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45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兴化市政府
标题
关于农业系统人员职称聘用的建议
建议人
冯学萍
代表意见
对答复很满意,帮助解决了一些职称聘用上的难题。
办结类型
A
内容
“科技兴农、人才先行”,兴化市作为以种植业为主的传统农业大市,近几年,我市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这些成就的取得无疑离不开广大农业科技人员的积极参与、辛勤劳动和默默付出,离不开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和推广。目前农业农村局下属事业单位专业技术人员306人,占在职人员总数的 83.8 %。在册工作人员中,绝大部分拥有大专以上学历,具备高级职称的100人,中级职称154人,初级职称及以下111 人。2019年组织12人申报副高以上职称,其中2人申报推广研究员,6人通过副高、2人通过推广研究员评审;54名同志申报农业、渔业、农机、畜牧中级职称,40人通过评审。32名同志通过初级职称评审。 近几年,上级农业部门提高了职称申报的标准,严格评审程序,从而限制了相当一部分同志的职称申报。然而即使职称评定下来,受单位职称岗位人数限制,不少专业技术人员虽然取得高一级职称资格,也不能聘用兑现,对工资影响较大,还有些虽然聘用了,但是岗位级别低,多年来从未调整过,有些同志到退休都不能聘用,这让从事农技推广工作几十年的老同志,承受着很大的心理负担和心理压力,严重挫伤了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与主动性。以兴化市农技推广中心为例,人社局核定高级职称名额5个,其中1个推广研究员,4个高级农艺师,而目前取得推广研究员资格的有8人,其中已被聘用的推广研究员7人,还有1人未聘用。农业农村局直属农业技术推广站情况就更差一点,27人取得副高职称,只有14人聘用,聘用率为51.9%。相同的情况也出现在畜牧、水产行业。对于年纪轻、学历高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在职称评上后不一定能实现聘任,只能“排队”等待职称晋升机会,导致部分人员思想不稳定,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工作积极性。再加上基层涉农机构工作任务重,条件艰苦,对比同年龄段行政或参公人员待遇差别大,部分专业对口的科技人才即使能够“进的来”,但也很难“留得住”。 岗位定下来后,就是终身制,除非晋级、退休、死亡才有可能让出,非农业专业人员职称晋升无望,聘用中实行“退二进一”办法。建议人社部门针对农技人员年龄偏大、人才呈现倒金字塔、农业行业偏冷的实际情况,适当提高专业技术人员岗位设置比例,出台相关配套政策,研究制定聘用办法。比如每隔8年全部聘用,或者工龄满30年,或者距离退休年龄还有2年,或者高一级职称资格取得10年,在没有空岗的情况下,给予聘用;在不能聘用上一级岗位职称情况下,按照同级岗位设置,尽可能的实现“高职高聘”,比如取得高级农艺师后,在没有高级农艺师岗位的情况下,可以聘用中级岗中的高级岗即八级或九级,这也有利于缩小与聘用高级农艺师的工资差距。 恳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时制定和出台职称聘用的相关政策,切实提高广大农技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相应的工资待遇,让他们流汗不流泪,安心踏实工作,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农业转型升级和乡村振兴。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冯学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农业系统人员职称聘用的建议”收悉,经与会办单位会商,现答复如下: 2010年我市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意见>的通知》(苏办发[2008]23号)精神,印发了《泰州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实施办法》(泰办发[2010]93号),全市事业单位均实行了岗位设置管理,兴化农业系统也按规定的高中初结构比例设置了专业技术岗位。由于规定的中高级结构比例限制等原因,近年来,尽管兴化市人社局对农业系统采取“退二进一”、英才卡人员超岗聘用等办法聘用相关人员,但兴化农业系统取得中、高级职称的人员不能及时聘用到相应岗位的现象仍然存在。考虑到兴化是一个农业大市的实情和农业系统专技人员相对密集的情况,经与兴化市人社局共同研究,将适当提高农业系统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以逐步缓解中、高级岗少人多的矛盾。 泰州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2020年4月27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吴弘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86606330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