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7088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教育局;财政局
标题
关于规范教师服饰礼仪擦亮泰州教育品牌的建议
建议人
杨凤辉
代表意见
满意
办结类型
A
内容
一、提出背景 1.2015年1月13日,在十八届中央纪委第五次全会上,习近平主席在讲话中提出了“政治规矩”一词,由此“规矩”的概念再次走进了大众生活并受到社会广泛关注,整个社会各行各业都在逐步“上规矩”,特别是公检法及服务部门通过服装统一增强了职业的神圣感。 2.建设“强富美高新江苏”中,“高”指社会文明程度高,其中,“八礼四仪”是达成“高”的具体要求,以此教育未成年人强化文明礼仪素养。教师是未成年人的引路人,教师自我形象的提升显得尤为重要;常常看到,夏季来临,有很多年轻的女教师浓妆艳抹,穿得花枝招展,甚至过分暴露,相互攀比,有失体统,不仅分散孩子上课的注意力,也有损为人师表的端庄职业形象。 3.高位走强、高位超越的教育质量,让教育成为泰州的金色招牌,但如何擦亮这个品牌?还是离不开教师自身的形象提升,形象提升,不仅让教师感受到职业的神圣感和职业尊严,也能丰富学校文化建设内涵。 4.泰州很多学校都要求学生统一穿校服,当然现在的校服也会在样式上变化,更能符合学生的审美观;新的教育观提倡师生平等,教师服饰的五花八门、过于随意、不注意自身形象也会给学生形成一些暗示或误导。 二、原因分析 1.当前社会缺乏规矩约束,有些人特别是年轻人讲民主、人权、自由过了头,于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认为放任自流是民主,认为目无法纪是人权,认为恣意妄为是自由,于是变得越来越没有底线,想咋的就咋的,然后就无法无天了。 2.着装不仅仅是形象问题,更是一种“礼”。中国是礼仪之邦,中国人自古就是讲究“礼仪”的。好的着装、好的形象这是对自己的尊重,对别人的敬重,也是对职业的敬畏,甚至对完善人格和行业自律都有极大的好处。 三、解决方案 1.由财政拨付专款,学校工会统一实施,各学校统一定制职业套装,分夏装、春秋装、冬装。 2.建议采用改良的体现传统的中式服装,为体现民主与集中,各学校不要求完全统一,但同一学校必须统一,当然,设计上最好能体现学校特色。通融的做法,正式场合和大型活动必须统一着装,比如会议,升旗,出操,课堂,比赛等。 3.注意自身的仪表仪容,女教师化得体淡妆,男教师剃须净面,没有具体统一要求。 4.浓重“四仪”,如“青春成长仪式”“毕业典礼仪式”,设计礼帽、礼服、毕业徽章等,丰富纪念活动,全面提升教师形象,体现教师职业神圣,擦亮泰州品牌。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教函〔2017〕70号 市教育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jy2017088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凤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规范教师服饰礼仪擦亮泰州教育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人际交往中的礼仪问题。教师既是学生的良师益友,也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和楷模,教师的穿着打扮在德育工作中同样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穿着得体、打扮适宜,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您提出由财政拨付专款,学校统一定制教师职业套装,想法很好,但目前条件不成熟。现阶段教育经费主要投入方向是保障学校运转,提高学校办学条件,对于安排教师职业服装专项经费的问题将视国家、省有关政策予以考虑,提倡有条件的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自行解决。另外《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8年修订)》中第五条明确规定教师必须“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我们在学校日常管理和各类教师培训中注重教师的礼仪规范教育,明确各类礼仪要求: 1.着装礼仪:教师无论是在教育教学活动,还是公共场合,着装都要体现职业特点:美观大方,符合教师身份。穿着不可过于新潮,不穿很鲜艳的服装,不穿过于陈旧和不修边幅的服装。 2.仪容礼仪:教师仪容端庄、大方,男教师要求不留长发,不佩戴项链、手链、戒指;女教师要求不染彩发,发型典雅不夸张,可着淡妆,不可浓妆艳抹,尽可能不佩戴手饰,特别是粗项链、手镯、手链、耳环,上班时间不穿细带裙、超短裙及露背装,不穿过透的服装,不穿过高细跟鞋,不留不涂长指甲。体育教师上班时间穿运动裤,不穿皮鞋。 3.升旗礼仪:脱帽、摘墨镜,规范立正。 4.会场礼仪:手机置静音或关闭,不接听手机、不发送或阅读短信。 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们不仅担负着教书育人、弘扬优秀文化德作用,而且担负着为国家培养人才和塑造人才的光荣使命。我们将一如既往加强教师服饰礼仪规范教育和管理,从点滴做起,让教师们记住“教育无小事,教师无小节”,记住自己对学生有言传身教的示范作用,注重展示积极向上、朝气蓬勃的精神风貌,在全社会树立起人民教师的良好形象。 泰州市教育局 2017年6月1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