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013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农业农村局;供销社;商务局
标题
关于推进消费扶贫的几点建议
建议人
高艳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消费扶贫是通过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购买产品和服务以助其脱贫的一种方式,是社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一个重要途径。目前,消费扶贫在社会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正在蓬勃发展,但也存在扶贫消费的产品品质一般、产品品种单一、服务类占比较小、社会知晓参与度不高等问题。建议从以下几方面优化消费扶贫: 一、以优质产品和服务带动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加大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因地制宜的技术指导和技术支持,最主要的是挖掘本地具有地方特色的农副产品,提高品质,扩大知名度。就我们泰州来说,如蟹、虾、鱼、稻米、菱、藕等都具有一定的特色,但推介工作做得不够。我们应帮助其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开拓市场,只有这样,才能使消费扶贫经受住市场的检验得以持续良性进行。 二、以便利交通和灵活快捷的电商平台搭建购销桥梁。以电商平台的推广实现消费扶贫的切入口。为此,应大力进行电商销售的技术辅导,使贫困地区的群众能熟练掌握利用电商平台进行销售的方法,同时,要进一步完善贫困地区的周边交通设施建设,使参与消费扶贫的购买方能走进来,使贫困地区和贫困户的产品和服务能走出去。在这一方面,我们应该看到,我市的交通设施是比较完善的,能够适应开展网上销售的要求,但电商销售的基本途径还没有为贫困群众掌握,我们应在这一方面下功夫,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和培训。为此,建议政府有关部门对此进行专题研究,采取相应的对策,使这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以大力宣传消费扶贫提高知晓率带动参与率。进一步通过电视、报纸、网络等新闻媒介加大对消费扶贫的宣传。通过前一阶段的实践来看,社会各方面对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很高,大家都愿意通过购买具有地方特色产品,满足自己的生活需求,同时又为贫困地区脱贫贡献一份力量,我们应因势利导,继续加大这方面的宣传,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投入热情,营造社会大众普遍知晓、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高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消费扶贫的几点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为解决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生产的优质水稻、小麦、禽蛋等各类优质农副产品销售难题和劳务输出瓶颈,结合各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户优质农产品和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实际,我市坚持以搭建产销对接平台为重点,通过政府引导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式,全力打造消费扶贫2.0版,实现了消费模式、销售渠道和利益联结三大创新。消费模式上,实现了从单一的农产品进机关食堂到农产品、旅游基地和劳务三大消费并行;销售渠道上实现了从单一的机关部门“线下”采购到“机关部门+干部职工+社会力量、”“线下+线上”采购相结合;利益联结上实现了从获得单一的农产品销售收入到三大收入来源的扩展。引导社会各界积极购买经济薄弱村和建档立卡户的产品和服务,帮助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增收脱贫的消费扶贫,已经逐步成为一种新型扶贫方式。主要做法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拓宽增收路径,激活消费扶贫群体潜力。针对多数经济薄弱村“生态环境好、农副产品丰富、质量优良”的共性优势,我市找准产业扶贫与消费扶贫的最佳结合点,积极引导经济薄弱村立足自身优势,通过销售优质农副产品、打造生态旅游基地发展乡村旅游经济和提供劳务服务等三大路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现低收入人口稳定就业促增收。为激活消费扶贫潜力,下发了《关于落实消费扶贫工作措施的通知》,锁定全市有自建食堂的2000多家机关、学校等国有企事业单位;700多个帮扶单位,近4万帮扶责任人;慈善机构和爱心企业、爱心人士等三大消费群体,通过大力宣传引导,激活消费潜力,目前这三类群体已发展成为消费扶贫的重要力量。 二是搭建电商平台,打通物流配送渠道。组织专门力量开展经济薄弱村农产品调查和商谈,将符合采购质量要求的农产品直接进入“邮乐购”等电商平台。机关事业单位在电商平台对在职人员进行账户注册,将一定比例的职工福利资金打入个人账户,既方便机关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根据个人需要网购,又方便经济薄弱村了解需求信息,实现供求信息的平衡对称,同时还利用邮政物流解决了农产品的配送难题。在通过电商平台消费的同时,各地通过创办扶贫超市、扶贫产业园、扶贫车间、扶贫基地等载体,解决了低收入人口就业务工难题。 三是搭建“邮乐食堂”平台,打通直购直销渠道。引导机关事业单位、学校、医院、金融机构、国有企业、养老机构等,在同等条件下,与“邮乐食堂”经营单位或直接与经济薄弱村建立长期定向采购机制,优先选用经薄弱村农产品。市供电公司向省内供电系统发出倡议,依托各级分支公司食堂,购买和消费大米、洋葱、豆芽菜等各类农产品,帮助挂钩帮扶的大营镇联镇村做强“二红红皮洋葱”、“稻鸭田大米”等特色品牌农产品,2019年为该村销售洋葱13万斤,村集体增收达25万元。 四是搭建展销义购平台,打通公益扶贫渠道。各市(区)定期组织举办以销售经济薄弱村农产品为重点的展销活动,进一步拓展了消费扶贫的渠道。全市一年来组织展销活动达7次。泰兴市结合实际,在全国扶贫日前后,动员和引导各帮扶单位、帮扶责任人、餐饮企业、政府(企业)食堂积极参与银杏义购和甜碗豆统购统销等扶贫公益行动,销售方仅限于有自产银杏果、有销售意愿的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义购数量原则上单户50斤左右。义购中不得打白条、搞欠账。一年来,该市建档立卡低收入农户销售银杏果15万斤,义购款近百万元。 五是围绕严把三个关口,稳定消费扶贫增收来源。消费终端对农产品的满意度是消费扶贫能否持续开展的重要保障。在组织农产品进机关食堂、上电商平台和进超市中,注重严把“三关”,即农产品质量关——质量不达承诺标准不得纳入消费扶贫产品目录;价格关——产品价格高于市场均价的农产品一律不上平台、不上货架;物流配送关——正常农产品两日内、保鲜产品当天必须送达消费终端。为保证经济薄弱村通过消费扶贫获得经营性收入、低收入人口通过劳务或就业获得稳定收入,我市积极构建消费扶贫收益联结和分配机制,确保经济薄弱村三大收入来源。一是通过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组织,获取生产或初加工环节的经营性收入;二是通过为电商、机关食堂和超市组织农产品,获取收集、挑拣、整理、包装环节的收入;三是经营利润实现二次分配,邮乐购平台在销售收入中按比例提取必要费用(运行、维护、配送环节等成本费用和少量利润)后,其他收入由市政府扶贫办于年底根据各经济薄弱村提供农产品的数量等情况,直接进行销售利润的再分配,增加经济薄弱村的经营收益。 六是加大宣传引导,营造良好的消费扶贫氛围。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消费扶贫的宣传力度,消费扶贫工作多次被国内外新闻媒体报道。2018年10月,在全国第五个“扶贫日”系列宣传活动中,泰州市扶贫办精心打造了“扶贫富民行动——助推农产品销售促增收”项目成功举行签约仪式,签约活动被泰州新闻台、江苏卫视、新华日报等新闻媒体广泛报道;2019年1月24日,省政府新闻网站以《泰州市:“邮乐食堂”,消费扶贫新探索》为题,介绍了泰州开展消费扶贫的经验做法;1月25日,央视一套晚间新闻对泰州消费扶贫做法作了专题报道。在先进典型积极示范和社会舆论影响带动基础上,我市积极营造消费扶贫良好氛围,既激发公众助力扶贫的参与感,发挥了消费扶贫市场经济的特点和优势,又构建起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消费扶贫大格局,为打赢脱贫攻坚战和全面小康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基础。 根据代表建议,为进一步解决在消费扶贫中存在的产品品质一般、品种单一、服务类占比较小和社会知晓度不高等问题,下一步,我市将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消费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围绕提高消费扶贫产品品质,丰富品种质量,提高服务类占比,切实加大宣传引导,加大工作力度,大力推进消费扶贫助脱贫工程。 一是建立健全特色农产品名录库。2020年进一步建立健全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常态化机制,以优质、安全、绿色为导向,加强经济薄弱村农产品原产地保护,支持开展标准化生产示范,制定符合消费扶贫需求的农产品地方标准。鼓励和引导农业院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依托经济薄弱村地区资源禀赋,培育和研发适合不同贫困地区的农产品品种,因地制宜推广先进适用种养技术。扶持培育一批以经济薄弱村为载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含加工基地),丰富消费扶贫产品品种,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强化产地与消费地监管信息共享、协调对接,切实提高消费扶贫产品质量。 二是放大“邮乐食堂”直供直销试点效应。市政府扶贫办将会同市商务局、市总工会、市邮政公司进一步推广“邮乐食堂”消费扶贫模式,深化“邮乐购”平台消费扶贫关键措施,继续坚持经济薄弱村农产品进机关、企事业单位食堂和工会福利义购等做法,进一步扩大“邮乐购”农产品供应范围和服务对象,确保经济薄弱村或低收入农户等经营主体生产的农产品不滞销,参与邮乐购的单位和职工购买到质优价廉的农产品。 三是深入推进消费扶贫创新。推进消费扶贫与电商扶贫深度融合,促进经济薄弱地区农产品更好地与市场牵手对接。推进消费扶贫和乡村旅游深度融合,在有一定旅游条件的经济薄弱地区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业,吸引更多的城镇居民到乡村旅游消费。同时拓宽途径和渠道,加大经济薄弱村和低收入农户劳务输出,力争经济薄弱村农产品和劳务组织化程度达到80%以上。深入落实《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关于运用政府采购政策支持脱贫攻坚的通知》和《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关于印发〈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鼓励各级预算单位通过优先采购、预留采购份额方式,采购扶贫产品。 四是拓展电商销售促进消费扶贫。完善电商网络,依托电子商务经营服务网络优势,打造更趋完善的农村经营服务网络,大力发展农村电子商务,努力与经济薄弱地区做好产销对接工作。抓好电商创业专题培训,会同相关部门针对不同类型的人员,组织开展电商“精准培训”。立足电子商务普及,面向网络创业人群开展电子商务知识培训。立足示范引领,面向返乡大学生、村组干部、退伍军人、种养大户等对象开展农村电商拓展培训。组织贫困地区群众开展农村电商发展解析、政策解读、商创业等培训,带动更多的贫困群众通过电商创业。培育壮大农村电商主体,培育一批重点涉农电商平台,带动本地名特优农产品网上销售,扶持重点涉农电商平台做大做强,争创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依托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基础较好、农副产品资源较丰富的区县,打造全市农村电子商务发展集聚区。 五是加大宣传营造良好氛围。我们将及时通报各地区各单位消费扶贫工作动态、进展和成效,定期组织开展现场观摩,加大工作交流的力度。广泛利用泰州市日报、泰州新闻和“我的泰州”微信平台移动客户端等新媒体平台,创新传播方式,宣传消费扶贫的重要意义和生动事例,激发社会各界参与消费扶贫的积极性。动员机关和国有企事业单位等公共资源及民营企业和社会机构等社会力量参与消费扶贫,逐步推动贫困群体生产和服务融入大社会大市场。及时总结和宣传推广消费扶贫工作中涌现出来的经验做法、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参与消费扶贫的良好氛围。 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2020年6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