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7123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宣传部;财政局
标题
关于泰州四市三区电视台统一纳入财政管理的建议
建议人
董青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C
内容
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强调:坚持正确方向,创新方法手段,提高新闻舆论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明确了新时期、新条件下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使命——48字方针,要求新闻舆论工作者要增强政治家办报意识,围绕中心,服务大局,找准坐标定位,牢记社会责任,不断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这个根本问题。总书记对新闻舆论工作的关心重视,殷切希望令所有新闻舆论工作者欢欣鼓舞、精神振奋。 纵观泰州四市三区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现状,设备陈旧、老化,亟需更新换代;人员队伍素质亟需改善提高。作为党的喉舌,如何更好地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真正的做到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真正发挥主流媒体的公信力,影响力,建议市委市政府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将广播、电视报纸统一纳入财政盘子,尤其是电视台,人员全额拨款占比极度偏低,在新媒体、全媒体冲击下,产生收入大幅下滑,严重影响了事业发展步伐,如何做强电视、做大电视,在加强行业管理的同时,建议市委市政府先行将电视台全员纳入财政管理,加大财政保障力度及管理力度,从而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真正发挥舆情监督引导作用。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董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泰州三市四区电视台统一纳入财政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新闻舆论工作作出重要部署,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闻舆论战线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当前,互联网正加速重构媒体格局和舆论生态,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主流媒体作为新闻舆论宣传的主阵地,面临的竞争和压力越来越大。如何让传统媒体在新媒体时代突围,占领新兴舆论阵地,成为摆在面前的重要课题。 您建议市委市政府将电视台全员纳入财政管理,从而解决资金瓶颈问题,真正发挥舆情监督引导作用。经了解,2014年泰州市事业单位划分类别时,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发〔2011〕5号)和《中共江苏省委、江苏省人民政府关于分类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实施意见》(苏发〔2012〕26号)文件要求,党报党刊、公益性广播电视被认定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属于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且依法提供与主业相关服务并收取一定收益的事业单位。公益二类事业单位经费管理均相对独立,并由政府财政予以适当补贴。因此,广电台和报社的经费预算形式不纳入市财政全额拨款范围。 客观来说,对转型中的传统媒体,确实需要给予一定的财政支持。适当的财政扶持,能缓解传统主流媒体行业危机,为媒体融合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事实上,在过去的几年中,各地党委政府已经通过各种方式对媒体进行财政支持。以泰州市广电台为例,市财政在收支矛盾进一步加剧的情况下,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全力支持广电传媒事业发展。一是对人员经费实行定额补助。市广电台属文化类企业,人员性质有行政、差额事业及自收自支事业编制等,市财政每年安排人员经费补助220万元。二是对社会公益类栏目实行补助。2016年,市财政安排市广电台《行风热线》栏目运行费用47.5万元、公益频道运行经费100万元,在实现社会效益的同时,兼顾其经济效益。三是对政府交办的宣传事项给予补助。2016年市财政安排市广电台建市20周年、创新创业大会等相关活动现场直播、广播移动解说等专项经费460.7万元,保障了重大宣传活动的圆满完成。四是在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给予扶持。2016年,市财政在市区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中安排150万元,用于对市广电台广电传媒项目给予扶持。同样,市财政对泰州日报社也给予了相应的资金扶持。由于目前实行省直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按照财权与事权对等的要求,各市(区)电视台相关经费均由各地承担。 但是财政支持不等于全部包揽。党和政府对于媒体的支持应该体现在发展上,尤其是在媒体融合项目的支持上。在市场经济作为资源基本配置的模式下,文化体制改革的方向不能动摇。媒体躺在财政的怀抱中等靠要,不符合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不是文化发展的题中应有之义。 今年4月,我们对县域媒体传播阵地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目前,我市现有县级广播电视台4家,靖江、泰兴、兴化三个县级市以及姜堰区设有广播电视台,为公益二类事业单位。海陵区、高港区没有独立的广播电视台,均与泰州市广播电视台合作,开设有《海陵新闻》和《高港新闻》栏目。 调查显示,由于思想观念落后、体制机制不活、发展资金欠缺、技术力量不足、专业人才匮乏等多种因素制约,我市广播电视台行业竞争非常激烈,在发展和经营中存在着许多困难和问题。那么,县级广电台如何进一步加强管理与经营,扩大创收平台、增强盈利能力?我们调查发现,各地电视台纷纷创新思路,多措并举提高经营创收水平。比如,姜堰广电台整合两台广告投放平台,成立广告经营中心,按照“整体打包、抱团合作、资源共享”的模式进行经营创收,解决各自为战、形式单一的问题,增强广告创收的合力。一是栏目创收。提升广告经营人员的策划能力,针对市场需求,办好《金融时间》栏目,助推姜堰金融生态圈建设;精确栏目定位,改版《相约北大街》栏目,以“真人秀”风格,吸引广大观众参与,提升收视率,增强广告投入。二是活动创收。丰富线下活动内容,依托品牌栏目《快乐购购购》、《贪吃大嘴鱼》,为客户提供增值服务;迎合市场需求,举办房交会、中国好家装、大型车展等活动,形成广电品牌效应,拉动消费市场。三是产业创收。转变经营思路,加大营销策划占比,与碧桂园、三水新都会等优质客户深度合作,提供品牌推广、展位布置、主题活动等服务,逐步打开专业传媒营销市场;举办“为了爱”千人公益长跑、十佳消防宣传大使评选等系列活动,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赢。 顺应时代潮流,抓住发展机遇。媒体融合是传媒领域一场重大而深刻的变革,也是不可回避的发展趋势。今后,我们将按照中央《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深度融合,着力打造形态多样、手段先进、具有竞争力的新型主流媒体。市财政也将一如既往地加大扶持力度,支持广电传媒事业转型升级,加快构建舆论引导新格局,助推媒体融合发展。 最后,感谢您对新闻宣传工作的关心支持,欢迎继续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中共泰州市委宣传部 2017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