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76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卫生健康委员会;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医疗保障局
标题
关于大力鼓励和发展中医针灸疗法的建议
建议人
仁进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2016年12月6日国务院发表的《中国的中医药白皮书》把中医治病分为药物治疗和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非药物疗法,提倡大力发展非药物疗法。中国传统非药物疗法适应性很强,以中医针灸为例,能够治疗的病症已经达到900多种,涉及临床各科,不但治疗常见病,还可以治疗危重病、疑难病;不但治疗功能性疾病,还可以治疗器质性疾病。以中医针灸为代表的非药物疗法可以不耗用或极少耗用药材资源,无毒副作用,适应症广,疗效确切。 中医针灸疗法比药物治疗不但可以治病,而且具有明显的保健功能。人们通过保健不得病、少得病、得轻病、晚得病,就会较少发生医疗费用,这就从源头上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和国家为医疗卫生事业的投入。因此中医针灸疗法是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的最经济的办法。 中医针灸疗法不但为国人推崇,还逐渐走向了世界。据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调查显示:目前世界上已有183个国家在使用针灸疗法,20多个国家有了针灸立法,并纳入医疗保险。2010年中医针灸被联合国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越来越多的国家在推广应用这种绿色疗法。 我市中医事业有着较丰富资源和良好基础,政府及相关部门对促进中医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中医针灸疗法在人民健康事业中应有的作用发挥得还很不充分,与人民群众"治病少花钱、保健不吃药"的愿望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建议: 一、加大财政扶持力度。将中医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根据我市中医事业发展的需要,适当加大财政资金在对中医事业投入中的份额,充分发挥财政资金在促进中医针灸疗法广泛应用中的激励作用。 二、加大人才培养力度。采取多条腿走路的办法,大力培养中医针灸人才。一是通过委托中医院校代培,或充分利用泰州本地高职院校等教育资源,引进或聘请师资,实行优先招生,免费定向培养中医针灸人才。二是鼓励有资质的针灸老中医开展师承教育。对在规定期间带出合格的中医针灸人才的老师,可以由政府给予奖励,实行多带多奖。师承人员在规定时间内经理论和操作技能等方面的考核,考试合格的,由政府发给奖学金。三是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针灸,传承中医针灸文化。采取组织动员与个人自愿相结合,对自愿改学中医针灸的西医,在其学习进修中医期间,对于需要调班、准假等方面,尽量给予照顾,对在学习期间产生的费用等给予政策性补助。 三、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实行医疗报销政策倾斜。将中医针灸治疗的相关费用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将在疾病治疗过程中产生的中医针灸诊疗等费用,不管住院还是门诊,适当纳入报销范围。对于有资质的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按照实际情况,纳入医保定点单位,对于其产生的合法的中医针灸诊疗费用,适当纳入医保报销范围。 四、加大宣传推介力度。借实施《中医药法》的东风,加大对中医针灸疗法的宣传力度,消除针灸只能治疗腰腿痛的误区。让广大群众充分认识到:对于一些呼吸系统、五官科、消化系统、神经系统、骨关节疾病、妇科疾病等,均可以通过针灸来治疗;对于一些心血管疾病:冠心病、高血压、脑供血不足、老年性痴呆等,和内分泌类的一些疾病如甲亢、甲低或甲状腺结节、糖尿病、高脂血症等,都可以使用针灸作为辅助治疗;针灸亦可以作为老年性痴呆的预防保健方法。 五、加大医院中医针灸科室建设力度。引导医院通过专家推荐、疗效宣传、特色门诊等方法,将一些可以通过中医针灸疗法治愈或缓解的常见慢性疼痛病,纳入中医治疗范围。通过聘请专家进行业务培训、师父带徒、引进人才等途径,加强中医针灸科室建设,发挥好中医针灸治疗的主阵地作用和在应用针灸疗法方面对民营中医诊所的示范作用。 六、加大乡镇卫生院、社区门诊部职能转换力度。乡镇卫生院和社区门诊部由于受医疗条件的限制,已难以承担较为复杂的治疗的职能,但完全可以在开展基本医疗保健服务、疾病预防与控制等公共卫生服务方面发挥作用,运用中医针灸疗法治疗常见多发病更加具有独特的优势。建议采取得力措施,加快卫生院、社区门诊部职能转换,逐步建立起一个数量适宜、布局合理的中医针灸治疗的"卫星群",更好地服务广大人民群众。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卫办函﹝2020﹞99号 市卫健委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20176号建议的答复函 仁进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鼓励和发展中医针灸疗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是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九大强调,“坚持中西医并重,传承发展中医药事业”。我市中医药文化底蕴丰厚,有较好的群众基础。中医药临床疗效确切、预防保健作用独特、治疗方式灵活、费用比较低廉,老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快速增长。近年来,市政府按照省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要求,不断加大对中医事业的投入,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提高中医院装备水平,于2013年12月出台了《泰州市关于加快和促进中医药事业发展的意见》,逐年加大财政扶持力度,为中医药事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结合医疗保险相关政策,市医保局加大了对中医医疗机构在政策上的适度倾斜,将绝大部分中医诊疗如针灸、推拿、中医康复等诊疗技术均列入基本医疗报销甲类诊疗项目,个人不需要自付部分费用。在慢性病、特殊病门诊报销政策中均将对症治疗的针灸、推拿疗法及中药饮片等列入报销范围(除国家明文规定不予报销的中药饮片,其余均在甲类目录中)。同时,按照“放管服”的要求,进一步放宽定点条件,优化定点申请流程,符合条件的民营医院和个体诊所申请经审核合格后均纳入定点医药机构管理,这些政策举措使针灸等中医诊疗技术得以广泛应用,老百姓普遍得到实惠。 近几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先后成为全国基层中医药先进单位、国家中医药综合改革试验区、全国社会办中医试点市、国家中医药健康旅游示范区(建设单位)等。全市实现了二级以上中医龙头单位、乡镇卫生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层中医馆、村卫生室与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医药服务全覆盖。尤其是针灸特色专科呈现强劲发展势头,泰兴市中医院针灸推拿科为江苏省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泰州市中医院、兴化市中医院、高港中医院针灸科为泰州市中医临床重点专科,泰兴市河失镇卫生院针灸科、海陵区城东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针灸科为泰州市基层中医特色专科。“十三五”期间,我委选择国家、省及泰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25项,其中包含针灸类技术10项,编印成《泰州市中医药适宜技术手册》,培训师资60多人,以各市(区)二级及以上中医医院为基地,开展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培训。全市100%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村卫生室(社区卫生服务站)都能够规范开展针灸类技术,平衡针、浮针、雷火灸、敷帖、小儿推拿等技术在基层应用普遍。 针对“大力鼓励和发展中医针灸疗法”,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财政局、人社局、医保局等部门联合探索开展一系列政策,主要措施如下: 1.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今后,市财政将在财力许可条件下,进一步加大财政投入力度,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更好地弘扬我市中医药文化,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 2.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和引进力度。充分利用南京中医药大学翰林学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等本地高校的资源,大力培养中医针灸人才。同时鼓励有资质的针灸老中医开展师承教育,鼓励西医人员学习中医针灸,传承中医针灸文化。借助“泰爱才”校园引才活动,组织我市医疗单位赴各大中医药高校招聘中医针灸专业人才。 3.进一步扩大医保报销范支付围。今后将会同市医保局等部门探索将中医技术含量高的可在门诊通过针灸等方法治疗的如颈椎病、腰椎病等慢性病通过开设日间病房纳入医保报销支付范围,在节约医保基金的同时减轻参保人员的医疗负担,确保独具特色和优势的中医药事业在基本医疗保险中发挥更大作用。 4.进一步加强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对照国家新标准、新要求,系统推进全市各级各类中医医院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针灸疗法内涵建设。各市(区)中医医院推进针灸人才队伍、内涵质量与中医药特色建设,加强针灸科室建设,积极培育建设重点专科,力争在“十四五”期间再成功创建1个省级重点专科、3个市级重点专科,充分发挥中医针灸疗法在常见病、多发病、慢性病防治以及疾病康复中的作用。 泰州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0年6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