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7036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旅游局;城管局;海陵区政府;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标题
关于统筹市区旅游资源的建议
建议人
叶慧莲
代表意见
满意
办结类型
A
内容
近年来泰州旅游业发展迅猛,规模不断壮大,泰州旅游业在全国的影响力越来越大。随着我市旅游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我们也发现泰州旅游存在着诸多问题: 1、市区各景区多头管理,资源分散,无法形成合力,对外宣传力度分散,没有整合成具有影响力旅游产品和旅游线路。 2、在当前全域旅游的大背景下,部分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落后。 建议: 首先,应对市区景区多头管理、资源分散的问题,建议由市政府牵头,将凤城河风景区(全国AAAA级景区)、稻河古街区(全国AAA级景区,今年拟申报AAAA级)等市区范围内的景区进行整合,对内一条线,对外一条声。对内,将各景区的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在旅游景区定位时进行差异化设计,做到互融互补。对外,以一个整体形象宣传发布信息,对接各大旅行社和网络旅游产品发布平台,既可以提升对外谈判协调的筹码,又可以乘势加强景区招商引资的力度,还可以借力打造全国范围内有影响力的旅游景区、旅游产品和数条面对不同消费群体的精品旅游线路。 其次,应对部分景区周边基础设施配套落后的问题,要加大市区共建力度,明晰责任,加大对景区周边道路、雨污水管网、公共自行车、公共厕所、停车场等配套设施的投入,提高景区周边道路建设规格,完善旅游公交线路建设,强化旅游集散中心等旅游服务设施功能,完善景区周边的生活配套,加强对景区周边市容市貌的管理,提升游客对景区的第一印象,加强景区对游客的消费粘性,着力围绕休闲游、度假游的市场趋势,打造以景区为点辐射周边,并逐步完善全泰州的全域旅游整体形象。 此建议系日常工作中调研形成。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叶慧莲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统筹市区旅游资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市区各景区多头管理,资源分散”方面 1、2015年,我市出台《泰州市旅游业跃升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15—2017年)》,明确了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市旅游业发展的产业定位、目标任务、规划蓝图和工作步骤。成立了以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42个部门负责人任成员的市旅游委员会,出台了“旅游十条”奖励政策,并将旅游业考核纳入市区绩效考核。随着今年我市全域旅游发展大会的召开,市旅游委员会的综合职能将进一步强化,通过完善联席会议、专题会议等工作制度,协调解决全市旅游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2、“十三五”期间,泰州市实施“一心一带一环五板块”的旅游空间布局,其中水城文化旅游板块规划将海陵区和姜堰城区整合打造,坚持“城旅一体、产城融合”的理念,将旅游发展与城市功能完善、环境整治、设施建设相结合,塑造浓郁的水城古城风貌特色,推进国民休闲设施的建设,充分挖掘水文化、美食文化、名人文化、宗教文化、建筑文化等文化资源,开发充满文化底蕴的“慢生活+健康生活”旅游产品体系,结合城市业态的升级完善“食、住、行、游、购、娱”接待服务设施,打造融集散咨询、水城文化体验、慢生活游憩、美食商贸、健康旅游等功能于一体的特色城市慢生活旅游目的地。 3、目前我市正在积极推进景区机制体制改革,认真剖析景区建设发展所面临的空间、环境、平台、竞争等变化,进一步创新理念、创新模式,不断适应新形势、新需要。根据市委、市政府的部署,按照“推进全域旅游、发展文旅事业、形成大产业、组建大集团”的战略思路,立足市区凤城河、稻河文化旅游资源,将组建泰州文旅集团,并按照市场化原则,采取合资、合作、参股、兼并等形式,分步整合全市范围文化旅游资源,整体打造市区旅游形象与品牌。 二、“景区周边的基础设施配套落后”方面 为加快推进我市旅游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旅游业由“景区旅游”向“全域旅游”发展模式转变,构建新型旅游发展格局,我市正在开展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市创建工作,出台了《关于实施全域旅游发展战略的意见》和《泰州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实施方案》,以全域旅游的理念来发展泰州旅游产业。以游客体验为中心,以提高游客满意度为目标,整体优化旅游过程的全部环节,做到旅游配套设施全域覆盖,构建全程便捷的城市旅游公共服务系统。 1、完善旅游交通网络。统筹谋划市区旅游交通建设,通往重点旅游景区和乡村旅游区的道路全面达到等级公路标准,全面推进通景公路景观化改造,打造一批重要旅游风景廊道。优化市内旅游公交线路,在已有的2条公交旅游专线基础上,开通了泰州旅游假日专线,实现农公班车公交化运营,方便游客通过便捷的换乘方式到达景点。优化城市慢行系统建设,市区主要景区附近已设置了12个公共自行车租赁点,进一步完善旅游景区服务功能,丰富交通方式,提升游客体验。 2、提升旅游配套水平。加强市区旅游标识、旅游厕所、停车场等基础配套设施建设。根据《市区旅游景区点道路交通引导标识规划》,围绕新建景区、新建道路和主要空白点,继续完善、提升全市旅游景区道路交通指引标识系统。持续推进厕所革命,推广“第三卫生间”建设,合理设置男女厕所比例,倡导临街、临景的单位厕所逐步向游客免费开放使用,使旅游厕所数量充足、质量达标、深入城乡、全域覆盖。加快城区、景区、游客集中场所停车场改扩建步伐,大力发展立体、生态旅游停车场,泰州首个多层立体地下停车库已在凤城河关帝庙西侧动工建设,投入使用后可以同时停放180辆汽车。在5个江苏省自驾游基地的基础上完善重点旅游区域自驾游营地配套以及若干个自驾服务点。 3、构建旅游集散体系。将旅游集散中心、咨询中心等重要旅游公共服务设施纳入城市公共服务体系统筹规划建设,依托城市客运枢纽,泰州市区旅游集散中心设立在泰州火车站,提供信息咨询、旅游专线车、预订服务、地接、产品个性化设计、导游、餐饮购物、旅游宣传展示、交通工具租赁以及投诉处理、医疗救护、金融邮政服务等,形成功能完善、服务齐全的“市-区-景”多位一体的游客集散服务体系。 4、加快智慧旅游建设。通过建立智慧旅游体系,逐步实现数据采集、数据交换、数据分析、科学决策和应用开放,真正建成“旅游资讯一览无余、旅游交易一键敲定、旅游管理一屏监控”一站式旅游大数据平台。不断提升旅游行业信息化水平,基本实现市区景区、旅游饭店和其他重点旅游场所免费WiFi、智能导游、电子讲解、电子票务、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盖。不断提升旅游网站、“两微一端”旅游平台等建设水平,在重点节假日期间推出景区承载量指数、交通拥堵指数、PM2.5指数、水质等级(类别)等信息,方便游客一站式查询。 泰州市旅游局 2017年5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