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6048
届次
四届六次
承办单位
教育局;公安局;民政局
标题
关于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
建议人
杨凤辉
代表意见
代表提出的建议,有关部门既通过文字材料答复,也派了专门人员当面进行了答复,答复内容详实,举措有力,代表队答复表示满意,也愿意一如既往关心留守儿童问题。
办结类型
A
内容
提案背景: 1.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青少年是实现民族梦、复兴梦的中流砥柱,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是家庭幸福、社会和谐的根本。 2.大量数据统计,中国有超四成儿童每年见父母的次数不足3次,泰州地区留守儿童的比例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国农村留守儿童存在三大严重心理问题。他们在成长过程中因为缺少父母的关注和呵护,情感会变得丰富而脆弱——依赖性和独立性、冲动性和理智性、自觉性和任性并存,极易产生认识、价值上的偏离,以及个性、心理发展的异常。现在留守儿童中性格孤僻、个性叛逆、沉迷网络、游戏、逃学厌学、自残、伤害他人的事例不胜枚举。 3.2015年6月毕节留守儿童自杀事件让留守儿童问题再次刺激到人们的神经,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问题更加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护佑留守儿童的身心健康,改善他们的生活状态迫在眉睫。 原因分析: 1.缺乏良好的亲情教育。相对于其他同龄儿童来说,“留守儿童”自年幼便远离父母,缺乏频繁的联系,从而缺乏一种稳定而和谐的亲子关系,长期处在这种特殊的生活环境中,极易表现出胆小、迟钝、呆板、不与人交往、怀有敌对、破坏等不良的人格特点。 2.监护人不能完全胜任对孩子的管教。调查结果表明,89.2%的“留守儿童”由祖父母辈进行监护抚养。在这种特殊的教育环境下,“留守儿童”养成了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最后导致出现一系列的不良问题。 3.学校教育因素。“留守儿童”属于特殊的社会群体,其生活条件和学习条件明显的比其他同龄儿童差,学习方面显得困难重重,自然而然不引起学校、老师的注意,加之“留守儿童”性格孤僻自闭,沉默寡言,人际关系十分敏感,极易产生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作为老师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不能给予及时的引导,使其心理问题更为严重。 4.社会因素。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力外流,加之经济条件的限制,使得父母不得不把孩子留置家中,从而导致“留守儿童”的数量越来越多;社会教育制度不够完善,使得社会上存在大量的性行不良少年,他们整天游手好闲,拉帮结派,偷摸拐骗,对社会造成了很大的不良影响。“留守儿童”由于缺乏父母的管教,缺乏及时的引导,很容易受不良分子的诱惑、拉拢,最终误入歧途;再次,因有关部门缺乏对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致使众多未成年“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学习干劲不足等不良的学习心态,整天沉迷于娱乐场所,不能自拔。 5.自我调控因素。“留守儿童”本身的自我调控缺乏。根据调查统计显示:21.6%的“留守儿童”表示自己的自控能力较差,16.2%的表示自控能力很差,54.3%的认为自己的自控能力为一般,只有7.9%的认为自己自控能力很强。自控能力差的“留守儿童”比自控能力强或者一般的“留守儿童”在情绪、情感、学习心态和行为方面更易产生不良的心理问题,从而影响其人格的健康发展。 建议措施: 1.学校层面:普及学校心理咨询室,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成立互助中心,组织丰富的社团活动,如鼓励他们到敬老院做义工,培养感恩意识;做幼儿园老师,学会关爱、懂得担当;组织到科教中心学习科普知识,培养学习兴趣;组织家庭帮对,感受家庭温暖;组织参加夏令营活动,培养团队精神;成立互助基金,用于活动开展、解决学生日常学习生活的实际困难、意外伤害保险等; 2.社区层面:各社区组织开展社区公益活动;开放运动场地,加强对留守儿童及家庭的帮扶; 3.社会层面:加强法制建设,加强对网吧、娱乐场所的有效管理,严厉打击传播不良音像制品的行为,维护社会安定,为“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成长创造一个积极向上的社会环境。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教函〔2016〕34号 市教育局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 第jy2016048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凤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注留守儿童身心健康”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随着我市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规模不断扩大,农村留守儿童数量不断增多。面对日益迫切的优质公平教育需求,我市采取积极措施,秉持教育情怀,构建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切实保障留守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推进教育公平,让所有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 一、我市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取得较好的成绩 我市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和留守儿童自我教育的关爱“留守儿童”四位一体的工作格局,促进了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切实承担起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教育责任。 1.强化政府领导,健全协调机制。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留守儿童教育工作,2007年,泰州市文明委协调22个职能部门成立了关爱留守子女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泰州市关于认真开展关爱未成年留守子女工作的实施意见》,召开了全市关爱留守子女工作暨现场会,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完善“四位一体”做法,深化关爱留守子女工作的意见》,泰州市教育局也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留守子女教育管理工作的意见》。各地各校根据《意见》要求,成立了“关爱留守儿童”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职责,使教育关爱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和常态化。 2.增加经费投入,提高关爱保障。各地在加大对家庭困难学生资助的同时,还根据学校布局调整规划,加大对留守儿童相对集中的农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力度,不断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在劳动力输出集中的地区推进寄宿制学校建设,不断改善学生的食宿条件,充分满足留守子女寄宿学习和生活的需要。大力实施和完善农村薄弱学校的图书、教学仪器、艺术和体育设施等配套工程,积极实施多媒体教室等现代教育装备进校园。泰兴市实现了中小学食堂全覆盖,并投入近1000万元补充购置镇村公交、2500多万元整治接送线路隐患,共开通线路72条、配置公交118辆,利用公交接送学生实现全覆盖,有效解决了留守儿童的就餐、接送等难题。 3.建立爱心档案,注重关爱实效。出台了《关于建立健全留守子女“爱心档案”加强信息管理工作的通知》,全市所有留守儿童普遍建立了爱心档案,档案坚持做到“四个清楚”,即家庭情况清楚,学习思想和生活状况清楚,父母务工地点和联系方式清楚,委托监护人情况清楚。 4.树立关爱典型,加强宣传引导。全市一大批在职教师和离退休老同志成为留守子女的“代理妈妈”、“教师妈妈”,承担起这些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两方面的教育管理责任,开展全方位关爱。她们坚持“四个一”制度,即每天看看“子女”一次,每周给“子女”进行一次辅导,每月与“子女”共进一次午餐,每学期带“子女”回家过一次团圆生活,教师妈妈已从最初清一色女教师,扩展到男教师,并逐步成为泰州教育一张靓丽而有温度的名片。 5.构建关爱体系,凝聚关爱合力。营造关爱氛围,利用传统节日开展关爱主题活动,组织学生间“手拉手”互帮互助,实行留守子女教育管理“导师制”,实施弹性放学,对不能按时接送的留守子女集中管理,把留守子女教育关爱工作纳入教师绩效考核,逐步将校园关爱活动化、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心理辅导,全市各校设立心理咨询室或“谈心室”,聘请专兼职心理辅导老师,通过“留守学生之家”“知心小屋”“亲情工作室”“倾诉信箱”等载体,让留守子女与心理健康教师开展交流和沟通,不少学校还为留守子女开通亲情电话,让学生定期和父母通话。建立“三走进”制度,即校长进社区、教师进家庭、家长进学校,特别要求校长、教师要加强对留守子女较为集中的村镇、社区进行走访。近年来,共组织开展名师助学、党员义工、政策宣传、教育问计等“教育服务进社区”活动1200多场,惠及群众23万多人次。建设校外辅导阵地,出台全面推进校外教育辅导站建设的意见,全市共有3376个校外辅导站(点)立足社区、乡镇,利用双休日、节假日及课余时间,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吸引留守子女参加。 二、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近年来,我市关爱留守儿童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积累了一些经验,但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仍有不少值得关注的问题。 一是心理素质比较脆弱。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时间不在身边,缺乏父母的关爱,缺少亲情抚慰,普遍存在失落感、孤独感和失衡感。留守儿童中,绝大多数表示非常想念父母,学习碰到难题,生活遇到困难,感到孤单无助,产生了被遗弃的感觉。他们当中接近一半的人存在情感冷漠、自卑胆怯、行为孤僻、情绪消极等特征,甚至有部分留守儿童产生了离家出走的念头。 二是防护能力比较薄弱。由于农村留守儿童大多属于少年儿童,他们普遍缺乏自我保护的意识和能力,非常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侵害和利用。因而伤人或被人伤害的事情常有发生,安全隐患无处不在。他们中有的偷着下河游泳,有的骑车横冲直撞,有的进入不正规网吧、游戏厅,还有的喜欢打架、抽烟喝酒,甚至偷窃,形成道德滑坡。 三是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管理机制尚未有效形成。据调查,我市农村绝大部分留守儿童随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极少数随亲戚朋友生活。这些祖辈对留守子女是“严少惯多、管少哄多、理少钱多”,很少顾及孩子的学习、品德、生活等习惯的养成。由于临时监护人与学校缺乏经常性沟通,使得部分老师也或多或少地忽视了对留守儿童的引导和教育。另外,留守子女所在村、社区没有形成系统化的帮助留守子女的措施。被忽视、被遗弃的感受直接导致他们出现一些行为偏差,如经常抵制他人、抵制学习等。 三、关于进一步做好我市留守儿童教育关爱工作的思考 1.加强留守儿童工作监管力度。“留守儿童”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将会长期存在,需要全社会常态化的参与和努力。加强以属地管理为原则,将留守儿童工作纳入对乡镇全年工作考核目标,构建政府、学校、社区、家庭多方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 2.提升职能部门关爱水平。教育部门将根据实际,继续加强农村留守儿童自我保护、安全、法制、心理健康等方面的教育。各学校要按要求开设针对青少年身心发展规律的心理课程,健全留守儿童谈心制度,关注儿童心理健康,加强心理疏导工作。依法加强对网吧、电子游戏经营场所等地的管理,为留守儿童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3.进一步实施好结对帮扶留守儿童制度。要建立和完善农村留守儿童结对帮扶制度,为每个留守儿童安排帮扶教师,对一些需重点教育的留守儿童,要建立学校领导组成员和教师共同联系帮扶制度。帮扶教师要经常与留守学生谈心,随时掌握留守学生的思想动态,要根据留守儿童的表现及时与其家长沟通,共同引导他们健康成长。要建立教师关爱留守儿童成长日记,促使更多的帮扶老师成为“代理家长”。对已缺失的家庭教育进行补偿,使他们走出孤独和忧郁的阴影,让留守儿童和其他在校儿童一样,在老师和同学的关心和爱护下健康成长。 4.进一步加强教师业务素质和师德修养。只有教师平等、公正、智慧地对待每一位学生,这些留守子女才能真正享受高质量的教育。而事实上,不少留守儿童所就读的学校师资较为薄弱。我市已于2014年下半年联合高校全面启动了教师全员培训和“一专多能”培训,培训的重点就是农村地区、偏远地区和薄弱地区学校的教师,我们希望通过这一举措在几年内快速提升农村教师队伍整体水平和薄弱学校办学质量。同时,我们还将加强教师师德修养,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大力宣传一批教师楷模和师德模范的先进事迹,积极弘扬师德正能量,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以教育系统的良好形象唤起全社会对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关注和关爱。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泰州市教育局 2016年5月2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