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5012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经济和信息化委;姜堰区政府
标题
支持姜堰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
建议人
侯瑞华
代表意见
该部门在答复前能与代表电话沟通,答复中能与代表面对面交流讨论,答复后能认真按办复意见落实。
办结类型
A
内容
工业园区是现代工业集聚发展的主要载体,对于促进企业集中、产业集群、要素集聚、土地集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近年来,姜堰区以经济开发区、现代科技产业园、高新装备产业园一区两园为主导的工业园区,有了长足的发展,园区经济已经成为全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和主引擎。但与先进地区相比,与转型升级的要求相比,存在着园区布局分散,载体规模不大,沿路而建,沿河而建,块状成片较少,呈点、线状分布较多,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特征明显;园区主题缺乏,企业关联不紧;园区基础薄弱,配套功能不全;园区利用低效,产出效益不高等问题。姜堰撤市建区后作为泰州一个区,其工业在泰州三市四区中排名靠后,究其原因是工业园区作为工业发展的主阵地效应有差距,园区发展落后,大力支持姜堰工业园区发展应作为泰州市委、市政府的一个重大课题和工作重点,建议如下: 1、科学规划园区平台。工业园区一定要有自己的特色,以特色取胜。策应市委“项目大突破”战略,要科学谋划高港、海陵、姜堰三区产业发展规划,根据各区特色,合理界定三区的工作园区产业分工,避免重复投资,搞小而全、小而散。要将姜堰工业园区发展作为泰州经济发展的重要部分,在十三五规划中定位为泰州东部先进装备制造业发展基地,出台关于姜堰工业园区产业定位的相关规定,明确园区重点发展的主导产业,以形成产业集群,提高集中度,延长产业链,引导招商引资工作。 2、要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按照“扩大重点主园区、提升特色园区、严控一般园区”的政策,重点发展一区两园,突出“招大招强”的工作思路,对企业投资强度、产出强度、税收贡献、环境影响等综合指标进行评估,优选项目。其它镇属园区以建设标准厂房为主,安置特色中小项目,避免建设“小而全”的综合性园区。 3、给予姜堰工业园区更多的政策支持。市政府项目审批、土地征用、发展扶持资金安排,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时,适当向姜堰倾斜,以便加快推进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招商引资。 4、建立挂钩服务制度。市政府要引导各部门挂钩服务姜堰一区两园、特色工业集中区以及重点项目和重点企业制度,帮助做好产业规划、基础设施建设、标准厂房建设、招商引资、项目服务、融资担保、创建国家、省、泰州市级特色产业园区、服务项目和企业等工作,加快姜堰工业园区的发展步伐。 5、切实为姜堰工业园区提供优质服务。由市政府牵头,各部门参与,定期召开姜堰工业园区发展问题矛盾协调会,帮助姜堰工业园区解决发展过程中的问题矛盾,如我区经济开发区涉重工业园没有审批,双登集团新上技改项目得不到落实,影响企业发展。市政府各部门要制订为姜堰工业园区发展服务的工作计划。 6、帮助姜堰工业园区招商引资。泰州在项目布点中,要将符合姜堰产业发展规划的项目放在姜堰。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A 泰州市经济贸易委员会文件 泰经信案函[2015]26号 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ya2015012号建议的答复函 尊敬的侯瑞华、王欣林、包海霞、刘云喜、严长平、巫琦、肖乐平、宋秋林、林俊宽、马爱萍代表: 你们“关于支持姜堰区工业园区建设发展的议案”建议收悉。现将答复意见函告如下: 工业园区(集中区)已经成为我市工业集聚集约发展的半壁江山。去年全市列统的28家工业园区(集中区)实现营业收入4493亿元,占全市工业企业的48.15%。姜堰区去年竣工新办5000万元以上工业项目中,“一区两园”(姜堰经济开发区、现代科技产业园、高新技术装备产业园)占3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15个,“一区两园”占53%。从产出情况看,2014年姜堰区“一区两园”共完成工业开票销售281.37亿元、列统工业产值640.34亿元,分别占全区的61.8%、56.7%,拉动全区工业开票销售增加7.2个百分点,拉动列统工业产值增加6个百分点,对全区工业经济的发展支撑作用明显。对你们《议案》中所提宝贵建议,委党委认真讨论研究,并组织专门班子调研。下一步,将按照市委、市政府要求,重点在指导工业园区修编规划、加快产业培育、开展挂钩服务等方面开展工作。 1、突出规划引领,统筹功能分区。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全市工业园区发展,要求结合“十三五”规划编制,主动策应长江经济带建设和长三角区域经济一体化、沿海开发、苏南现代化建设示范区三大国家战略,按照适度超前、科学定位的原则,对全市省级以上开发区、特色园区规划进行修编。姜堰区要着重围绕打造智能电网、油气装备、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纺织服装、特种金属材料等六大产业板块,明确各园区产业发展定位,拟定产业发展空间,落实产业发展举措,坚决杜绝规划执行的随意性和盲目性。其中姜堰经济开发区以省级智能电网特色器件产业基地为载体,着力发展智能电网、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等,创建国家级开发区、培育千亿级产业集群;现代科技园区以智谷软件园、省级特色服务业集聚区为载体,培育发展以新材料、新医药为主导,优势发展汽摩配件、船舶配件等产业,创建省级高新技术区;高新技术装备园区以省级油气装备特色产业集群和出口基地为载体,重点发展以石油装备、石化冶炼、节能环保为主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及其相关项目,创建省级特色产业基地、打造百亿级产业基地。同时,各镇以“一镇一品”为导向,推动各镇综合园区向特色园区、专业园区转变,鼓励园区内企业通过兼并重组、外部嫁接,不断做大做强,避免重复建设“小而全”的综合性园区。 2、加快产业集聚,培育特色产业。积极引导企业围绕特色园区龙头企业搞延伸,围绕重点项目搞协作,围绕大型工业基地搞配套,在参与企业间和产业链条间的分工与协作上做文章,在优势特色产业和骨干企业延伸加工上做文章,促进产业延伸和产业升级,提高产品层次,逐步形成产业集聚规模大、专业化协作水平高、功能配套完善、循环经济特色突出的产业集群。指导姜堰区严格执行产业发展规划,我委将根据姜堰产业发展特点,对符合市级特色产业园区的工业集中区进行认定,并继续帮助申报省级特色集群。推广靖江市项目“飞地”开发经验,鼓励工业项目向园区集中。推进现有乡镇工业区向集约化、特色化转型,乡镇新增项目原则上落户省级以上园区或工业集中区。联合市国土部门在分配国家计划时,除城区和园区外,不再安排用地指标。指导姜堰区按照“扩大重点园区、提升特色园区、严控一般园区”的导向,引导重大项目根据产业特色“飞地”落户到“一区两园”。 3、注重产业招商,培养内生动力。以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为目的,加强产业招商。指导姜堰区以“一区两园”为载体,抢抓长江经济带、“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等国家战略“溢出”效应,通过定向招商、委托招商、以商引商,力争做大做强智能电网和先进装备制造(油气装备、汽车零部件、船舶配件)两大主导产业。我委将按照市区产业规划,将适合姜堰产业发展的招商项目积极介绍给姜堰。不断增强骨干企业的凝聚力和辐射力,重点支持特色园区内骨干企业加快技术改造,提升产品优势,打造产业集群龙头企业。注重培育对特色工业园区发展具有先导作用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企业,推进与园区主导产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以及相关产业配套发展,推进同业集聚和产业协作。实施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计划,开展科技小巨人培育工程,建立科技小巨人企业培育库,认定市级科技小巨人培育企业,争创省级科技小巨人企业,引导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之路。 4、完善挂钩制度,提供优质服务。去年底,市委、市政府下发了“泰办发〔2014〕105号”通知,建立了市领导及市级机关部门挂钩服务市(区)、园区、重点企业、重大项目的制度。具体为:陆志鹏市长挂钩姜堰区、姜堰经济开发区,纪委唐小英书记挂钩姜堰油气装备产业园,组织部主要负责同志挂钩姜堰智能电网产业园,孔德平副市长挂钩姜堰现代科技产业园。市领导分别带领相关部门深入姜堰区、园区开展调查研究、理清发展思路、帮助协调解决突出问题,服务园区、企业、项目。今年,我委依托市“三服务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完善挂钩服务制度,加强服务力度。3月份,市“三服务办”下发了《关于明确市财政局等部门挂钩服务企业的通知》,要求63个市级部门(单位)加强对市区63家企业的服务力度,其中江苏扬动电气有限公司等13家姜堰区企业被列入服务名单。5月份,市“三服务办”又下发了“泰三服务办〔2015〕6号”通知,明确了69个市级部门(单位)2015年为企业办实事项目,其中包括试行“园内事园内办结”行政审批改革、国有土地使用权登记“四全”改革、推进产学研合作和重大项目建设专项等服务工业园区、企业的重点活动。我委还将在推进园区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加快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方面开展工作。指导园区企业用足用好引进技术设备免征关税、重大技术装备进口关键原材料和零部件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企业购置固定资产抵扣增值税等鼓励技术改造的各项税收优惠政策。我们将贯彻落实好姜堰区同城待遇,让姜堰区与高港、海陵享受同等政策待遇。用足用好市级财政对园区企业技术改造的扶持政策,鼓励企业实施“智能制造”战略,调动园区企业技术改造的积极性。联合市银监局、姜堰区经信委开展“融资服务进园区”活动。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多渠道、多形式保证园区项目的资金需求。帮助工业园区申报省高标准厂房奖励政策,积极化解园区企业的土地、资金、技术矛盾。 以上函复,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并请继续关心、支持我市工业经济发展。谢谢! 2015年6月10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鞠建淮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86839265 抄 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代表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