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8083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文广新局;体育局
标题
关于加强组织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建议
建议人
董青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通过对兴化市钓鱼镇“大走访大落实”了解到,农民群众的文体活动方式非常单一,基本上是打牌和唠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更重要的是农民群众的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因此建议:加强组织农村群众文体活动。 各级政府和村委会要经常组织各种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弘扬正能量,提升农民群众精神生活品质,缩小城乡差距。 1、举办趣味运动会。市级政府可以两年举办一次农民群众参与的趣味运动会,县(区)、乡镇政府、村委会可以每年举办一次趣味体育运动会,增强群众体质,增进群众感情和团结协作精神。 2、举办传统节日庆祝活动。各级政府要转变活动理念,要把为了招徕游客举办活动转变为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要与时俱进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导群众喜爱过中国传统节日胜过过洋节,如春节、社火节时举办大型群众活动。自办春晚,让农村娃和文艺爱好者登台演出,政府和企业家赞助奖品。 3、举办节能减排、健康生活、留守儿童教育、留守老人关爱等讲座,开阔农民视野,引导农民珍重环境,珍爱生命,尊老爱幼。 4、举办喜闻乐见剧目演出(京剧、扬剧、锡剧、现代通俗歌曲等)。因地制宜,政府和社会出力,展演优秀剧目,丰富农民业余文化生活。 5、开展读好书讲故事比赛。充分利用农家书屋和农村学校平台,举办演讲比赛,分享读书心得体会,讲述身边的好人好事,引导形成崇尚学习的良好风气。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董青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组织农村群众文体活动”的建议收悉,您的建议非常中肯,也很有针对性,对我市基层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开展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和参考价值。经我局与市体育局多次联系沟通,形成一致意见,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十分支持和关心我市基层文化体育工作,“着力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改善文化民生”,“保障农村群众健身需求”,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基层文化体育工作的开展。主要体现在: 1、狠抓基层文化体育设施建设。近年来,我市以创建“省级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示范区”为抓手,紧扣打造城市“15分钟文化圈”、农村“10里文化圈”要求,引导和鼓励市、县、乡、村四级建设集宣传、文化、娱乐、科普、健身等功能为一体的宣传文化中心,不断夯实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基础,取得了良好成效。截止2017年底,全市共建成935家村和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率超过50%。2014年-2017年,在全市实施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对近8000个自然村进行一套健身路径或一片篮球场地配套。经过几年来体育部门的布点、打造,截至2017年底,全市“20分钟体育健身圈”全部建成,我市所有自然村体育设施实现全覆盖,为农村群众开展体育锻炼、组织活动提供了场地保障。 2、狠抓文化体育活动实施。坚持举办每年一届的全市新创群众文艺节目汇演,让基层文艺爱好者和广大人民群众直接参与节目的创作、编排和演出,提升文艺创作能力,展现基层群众风采。十二五期间,全市共组织举办“胡瑗读书节”、“百团千场”、“百姓大舞台”、“送戏送书送电影送展览下乡”等惠民文化活动15000多场次,累计惠及群众600多万人次。与此同时,积极组织和协助各地、各系统、各单位广泛开展特色文化活动,着力形成百花齐放的群众文化氛围。“靖江文艺节”、“泰兴银杏艺术节”、“兴化板桥艺术节”以及海陵的“梅兰芳菲”、高港的“大江放歌”、姜堰的“激情三水”等特色文化惠民活动,都为各地群众提供了精彩纷呈的文化享受。随着农民体育场地的逐步完善和群众活动的广泛开展,农民运动会以多种形式正在逐步兴起。我市历届运动会中都专门设置“农民部”,开展适合农民参加的象棋、拔河、趣味运动等竞赛项目。各市(区)在举办全市(区)性的全民健身运动会、届运会中,也为农村群众设置专门项目,有些更是直接举办“农民运动会”。同时,各级体育部门加强对乡镇(街道)举办农民体育赛事的指导和支持,全市每个乡镇(街道)每年都举办各类单项体育赛事活动,海陵区、高港区每个镇(街)、姜堰区部门乡镇都定期举办农民运动会或全民健身运动会。 3、培训农村文化体育骨干。市、区文化、体育部门每年组织基层文化骨干、社会体育指导员(2级和3级)各项技能培训班数十期,仅2017年,市文化馆组织音乐、舞蹈、语言等各门类培训班十余期近五百人次;市体育局就先后举办空竹、健身气功、太极拳、健身花鼓、广场舞、健身球等8期面向农村基层一线的技能培训班,参与人数近千名,为基层开展各类健身活动培养配套了身边的健身人才。 下一阶段,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上级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大力开展农村文化体育活动,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体育需求。 1、积极实施农村文化活动。从重数量向求质量转变,从单一活动向多元活动发展,不断创新文化服务模式,提高文化服务水平,精心组织开展门类更全、形式更多、质量更高、影响更大的“文化百场”惠民活动,满足市民多样化的文化需求。坚持“覆盖城乡、惠及全民”的理念,进一步将“文化百场”活动向乡村延伸,实行市、县、乡、村四级联动,扶持地方戏曲下乡惠民演出,做到“一村一场”全覆盖。根据群众需求,积极开展“百姓大舞台”“百团千场”等主题惠民文艺演出,丰富特殊人群、偏远乡村群众的文艺生活,让更多群众分享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文化人才发展的最新成果。 2、实施“三贴近”工程,落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公共服务宗旨。一是贴近百姓身边,重点是健全体育健身组织,建设健身设施,丰富健身活动,加强健身指导,健全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二是贴近百姓需求,完善全人群、全天候、全生命周期的体育公共服务。三是贴近百姓感受,建立以百姓满意为根本的工作评价体系。 特此答复,感谢您对我市文化事业的关注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