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004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标题
关于尽快做好我市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相关工作的建议
建议人
陈怀荣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2019年12月1日,党中央和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颁布,标志着这一国家战略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规划期至2025年,展望至2035年。泰州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之一,既面临5-10年新的重大历史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不少因区域发展竞争带来的挑战。下好先手棋,找准突破口,争取主动权,积极抓住这一国家战略给予泰州的发展机遇,尽快融入长江三角洲一体化发展布局,对于我市加快提高城市能级和发展水平,促进我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更好应对化解区域竞争带来的挑战,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目前,围绕对接国家规划纲要,一些长三角区域城市已经开始谋篇布局,如南通一些区就提出了争当沪苏合作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的特色区域竞合思路。盐城在提出了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农业和二产、三产融合的发展定位。因此,我市作为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中心区城市之一,做好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相关工作已经迫在眉睫,需要各级高度重视。建议: 1、精准调研分析。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战略涉及城市42个,中心区城市27个(其中涉及我省的共有9个),都是我市过去、现在以及未来区域发展的强劲竞争者,如果稍有懈怠,就有可能面临末位。要加强对入围城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研究和精准分析,找准泰州与这些城市在地理区位、经济总量、城市能级、资源禀赋、产业链水平、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城乡一体化、民生保障等方面有哪些比较优势,重点还存在哪些弱项短板,未来发展当中存在哪些竞争性和互补性,真正达到知己知彼,胸中有数。 2、尽快制订规划。按照总书记提出的“走合理分工、优化发展的路子”的要求,在吃透规划纲要精神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分层对接的关系,联系我市发展实际,科学谋划发展布局,结合“十四五”规划,及早制订我市5-10年期间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发展蓝图和工作清单,确定任务书,明确时间表,力求做到谋定后动。相关单位和部门也要增强机遇意识和前瞻意识,主动超前谋划,强化责任落实,主动站位,积极对接,倒逼发展,争取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城市群产业分工和经济社会发展中能够抢占先机,赢得主动。 3、发挥比较优势。按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规划纲要的要求,认真梳理我市现有产业或者产业集群中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围绕补链强链扩链工作,继续加大项目建设、加强科技创新、加力城市能级提升等工作,在与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城市群竞合中取得更大优势,能够集聚更多要素,推动比较优势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同时,对于明显的优势产业,要站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高度加快发力,优先布局。比如,围绕致力打造立足长三角、辐射全国的大健康产业加快发力。随着新时代人们对健康生活的追求以及人口老年化程度的加剧,围绕“药、医、养、食、游”一体化,精心打造专业化、特色化、休闲化的医疗健康产业,重点在精准医疗、特色医疗、高端养老、康养休闲产业方面尽快形成规模,打出品牌,扩大影响。再比如,在做精做优生态旅游加快发力。“1+3”重点功能区战略,是时任江苏省委书记李强提出的,其中的江淮生态经济区就要求里下河地区要重在展现生态价值、发挥生态优势、提高生态竞争力上做文章。泰州有很多长三角地区叫得响、有影响的生态旅游目的地,要想优势更优,进一步消解周边同质化竞争带来的不利影响,就要在做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继续抓好强点扩面,完善配套设施,加强宣传推介,提升文化内涵,注重游客体验等工作,让溱湖风景区、千垛菜花风景区等生态旅游景区在新一轮长三角生态旅游竞争中不断取得新的优势,使里下河生态优势转变为新的经济增长优势,真正使绿水青山转变为金山银山。另外,我市是农业大市,要继续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特做优农副产品、提高附加值上加快发力,让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曾经介绍过的“泰州元素”品牌更加靓丽,特色更加明显,把泰州打造成为以上海为龙头的长三角地区乃至全国的绿色优质无公害的农副产品供给基地。 4、抓紧补好短板。相比长三角42个城市,我市弱项短板较多,在长三角区域竞争中目前还处于弱势地位,要想实现迎头赶上,不被周边“虹吸”,必须要倍加努力,崇尚实干,方能实现跨越赶超。要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加强科技创新,加强与以上海为龙头的兄弟城市的科创合作,以更加优惠的政策利好,更加宽松的创新环境,吸引更多的科创人才,集聚更多的科技资源,着力突破更多的关键核心技术,进一步促进我市发展新旧动能转换升级;要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一方面要加快解决城市对外交通瓶颈、城市能级不高等问题,另一方面,坚持以用户体验、企业至上为原则加强营商环境建设,提高我市市场化、法治化、制度化水平,不断放大“放管服”改革效应,多管齐下,多方发力,力争使我市的营商环境跻身长三角城市群前列,用最优的营商环境,不断提升我市招商引资、招才引智的竞争力。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陈怀荣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尽快做好我市对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相关工作的建议”收悉,我委会同市科技局、农业农村局、文化广电和旅游局、自然资源和规划局进行了认真分析和研究,现函复如下: 1.关于精准调研分析。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对于处于长三角核心区域的泰州具有重大的发展机遇。我委将融入长三角作为“十四五”规划前期研究重点课题,委托上海福卡智库编制了《“十四五”时期泰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思路》,对我市的机遇挑战以及发展方向进行了研究分析,并将主要研究成果落实到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中,为泰州融入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提供规划支撑。 2.关于尽快制订规划。今年4月1日,我省正式公布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江苏实施方案》。在前期课题研究的基础上,我委起草了《〈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泰州实施方案》和《泰州市推动长三角区域一体化2020年工作要点》,《方案》提出今后五年我市融入长三角的路径目标和实施7大行动,《要点》以项目化推进、清单化管理的思路提出8个方面32条具体任务。5月7日,我委向市党政专题会议进行了汇报。5月18日通过了市委常委会。目前,市委办正在走发文程序。 3.关于发挥比较优势。融入长三角是项系统工程,重点是接轨上海,突破点在扬泰协同和跨江联动,关键是立足自身,做强产业、做强城市,保持发展定力,发挥比较优势,补齐弱项短板,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在产业方面,市委、市政府印发《关于打造三大先进制造业集群推进产业强市的实施方案(2020-2022年)》的通知,明确提出做强医药地标产业,深化大健康产业集聚发展试点。在生态旅游方面,将加大旅游推介力度,举办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和“水城仲夏梦”、秋季美食旅游季等活动,形成四季旅游产品,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加强景区品牌创建,扩大溱潼会船节、千垛菜花节、泰兴银杏节等特色旅游品牌效应,让泰州成为长三角地区居民休闲度假的好去处。在绿色农业方面,将进一步培育壮大乡村特色产业,举办绿色农产品走进上海市民“菜蓝子”活动,加强与上海农超对接,成为服务上海的绿色无公害农副产品供给基地。 4.关于抓紧补好短板。在交通方面,今年我市将推动建设北沿江高铁,加快建设常泰过江通道建设,开工建设江阴第二过江通道。开工建设阜溧高速建湖至兴化段、沪陕高速平潮至广陵段。在科技方面,将强化协同创新政策支撑,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拟在上海静安区市北高新区挂牌泰州科创基地。发挥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东南大学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中心等平台作用,健全协同联动机制,重点开展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和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等领域科技创新联合攻关,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效率。在营商环境方面,编制印发《2020年全市优化营商环境重点任务清单》(泰办发电〔2020〕16号),梳理编排六大专项行动共70项任务,不断优化我市营商环境。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5月2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