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18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
标题
关于重视乡镇污水处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
建议人
陈扣喜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我市地处长江北岸,自古就有“水城水乡”的美誉,水环境的优化和水生态的完善对我市经济社会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近几年来,尤其是去年以来,我市水环境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但也要看到,我市水环境污染问题仍然十分严重,尤其是水污染防治方面的基础设施依然欠缺,城乡差别十分明显。一方面农村存量投入明显偏少,另一方面既有的存量投入作用发挥有限,有些甚至就成为摆设。从去年市人大常委会开展的执法检查情况看,所检查的乡镇十多家乡镇污水处理厂没有一家运转正常,管理水平低下,投资巨大的设施成为“晒太阳工程”。为此,提出如下两点建议: 一、加强农村管网建设,积极推进雨污分流。就我市而言,加强水环境治理,重点在城市,难点在农村。没有农村水环境的优化就没有泰州全域水环境的优化。而提高农村水污染防治,重点在于进一步提高污水处理率。建议我市在推进城市雨污分流工程的同时,坚持“两手抓,两手硬”,适时推进农村雨污分流工程。一是抓紧编制农村雨污分流管网规划,尤其是乡镇小区、集中居住区雨污分流规划,做到雨污分流能分则分,乡镇全覆盖。二是抓紧实施。按照规划,尽快实施,力争五年内乡镇雨污分流全覆盖。三是按照经济原则,对雨污分流难以到达的自然村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推广使用分体式污水收集处理装置,逐步解决广大农村的污水收集处理难题。 二、加强管理,提高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转效率。一是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与乡镇污水管网有效对接,切实解决乡镇污水处理厂“有水处理”的难题,防止污水处理厂“无水”处理现象的出现。二是加强对乡镇污水处理厂日常监管力度,确保乡镇污水处理厂污水处理达标。三是加快污水处理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及时淘汰老旧技术和设备,不断提高我市乡镇污水处理的整体水平。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陈扣喜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重视乡镇污水处理、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是我市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短板,也是当前农村污染防治攻坚战的的主攻方向。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特别是“十三五”以来,我市把镇村生活污水治理摆到了事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高度,通过规划先行、试点带动,县域统筹、分步实施,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特别是在建设资金上,我市通过组织各市(区)积极申报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县奖补资金和省级建制镇污水处理设施全运行以奖代补资金,分别上争补助资金2.12亿元和9610万元。 当前一些镇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在建设水平、运行能力以及设施配套覆盖率上仍然存在不足,对此,我们将坚持问题导向、瞄准省定目标、加强规划统筹、提升系统思维、坚持分类施策,着力破解镇村生活污水治理难题。具体要做到: 一是加强规划统筹,实现全市“一盘棋”。统筹镇、村生活污水治理规划。在乡镇层面,要敢于打破区划局限,结合管网建设布局规划,以现状运营质态较好的设施为基础,对分散或闲置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进行整合,提升污染削减的规模效应。在村庄层面,要正视部分农村“空心化”的实际,对收集水量进行科学预测,合理确定处理规模,同时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有效路径。2020年,全市计划新建乡镇污水管网486公里。(靖江50公里、泰兴176公里、兴化200公里、海陵15公里、高港10公里、姜堰35公里)。 二是创新运行管理,实现全市“一张网”。各市(区)按照统一规划布局、统一实施建设、统一组织运营、统一政府监管的“四统一”工作模式,加强政府和社会资本的合作,积极探索可行的乡镇污水处理设施及管网的建设运行管理模式,加快完善建管养体制。探索建立按效果付费的运营维护绩效考评机制,制定具体可行的运营管理标准及考核细则,根据考评结果向运营管理单位支付费用,不断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切实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的运行监管,加强“江苏省城镇污水处理信息管理系统”的数据填报工作,建立市(区)、乡镇的两级数据填报网络,做好污水处理厂的日、周、月化验数据上传和季报工作,帮助部分检测能力不足的乡镇污水处理厂定期送样至具备检测条件的污水处理厂检测,提高上报数据完整率。 三是提高资金保障,实现全市“一本账”。逐步完善污水处理费收费标准调整机制。建立城乡统一成本核算的污水收费政策,落实征收责任,切实提高征缴率,确保专款专用。将镇村生活污水治理及运行维护纳入财政预算,加大市及市(区)两级财政支持力度,积极争取国家、省专项资金支持。大力吸引社会和民间资本参与投资、建设和运营乡镇污水处理设施。 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20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