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8023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
标题
关于加大对兴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扶持力度的议案
建议人
马红祥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兴化市拥有占国土面积五分之一的生态红线保护区域,水域面积87万亩,有20个湖泊湖荡、1万多条河流,湖泊湖荡数占里下河地区一半,是里下河湿地最重要的代表性区域。近年来,兴化市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呵护生态颜值,守护绿色家底。持续优化生态空间布局,严守生态保护、耕地保护、城市开发边界“三条红线”。坚持重拳出击、铁腕治污,打好治气、治水、治土三大攻坚战,“263”专项行动开展以来,关停化工企业44家、畜禽养殖场2624家,整治规模化畜禽养殖场503家,煤炭消费总量下降2.01万吨。全面推行河长制,启动实施治污水、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抓节水“五水共治”工程。2016年,兴化生态环境状况指数70.4,位居泰州第一,在全省名列前茅。 大力实施仿古改造、美化亮化、十水绕城、智慧城市等重点工程,成功创建国家卫生城市,组织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力打造“宜居宜商宜游的里下河水乡城市”。扎实推进交通建设“31866”工程和交通干线沿线环境综合整治“五项行动”,构筑完善的绿色生态路网。启动国家园林城市创建,城区公园总面积达到287公顷,绿化覆盖率达40.78%。加快推进戴南、沙沟渔文化等一批特色小镇建设。 大力实施高标准农田整市推进和粮食生产功能区划定试点两个国家级项目,培优做强兴化大米、兴化大闸蟹等特色农业品牌,构建“接二连三”的农业全产业链。高质量、高标准推进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依托千垛菜花、水上森林等自然生态环境,种好风景,卖好风景,讲好故事,打响“水韵兴化、如诗如画”生态旅游品牌。荣获中国十大乡村旅游目的地、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市)、“2017长三角自驾游十强城市”等称号。大力实施全民创业大突破三年行动计划,制定落实创业富民一揽子扶持政策,不断激发互联网+、现代农业、生态旅游等方面的创业动能。2017年全市电子商务年交易额突破200亿元,其中农副产品交易额达42亿元。 牢固树立绿色“新标尺”,在推行西北部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乡镇差别化考核办法的基础上,探索实施全市生态经济差别化考核,将乡镇(街道)按功能区域划分考核类别,创新设置“经济生态、社会生态、自然生态、政治生态”四大板块指标,加大绿色发展考核权重,淡化生态红线保护区域乡镇GDP考核,目前已形成初步考核方案,待会议通过后从2018年开始实施。坚决对各类破坏生态环境行为“零容忍”,严格落实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责任制度,加大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以鲜明导向倒逼形成绿色发展的行动自觉。 党的十八大以来,生态文明建设上升到国家战略高度,“美丽中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理念深入人心,为兴化市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提供了行动指南。省委省政府部署“1+3”重点功能区战略,推进江淮生态经济区建设;12月7日,省委省政府以苏发改规划发【2017】1201号文件,批复《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为兴化市加快生态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省委主要领导要求兴化要作为全省的大公园来打造,走出一条生态环保、富有特色、致富百姓的发展新路,为兴化探索生态经济发展路径坚定了信心。 为积极策应江淮生态经济区和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努力在厚植生态优势上、深耕生态经济上、聚焦生态富民上起到示范引领作用,把兴化打造成水韵江苏新样板。现提出如下建议: 1. 泰州市对兴化市实行有别于其他市区生态经济发展的差别化考核。 2. 泰州市委市政府帮助完成省委、省政府批复兴化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行动方案。 3. 泰州市委市政府及相关部门帮助兴化向省级层面争取支持兴化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的支持政策。 4. 泰州市从2018年开始能对兴化调整亿元重大项目认定标准,并采用系数认定在亿元项目认定上。一是按项目类型进行认定,健康食品与农副产品加工类项目投资额达5000万元以上认定视同亿元项目,其认定投资额乘以2的系数为亿元项目投资额。生态修复类、农业种植类和旅游类项目总投资额达3000万元以上认定视同亿元项目,其认定投资额乘以3.5的系数为亿元项目投资额。二是扩大认定范围,将农业类生态及修复旅游发展等项目列入亿元项目考核范围。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发改函〔2018〕91号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第ya2018023号建议的答复函 马红祥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对兴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扶持力度”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既是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战略思想、贯彻“两聚一高”战略部署的时代要求,也是泰州绿色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兴化赢得未来的务实之举。兴化是全省江淮生态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核心区,加大对兴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扶持力度,帮助兴化开展上争和解决面临的突出问题,是落实市委五届三次全会“致力在打造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上取得关键突破”的重要举措。您和其他9位代表提出的4条建议对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的建设与发展具有较强的针对性,对我们进一步做好相关工作有很大的启发。现对相关建议予以答复。 一、关于差别化考核。实施差别化考核评价制度,是生态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机制。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发展生态经济的意见》,提出要实施差别化考核评价,对重点生态功能区、农产品主产区的乡镇,建立以绿色、循环、可持续发展为主题的绿色指标体系,重点考核生态体系保护和修复、生态产品和农产品供给、生态经济发展、基本公共服务等指标。今年以来出台的考核办法都做了不同程度的探索。对各市(区)的绩效考核上,根据主体功能分区,将三市四区划分为三大类,对符合该市(区)发展导向的考核内容,在基本得分的基础上额外给予得分加成。第一类是沿江地区,主要包括靖江市、泰兴市、高港区、医药高新区,考核重点是二产和外向型经济,这部分的最终得分等于其考核基本得分乘以1.5。第二类是里下河地区,主要指兴化市,考核重点是一产和生态环保,这部分最终得分等于其考核基本得分乘以1.5。第三类是功能混合地区,主要指海陵区和姜堰区,对海陵区二产和外向型经济基本得分乘以1.3,三产和城市建设基本得分乘以1.2。对姜堰区二产和外向型经济基本得分乘以1.3,一产和生态环保基本得分乘以1.2。这样的考核方式既实现了差别化,又保持了各市(区)考核得分的可比性,体现了鼓励各地特色发展的考核导向。 二、关于帮助完成省委省政府批复兴化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2017年4月,时任江苏省委主要领导来我市里下河地区调研时要求把里下河地区作为“生态大公园”来打造。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专题研究并报省委省政府请求支持泰州创建里下河生态经济试验区,先后得到时任省委主要领导以及黄莉新副省长批示支持。6月,市发改委牵头编制的《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在通过省发改委主持的高层专家论证后,报省政府。12月,《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率先获省发改委印发,标志着以兴化为核心区的泰州市里下河地区打造全省生态经济示范区得到了省级认可。兴化市组织编制的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行动计划,是对《规划》目标任务的落实。因《规划》由省发改委印发实施,《行动计划》获省委省政府批复的可能性不高,但市发改委将与兴化市紧密沟通、密切配合,通过强有力的上争、全方位的推进,将《行动计划》里的一些重大工程、重点项目以及需要省级层面支持的政策,争取列入江淮生态经济区发展规划和其他规划中,确保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取得关键突破。 三、关于帮助向省级层面争取政策支持。一是专题研究讨论。建设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是市委市政府的一项重大决策,为切实推动示范区建设,2017年12月12日,杨杰常务副市长专题召开会议,协调兴化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有关问题,会议对兴化提出的29项需要省、市予以支持的事项进行了一一研究与部署,并形成会议纪要。会议要求市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把兴化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纳入重点工作内容,围绕“搭建笼子”“挤进笼子”,全力以赴帮助兴化向上争取政策、项目、资金,主动及时帮助解决面临的各类矛盾和问题。二是规划明确支持。2017年12月,省发改委印发的《泰州市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发展规划》明确提出在产业、财政、金融、环保、土地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同时提出,省有关部门将按照职能分工,加强工作指导,在政策制定、资金投入、项目安排和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给予里下河生态经济示范区积极支持,帮助解决《规划》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撑。 四、关于重大项目认定。一是对兴化降低部分重大项目认定标准。经报市委市政府同意,在2018年泰州市项目大提升考核办法中,对总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食品加工项目可视同亿元项目进行认定。二是降低兴化市年度重大项目计划目标,比往年下降5个左右。 下一步,我们将和各相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决策部署,进一步深化认识、主动作为、加强配合,通过强有力上争,不断加大支持力度,全力推进兴化生态经济示范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