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6031
届次
四届六次
承办单位
交通运输局;财政局;发展改革委;高港区政府;规划局;商务局
标题
关于加快推进“港口名城”建设的议案
建议人
邵剑峰
代表意见
希望落实好各项措施,加快港口名城建设
办结类型
B
内容
市委四届九次全会和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上,都明确提出四个名城建设,要求打造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可以说,港口名城的提出,是泰州培育新的增长引擎和发展优势的战略选择,是泰州潜在优势的再挖掘和未来发展的新定位,是主动融入长江经济带国家战略的最重要抓手。但港口名城建设作为新的战略,应尽快明确实施思路、确定工作内容、统筹协调推进。现提出相关建议如下: 一、以科学规划为龙头,加强岸线资源控制和利用 1.统筹编制规划。建议市通盘考虑《泰州港总体规划》修编工作、2.2公里岸线开发规划和泰州港口物流园、综合保税区B区规划编制工作,做好港口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临港产业布局规划、配套基础设施规划等有关规划的衔接协调工作,将港口功能与腹地工业、商贸、物流及城市功能紧密联系起来,确保港口功能与城市功能、产业发展有机统一。特别是结合习总书记重庆调研时的精神,做好生态保护规划。2.保护拓展利用岸线。坚持“深水深用、浅水浅用”原则,对具备建港条件的岸线区域进行从严管控,如核心港区2.2公里深水岸线、东夹江内河岸线等,为后期开发利用留出充足的岸线资源和陆域腹地;做好核心港区长江岸线综合整治工程可行性研究及相关专题工作,促进岸线高效利用。3.整合港口资源。建立市级层面港口建设统一管理的有效机制,严格审核港口码头建设和岸线资源使用,对靖江港区、泰兴港区、高港港区(核心港区)发展进行科学定位,严控集装箱码头项目重复投资、恶性竞争,真正实现港口资源优势互补、错位发展。 二、以国际化、现代化、特色化为方向,推进港产城一体化融合发展 1、加快集装箱码头建设。全面启动核心港区梅兰通用码头改造,集装箱吞吐能力达到80万标箱;做好泰州港口物流园和综合保税区B区的规划设计、拆迁安置、征地报批、基础设施建设等前期工作,形成重点突出、结构合理、远近结合、滚动发展的工作格局。2、完善港口集疏运体系。以完善港口航道、铁路、疏港公路为主线,建成疏港北路、马永路、疏港二路、通兴路、上马线、古马干河大桥等一批道路工程,打造“四纵四横七连”的公路集疏运体系;启动东夹江、北夹江“退渔还水”工程,实现“深水深用、浅水浅用”;积极向上争取规划建设港口铁路专线,构建公铁水联运体系。 三、以目标任务化、任务节点化、节点责任化为抓手,有力有序推进港口名城建设 一是强化组织保障。坚持“统筹规划、有序开发、突出重点、整体推进”原则,创新现行港口管理体制,整合交通、港务、口岸等力量,实化市港口建设领导小组的工作职能,强化市港口管理部门的监管责任,使其切实负起港口规划、建设、维护、经营、管理及其相关活动的职责。 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在政策扶持上,建议市委市政府研究出台一揽子加快推进港口名城建设的政策意见,如将核心港区港口基础设施纳入市交通建设规划通盘考虑,出台鼓励集装箱运输政策等,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快推进现代港口建设和发展。在财政扶持上,建议对高港区地方财政市级留成统筹的部分先统后返,用于支持港口名城加快发展;将核心港区纳入省级经济开发区扶持对象,享受省级开发区相关优惠政策;将核心港区基础设施建设纳入市财政预算,每年给予财政贴息补贴或定额补助。在土地供应上,建议将核心港区纳入泰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设用地范围,加大核心港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允许建设区面积,保障核心港区发展空间。 三是强化资金保障。创新港口投资方式。按照“谁投资、谁开发、谁经营、谁得益”的原则,积极引进外来资本参与港口开发建设和泰州港口物流园区经营管理,主动寻求与韩国釜山港、新加坡吉宝等国际航运巨头以及上海港、重庆港等长江上下游港口之间的战略合作,拓宽港口建设投融资渠道,扩大港口对外开放度。提升港区融资平台。一方面为核心港区现有融资平台提供担保,确保现有集装箱码头建设资金源源不断;另一方面,组建市级港口建设融资平台,积极推行基层设施建设PPP融资方式,为港口名城建设强有力的提供资金支持。 形成过程:市委提出建设港口名城后,多方调研,掌握第一手数据资料,再经小组集体讨论修改后形成。 议案承办部门:市发改委主办,市规划局、市国土局、市交通局、市财政局会办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市交通运输局关于市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ya2016031号建议的答复函 邵剑峰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港口名城’建设的议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泰州港发展,市委四届九次全会提出将建设“以江海联动、工贸发达为特色的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列入泰州市“十三五”规划,打造医药名城、港口名城、文化名城、生态名城“四大名城”,将“港口十年”作为建市以来第三个十年重点工作加以推进。长江经济带港口名城的提出,是泰州潜在优势的再挖掘,是泰州未来优势的新定位,泰州的未来必定进一步放大港口优势,实现以港兴城、以港兴市。我们必须紧紧抓住这一战略叠加期,充分发挥港口优势,使港口在今后一段时期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新的增长极。 结合你们提出的宝贵建议,我局将在今后一段时期联合有关部门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完善规划体系。全市“十三五”规划纲要已明确了港口名城建设的具体要求,第四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以及环保、综合交通规划编制工作也正在推进中。同时加快沿江各重点作业区、内河各港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编制报批进度,力争年内全部进入送审程序。谋划沿江、内河总规修编的需求调研。加快推进集疏运、节能减排等专项规划的编制进度,确保年内结题。 2.强化资源整合。完善岸线评价的指标体系,规范准入、转让及退出机制,积极探索岸线资源有偿使用模式。开展港口岸线普查活动,掌握全市沿江以及内河干线航道港口岸线利用和储备情况。研究集装箱航线整合工作,积极推进港口与港口之间的联合、港口与运输企业之间的联合、港口与货主之间的联合,力争尽快在联合开辟航线、建立集装箱运输战略合作联盟等方面取得实质性进展。配合省局做好锚地资源的整合工作,推进沿江锚地资源共享共用。加快推进集装箱码头堆场建设,全面启动梅兰港务通用码头改造和原太平洋码头改建工程,与永安三期形成3个连片布置的5万吨级集装箱泊位。推进原太平洋钢管码头改造工程,建成汇福粮油转运码头。加快启动东夹江、北夹江退渔还水生态修复工程,推进长江内港池建设,提升江海换装能力。完善核心港区疏港道路网络,完成锦江南路拓宽改造工程,规划建设古马干河大桥,构建更加完善的集疏运体系。 3.加强对外合作。加强与重庆、武汉、上海等上下游港口的对接,形成组合优势,积极寻求与韩国釜山、新加坡吉宝等地区航运巨头的战略合作。发挥港口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全力招引大运输量、大用水量、大吞吐量的临港产业项目,今年确保招引超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项目2个,投资过亿元以上项目18个。 4.加大上争力度。2015年,市政府启动了高港高新区(含核心港区、临港产业园、高新区本部)申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目前申报材料在省政府。下一步,我们将配合相关部门继续向上争取将区属园区纳入省级扶持对象,同时在不影响高港高新区申报国家级开发区的基础上,可优先申报省级经济开发区。此外,市委、市政府决定依托核心港区启动泰州综合保税区B区(保税物流园区)的申报工作,进一步放大综合保税区的辐射功能,待申报工作正式启动后,我局将积极配合商务、海关等部门,做好上争工作。 泰州市交通运输局 2016年6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