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9206
届次
五届三次
承办单位
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宣传部
标题
关于文化惠民劵进一步合理分配使用的建议
建议人
管亚莉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2015年,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局经过精心筹划,推出了“文化惠民”工作品牌。这几年来,文化惠民走进了泰州的每个社区、乡村,开创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文化服务的新思路、新路径,也极大的丰富了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作为一名来自基层的社区工作者,我在文化惠民劵的使用过程中发现存在一些普遍的问题: 1. 以我们社区为例,每年领到上级发放的文化惠民劵大约是三万五千元左右,可以点单六至七场文艺演出,前两年,群众对这些演出比较感兴趣,看演出的人比较多。但最近这一两年,看的观众越来越少。有时一场演出也就二三十个人观看。究其原因,主要是演出的节目质量确实不高,有应付、凑节目的现象。 2. 文化惠民演出队伍的存在也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社区草根文艺团队的发展。 3. 一些文体队伍为了多演几场,找关系、拖熟人打招呼,社区工作人员很被动很为难。 建议: 1.请市相关部门人员多到社区调研,听听社区工作人员的意见和建议。 2.建议惠民劵的使用分为两方面:一方面用于惠民演出,一方面用于惠民培训。以我们社区开办的声乐公益培训班为例,请的专业老师,每周一节课,每月四节课,授课费用是每个月400元,一年是4800元,这4800元可以让60多名老人学习一年,而我们点一场演出动辄花费五六千元,这五六千元的演出两个小时就结束了。据我了解,市夕阳红养老中心、老年大学的培训课程都非常火爆,这说明群众已经从“我要看”转变为“我要学”。 3.惠民培训的课程除了正常的声乐、京剧、书法等,还可以增办健康养生、传统文化等讲座,将培训老师和专家建一个信息平台,社区工作人员可以根据居民需求点单。这样可以让我们的文化惠民能够以多种形式走近群众,真正扎根于群众。 4.文化惠民培训可以由街道或者硬件条件比较好的社区组织,可以单独培训,也可以几个社区联合培训。 5.建议惠民演出一年在社区演出2-3场为宜。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管亚莉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文化惠民券进一步合理分配使用的建议》已收悉。您的建议非常全面,也很有针对性,为我们进一步实施好“文化惠民券”工程提供了科学思考和良好借鉴。经我局与市委宣传部会商,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现答复如下: 一、2018年文化惠民券工程完成情况及主要措施 2018年,市区共完成文化惠民券点单演出1689场,使用文化惠民券900余万元,惠及群众约17万人次。与2017年同期相比,演出场次增幅约21%,惠及群众人数增幅约13%。为有效推动“文化惠民券”工程规范、健康运行,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三项措施: 1.强化制度建设。制定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券工程管理的补充规定》,进一步明确了文化惠民券的管理责任,对点单职责、演出质量、监督考核、违规处罚等做出了具体要求和规范。各区也结合文件要求,出台和落实相应的实施细则,有效规范文化惠民券管理。 2.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市及各区按照《关于进一步加强文化惠民券工程管理的补充规定》要求,开展暗访督查工作。原市文广新局联合第六派驻纪检组进一步加大文化惠民演出的监督检查力度,共开展暗访督查10次,检查文化惠民演出近50场次,查处违规演出行为3起;编发12期《泰州市文化惠民演出督查工作简报》,对惠民演出违规团队及违规点单演出行为予以通报。各区也按照要求,组织成立文化惠民券专职监督员队伍,实现监督检查常态化、规范化。市第六派驻纪检组分别组织各区管理员、团队负责人进行座谈,就如何有效开展文化惠民券监督检查工作征求意见,对加强监督检查工作提出了要求。 3.提升服务效能。市及各区分别建立了文化惠民服务监督管理群,明确了演出信息上报的各项要求,及时发布演出安全、重点时段、恶劣天气等重大注意事项,通报违规行为。6月初,举办2018年全市文化惠民券资助演出培训班,各区文化部门分管负责人、文艺科科长、文化馆馆长、文化惠民券平台管理员,被列入2017年度文化惠民券资助演出团队的负责人和负责摄影、信息报送人员等近百人参加培训。培训班重申了文化惠民券点单演出规范,明确了违规处罚和淘汰机制,与各参演团队签订了文明服务承诺书,并邀请专家围绕演出信息、摄影摄像、资料整理等进行了专题培训。 二、以“文化百场”、“志愿服务”等为平台,强化优质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 在实施好“文化惠民券”工程的同时,近年来,我们坚持以各类群众文化活动为主体,以基层特色文化活动为补充,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文化活动的关注度、参与度、满意度。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市新创群众文艺节目汇演,让基层文艺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节目的创作、编排和演出,提升文艺创作能力,展现基层群众风采。2018年,全市共组织举办“胡瑗读书节”、“百团千场”、“百姓大舞台”、“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百余场次。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和协助各地、各系统、各单位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特别是适合老年人的文化娱乐活动,着力形成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氛围。 组织文化惠民工程,关键在文艺团队,关键在文化人才。为此,我们切实加大基层文化骨干培训力度,市、区文化部门每年组织基层文艺骨干技能培训班数十期,仅2018年,市文化馆组织音乐、舞蹈、语言等各门类培训班十余期近五百人次。着力培育和打造一批文化志愿服务品牌,涌现出一批较为固定、有品牌影响力的志愿者队伍,活跃在基层开展各类文化志愿服务活动,受到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海陵区针对基层群众需求,成立了10支由基层群众组成的服务志愿者队伍,囊括了舞蹈、健身、美术、音乐、戏曲等十大类服务项目,聘任所属服务门类专业领域中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及社会影响力的专家担任顾问或指导,2018年累计为社区、团队进行业务培训辅导200余次。 二、下一步工作重点 “文化惠民券”工程真正体现了文化精准服务的理念,自实施以来,不仅受到了市区基层群众的普遍欢迎,各级各类文艺团体的积极参与,以及人民网、中国文明网、新华日报等知名媒体的宣传推介,更得到了中宣部、文化部和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领导的高度重视。但是,“文化惠民券”毕竟是泰州在完善和推进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进程中的大胆尝试和有益探索,没有前路可循,没有样板可搬,在实施过程中难免会出现一些不足,譬如:同一层次的参演团队,实际演出质量有高有低;专业团队扶持力度不够等等。2019年,我们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和完善: 1.完善政策措施,进一步提高制度的科学性和操作性。改革文化惠民券分配模式,落实属地管理责任。提取部分文化惠民券,用于组织开展“惠民演出季”,购买演出服务,将在全国、全省有影响的优秀剧目送至各区。加大专业院团扶持力度,增加专业院团演出场次。 2.把好关键环节,进一步提升实施的有效性和满意度。组织各区文化惠民券管理办公室开展辖区内文化惠民券资助演出的监督、巡查和处理,重点加强对演出团队的监督检查,做到团队督查全覆盖,及时做好相关举报和信访的处理,定期开展培训,进一步提升相关人员团队管理、业务开展等方面的素质,及时宣传“文化惠民券”实施制度和规范,增强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能力,为“文化惠民券”实施和群众文化开展奠定更加坚实的人才基础。 特此答复,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