
希望将措施尽快落实,维护广大农民的利益,在天灾面前能降低损失。谢谢
办结类型
B
内容
高效农业一直是弱势产业看天吃饭的产业,这几年来政府加大保险参保力度,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高效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但是高效农业在遭受强恶劣天气时,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弱。部分农田排水系统不配套,应对大灾能力差;去年8月和9月份的强降雨造成部分田块因无法排水而绝收,今年元月上旬大雪致使大部分大棚倒伏,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万元,对有的业主来说可以是灭顶之灾,单靠保险根本不能让他们灾后修复和新建,建议政府针对实际情况加大农业保险的理赔力度,同时建立大灾专项资金实施受灾补偿,同时也避免业主不能按期缴纳或无力缴纳土地租金带来社会稳定问题!希把保险总额扣除理赔金额,剩余金额的百分之五十作为保险公司的利润,其余的滚动进入下一年度作为逐年增高的理赔金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jy2018134号建议的答复函 叶秀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设施农业保险理赔力度,实行专项灾补资金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2007年起,我市按照省统一部署,采取政府与保险公司“联办共保”模式,根据“保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启动实施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10多年来,全市高效设施农业保险受益农户(经营主体)由少增多,保障能力由弱渐强,在防范灾害风险、保障农业生产、帮助农民增收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社会和谐稳定。高效设施农业保险保费收入由2007年开办之初的750万元,增长到2017年的2.09亿元。 一是高效设施农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高效农业保险参保险种由创办之初单一的能繁母猪一种逐步扩展到包括养殖、水产、设施大棚、瓜果蔬菜、水文指数、价格指数在内的33个险种,基本涵盖了种养业的主要品种和较易发生的灾害风险。为进一步满足各类规模种植、养殖大户多样化的参保需求,增强他们抗风险的能力和保障水平,充分发挥农险政策性保障作用,我市积极开展高效农业保险条款的研发工作,先后自主创新了设施大棚、棚内作物、芋头、花生、鸽、水稻育秧、主要种植业附加险、中草药材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保险等9个新险种,创新险种数量位列全省前茅。 二是理赔标准和风险保障水平不断提升。坚持以“不惜赔、不滥赔”为原则,以最大程度降低受灾农户损失为宗旨,规范开展查勘定损和理赔工作。随着暴雨、大风、高低温等极端气候的日益增多,高效农业险种出险率越来越频繁,理赔金额也越来越高。其中,2013年高效农业保险理赔资金超过5000万元;2014年7500多万元;2015年8500多万元;2016年15200多万元;2017年15000多万元。今年元月两场雪灾后,各地及时启动查勘定损程序,并于春节前已将3300多万元的理赔金打卡发放到户。具体到某一赔案,各地农保工作人员也会第一时间接听报案和查勘现场,坚持科学定损,按照条款规定合理确定理赔标准,并通过一定形式进行公示。在此基础上,积极向省有关主管部门反映,逐步加大理赔力度,提高理赔标准。其中,育肥猪、奶牛保险金额分别由400元、4000元提高到600元、6000元,取消死亡猪、牛的残值扣减;瓜果蔬菜由参保农户根据自身实际,自主选择不同档次的保障水平。 三是财政支持现代农业和农业保险的力度持续增强。高效设施农业的发展体现一个地区农业现代化发展的水平。为促进高效农业发展,市政府从农田基础设施改进和农业保险保费补贴两个方面加大财政投入。一方面,每年都对损毁的农田水利设施加大资金投入。其中,2015年2558.7万元,2016年2455万元,2017年2997万元,专门用于灾后基础设施重建。另一方面,不断提高高效设施农业财政保费补贴标准。省奖补名录库内的险种,财政补贴比例由35%提高到80%。海陵、靖江等市(区)为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参保的积极性,名录库外的险种农户只需承担保费的20%,其余全由财政兜底。截至2017年底,市和市(区)两级财政累计安排专项资金11.03亿元,用于保费补贴、市级巨灾风险准备金配套等方面,其中市级安排1.6亿元,市(区)安排9.43亿。市和市(区)两级财政专户余额达到8.83亿元,其中巨灾准备金缴存余额1.7亿元、保费结余7.13亿元。 我市政策性农业保险虽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存在着一定不足,比如农业保险规范化管理还有待进一步加强;高效农业保险覆盖范围还不够广泛;农业保险保障水平还需进一步提升等等。今后,我们将根据代表提出的建议和“十三五”期间全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巩固基本面,覆盖全领域,稳步提标准,构建新体系”发展的任务,针对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和薄弱环节,积极落实改进措施,加大工作推进力度。 一是拓展保险功能,提升保障水平。继续加强农业保险体制机制创新,在政策扶持、险种研发、保险扶贫等方面加大探索创新力度。在主要种植业保障标准达到550元/亩的基础上,根据泰州经济社会发展状况,进一步提升保障水平。积极研发水稻收入保险和土地流转履约保证保险,扩大农产品质量安全保证保险的覆盖面,保障范围由传统的产量损失补偿向市场风险补偿拓展,保险产品从“保物化成本”向“保收入、保完全成本”转变,推动保险责任由自然风险向市场风险拓展,不断丰富农业保险内涵。充分发挥农业保险精准滴灌、精准投放、注重造血的特点,使保险扶贫为“两低”群体脱贫致富提供可靠保障和有力支撑。 二是强化服务理念,提升服务质效。严格执行《农业保险承保理赔暂行办法》,依法合规开展农业保险承保、理赔工作。实施“零距离”服务,对符合承保条件的险种做到“愿保尽保”。对参保意愿强烈的险种,尝试实行“保姆式”“私人定制”,创新条款满足需求。及时科学、规范标准开展查勘定损工作,减少人为因素对理赔结果的影响。充分保障受灾农户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知情权、话语权和监督权,有效监督定损结果的公正性。严格执行理赔公示制度,落实理赔时效规定,提升赔付水平,最大程度减轻受灾农户损失。 三是强化支农投入,改善生产条件。农田基础设施的投入对促进农业生产、增强减灾能力和提高农民收入发挥了重要作用。2018年全市将再投入7.95亿元,不断加大对农水利设施的投入,重点实施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农村河道疏浚、中小河流重点县农业田基本设施项目,促进基本农田降水顺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减轻农业灾后损失,增强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