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8040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公安局;城管局;规划局;交通运输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标题
关于解决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
建议人
钱刚
代表意见
对所提建议已提出解决措施,对办理的态度和结果都满意。
办结类型
B
内容
一、基本情况 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和汽车保有量激增。我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日趋严重,已成为人民群众“最头疼”的民生问题之一。道路交通环境是城市的脸面,其好坏不仅体现了一个城市的管理水平,更关乎人民群众的出行需求,关系城市的健康、持续发展。 二、存在问题 以制定《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为契机,通过调研发现,我市市区道路交通拥堵属综合性问题,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归纳起来主要集中在路、车、人三个方面。 一、路,除了道路规划、建设方面的原因外,市区现有道路影响交通畅通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三点:一是相关道路交通设施不健全,我市市区目前尚未建设过街天桥等立体式过街设施,特别是学校、医院门前,大量行人横过道路,机动车需停车礼让,造成拥堵。二是部分道路交通信号灯配时不科学,信号灯的智能化水平不高,不能根据车流量适时调整交通信号时间,导致交叉路口车辆积压。三是一些交通标志、标线的设置不合理,如市区引凤路、鼓楼路由于将直行加左拐车道调整为左拐车道,使得该条道路拥堵情况愈加严重。 二、车,首先是小汽车,部分车辆不按规定行驶,随意掉头、任意变道“加塞”,这不仅干扰其他车辆正常通行,而且极易发生车辆刮蹭等交通事故,导致车辆堵塞。其次是公共汽车,我市市区部分路段施划了公交专用车道,但不少公共汽车不在专用车道内行驶,另外公共汽车在靠站停车时,占用机动车道,影响了后续车辆通行。最后是电动车,特别是电动三、四轮车违法上道路行驶,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随意变换,不仅挤占了道路资源,更扰乱了正常交通秩序,时常造成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双拥堵”。 三、人,主要是道路交通管理人,即交通警察。一方面市区道路通行方案仍不够优化,如目前海陵区人民路等部分路段实施特定时段单向通行,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相关区域的交通拥堵问题,但对改善市区整体交通拥堵情况作用不十分明显,道路通行方案优化缺少宏观性和系统性;另一方面上路执勤的警力不足,交通警察的管理水平,特别是对交通状况的预判能力有待加强。如交通警察往往在道路已经“水泄不通”时,才到达现场进行疏导,不能在拥堵形成前及时做好预防工作,提前进行调节,化解拥堵风险。 三、相关建议 针对上述原因,立足当前我市市区道路规划、建设现状,建议从以下四方面打好“组合拳”,着力解决好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 一、完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 完备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的“倍增器”。一是加快立体过街设施建设,在规范礼让行人的同时,也要认识到车辆频繁停车礼让对道路畅通的影响,因此,有必要在医院、学校和商场等人员密集场所周边建设过街天桥或者地下通道。二是加快智能交通系统建设,实现交通信号灯智能化控制,根据车流量优化信号灯配时,形成通行“绿波带”,同时尝试在交通“潮汐”特征明显的路段设置“智能可变导向车道”减少行车时间延误,提高通行效率。实现道路交通智能化监管,做到全方位、全天候、实时监测道路通行状况,通过“大数据”及时发现、排除交通拥堵风险点。三是科学设置交通标志标线,道路交通标志标线不应仅仅着眼于符合国家有关标准规范,更要关注道路具体状况,根据实际通行条件进行设置,对标志标线进行调整应有科学数据支撑,并公开征求意见。 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 坚持公共交通优先发展是“治堵”的一剂良药,具有标本兼治的功效。公共汽车作为我市市区最主要的公共交通形式,一方面应保证公共汽车优先通行,避免其成为道路交通的拥堵源,除进一步构建公交专用道网络外,还要注重保障重要交通节点公共汽车的优先通行权,如在交叉路口应开辟公共汽车专用导向车道,设置优先放行的交通信号灯。同时,应推进港湾式公交站台建设,尽可能减少因公共汽车停车上下乘客对其他车辆通行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应优化公交运行网络,消除公交线路分布盲区,提高公共汽车服务水平,注重公共汽车站点与公共自行车投放点之间的衔接,切实让人民群众感受到公交的便捷,从而逐步提高公交出行比例,减少私家车出行,缓解道路拥堵。 三、提高道路交通执法和管理水平 好的秩序是管出来的,对道路交通拥堵顽症,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要大力整治,通过严格执法,使交通违法者不敢再犯,对汽车驾驶人的乱掉头、乱变道等违法行为要加大执法,完善“随手拍”等举报机制,并将交通违法行为纳入个人诚信档案;对电动三、四轮车要采取禁行措施,严禁驶入中心城区;对市区道路上的轻微交通事故,应建立快速撤离机制,保障道路畅通。通过科学管理,使道路通行方案更优化,使城市交通更加畅通,如在上下班高峰期,可以对海陵区的鼓楼路和海陵路实施单向通行,构建城区交通大循环体系。增强路面执勤警力,满足道路巡查、现场指挥等道路交通现场用警需求。 四、加大文明交通、依法出行宣传教育 提高人民群众的法制意识、培养文明交通素养是解决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重要抓手。围绕即将颁布实施的《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应当组织开展交通安全法制教育宣传,增强公众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使条例中的各项规定能够深入人心,落地生根。各类媒体应开展形式多样的交通出行方面的宣传,解读条例规定,曝光不文明交通行为,倡导绿色出行理念,积极营造良好的道路交通环境。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B” 泰公函〔2018〕77号 市公安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jy2018040号建议的答复函 钱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解决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的建议”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代表从人、车、路三个方面剖析了当前市区道路交通拥堵问题成因,调研充分,分析透彻,并就交通配套设施建设、公交优先、执法管理以及文明宣传教育等方面提出了建议,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 针对代表的建议,在对市区当前道路交通管理状况进行整体调研的基础上,我们积极工作,努力改善市区交通现状: 在完善道路交通配套设施建设方面: 一是推进信号灯智能化进程。根据省公安厅交警总队《全省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和配时优化专项行动工作方案》部署和要求,结合代表建议,我局从今年1月起到9月底,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全市道路交通信号灯设置和配时优化专项行动”,全面采集所有信号灯数量、种类以及现有配时方案,排查信号灯设置、配时突出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方案,并及时报告政府,安排经费预算,逐步整改到位,力争在今年9月底前全面优化市区信号灯控制,并在此基础上适时推行“大数据”研判,将“绿波带”的设置和实施纳入城市智慧交通的基础工作。 二是完善城市路网建设,优化布建人行过街设施。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前期市区主要道路的15处重要节点设置了行人过街礼让措施,行人过街的安全性、通过性显著提高,但客观上也造成了主要道路车流的“梗阻”现象增多,通行效率下降,未能从根本上解决行车难、过街难的问题。为此,相关职能部门积极履行职责,力争通过完善城市路网建设和布建人行过街设施来缓解交通负荷。市规划局已经组织编制了城市综合交通规划、城市快速路、城市慢行系统规划及重要交通节点用地控制规划、老城交通等多项专项规划和专题研究,对城河内外的东风路快速路、江洲路、东进路地下隧道、跨城河桥梁及城河断头路暮春街、人民路、莆田路等路、桥、隧道建设以及东进路-鼓楼路、东进路-海陵路、迎春路-鼓楼路、迎春路-青年路、济川路-青年路、济川路-鼓楼路等地下人行过街通道建设进行了规划。市城建局表示将积极推广街区制,不再建设封闭住宅小区;将会同规划部门树立“窄马路、密路网”的城市道路布局理念,建设快速路、主次干路和支路搭配合理的道路网系统;打通各类“断头路”,形成完整路网。今年将打通东林路、海润路等城区内部断头路,实施青年路北延、梅兰路东延、济川路东延、京泰路南延、春兰路南延等道路延伸工程。永定路和S231快速路已进入建设阶段。我局交警部门将积极会同规划、住建部门开展调研,参与交通影响评价、制定交通组织方案。同时我们还将结合此次交通信号灯设置和配时专项行动,对市区主要道路人行横道设施进行优化、整合和调整,进一步提高通行效率。 三是优化交通组织提高通行效率。考虑到市区部分道路路口相对较小,左、直、右同时放行易致路口交通流冲突,产生拥堵,甚至引发事故。因此,交警部门将市区引凤路、鼓楼路等路段的直行加左拐车道调整为左拐车道。调整之后,的确在短期内出现了代表反映的直行车道排队过长的问题,所以我们同步开展了交通状况统计分析。下一步将依据通行状况,通过设置左转单控信号灯、限时禁左、可变车道等措施,调控车流通行,缓解高峰期交通拥堵,在保障秩序和安全的前提下,提升通行效率。在今后的交通管理工作中,我局将根据代表的建议,结合前期实施的单行线、限时通行等措施,进一步优化区域交通组织,根据市区主要道路交通流“潮汐”现象的特点规律,加强交通疏导,打通“微循环”,提高通行效率。 在发展公共交通方面: 市交通局表示,近年来我市的公交车辆不断更新,目前公交车辆达到854辆(其中新能源公交车占40%),万人拥有量上升到13标台,市500米站台的覆盖率达93%,公交线路增长为80条(其中大站快线4条、夜班线12条),总线路达1579.5公里,海陵、高港、高新区实现公交出行全覆盖,有效地满足了市民出行的需求。结合刷公交卡一小时内免费换乘惠民政策的大力推行,市区公交出行分担率已达24.2%,日均客流量20万人次左右。2017年11月,泰州市成功入选全省第二批公交优先示范建设试点城市。下一步,市交通部门将着力开展“制度建设、规划引领、运力保障、设施完善、线网优化、运行提速、服务提升、智慧公交、节能环保、需求管理”等十大工程,进一步完善城市公共交通体系建设,逐步将我市打造成常规公交服务优秀的公交示范城市、慢行系统衔接顺畅的公交示范城市、无缝换乘高效衔接的公交示范城市,吸引更多的市民首选公交出行。关于公交车与公用自行车衔接的问题,市城管局表示自2014年泰州开始建设公共自行车服务系统以来,已投放公共自行车4500辆,有效满足了群众短途出行的需要,市区建成的170个站点中超过75%的站点是建在公交站点附近,基本实现了公交车-公共自行车的有效衔接。今年市城管部门将开展“绿色出行”微革命工作,通过继续优化公共自行车服务,探索研究共享单车,推广公共自行车+公交车的绿色出行方式,优化交通出行结构,更好地满足群众的出行需求。针对代表提出的占用公交专用车道的问题,我局将充分利用电子警察、“随手拍”举报等科技手段,查纠在公交站台违法停车、违法占用公交车专用车道等交通违法行为。同时,全力协助交通局、公交公司等相关部门做好公交专用车道、站台优化设置,对照相关设置标准,根据道路条件和交通流量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并形成网络,提高公交车运行速度和准点率,促进公交分担率的提升。 在道路交通执法和管理方面: 今年初,我局交警支队结合市区交通文明提升工程,制定了交通管理综合整治工作方案,并召开了新闻发布会,对13类重点交通违法行为开展综合治理。同时,强化路口、路段、重点区域的常态化管理,重点加强对工程车辆、毒酒驾、电动三四轮车闯禁区、滥用远光灯及不礼让行人等系列违法行为的专项整治,力求达到优化管理的要求。今年5月1日,《泰州市道路交通安全条例》正式实施,我局以此为契机,研究制定了市区电动三四轮车整治方案,划定限行区域,加强路面管理查纠,全力遏制电动三四轮车泛滥引发交通事故的势头。 为了提高交通管理效率,我局在总结前期运行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和拓展了“随手拍”交通违法举报功能,丰富交通违法举报的种类,动员社会力量共建交通环境。 关于建立道路轻微交通事故快处快撤机制建议,2016年我局就建立并推行交通事故快处快撤机制,下一步将着重在宣传上下功夫,让广大市民真正理解和接受轻微道路交通事故快处快撤机制,并自觉执行。 关于代表提出的增加路面执勤警力的建议,近年来,我局在现有警力编制无法补充的情况下,大力推行警务改革,通过进一步细化实施“网格化”勤务机制,层层划定责任区,层层落实管理责任,努力实现管理效能的最大化。同时通过推行机关民警参加“高峰岗”、“护学岗”执勤机制,进一步增强路面管理力量,缓解警力不足的现状。 代表提出的鼓楼路、海陵路大循环单行措施的建议,因鼓楼路、海陵路周边小区、商业区、医院、学校林立,且机动车通行是刚性需求,结合周边路网条件,目前暂时不具备实施条件。 在加强市区停车管理方面,去年,我局交警部门与市城管部门建立联勤机制,加强道路停车管理,施划停车线17.4万米,新增停车泊位5000余个,查处人行道机动车违停案件5万余起,拖离违停车辆4000余辆,城市容貌与街面环境得到改善。今年,市城管部门将实施“泊车革命”,通过增加新建停车场数量,推动停车泊位错时共享、规范停车经营服务、加大违法违规停车执法力度、扩大停车收费范围等措施,引导机动车有序、规范停放,进一步缓解城市道路拥堵状况。 衷心感谢您对公安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泰州市公安局 2018年5月10日 单位负责人:杜荣良 联系人姓名:潘非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0523-8632023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