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30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兴化市政府;文化广电和旅游局
标题
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培育文旅特色品牌的建议
建议人
苏久红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近年来,兴化市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积淀丰厚的文化传承,大力发展文化旅游业,围绕“水城慢生活”核心品牌,研发了“游园赏花”“寻味美食”“红色水城”“静谧乡村”“人文游学”“康养休闲”六大主题线路,将我市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一一呈现,展现了我市独特的人文魅力。文化是城市最大的资源,挖掘用好历史文化资源,加强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对于增强城市文化感召力和旅游吸引力有极大的推动作用。随着文化与旅游管理部门的整合挂牌以及文旅集团的组建,我市在文旅融合发展上有了显著提升,但还存在一些不足。主要表现在:1.对本市文化底蕴挖掘、保护不够。比如,以郑板桥、王艮为代表的民本思想,以千年古刹光孝寺为代表的宗教文化以及以范仲淹为代表的廉政文化未能得到充分的开发利用。2.支持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资金不足。一方面,政府在推动“旅游+” 发展时,优先考虑旅游与农业、工业,对旅游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项目投资不多;另一方面,企业投资将文化转为可销售商品的资金注入不多。3.文化在景区全景打造中功能性融入不足。比如景区内缺少本地特色的餐饮、民宿以及文创商品店等。为加快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把兴化市打造成为文旅产业深度融合典范和全国重要旅游目的地,建议如下: 1.深度挖掘本地历史人文资源。从历史时间和地域空间进行深度挖掘,充分了解兴化的历史厚度和文化温度,开发多元研学旅游产品,建设研学旅游基地,让文化价值和旅游价值同步提升。 2.要突出系统化谋划。在加大建设、修缮和保护力度的同时,切实加强周边环境整治,充分考虑好景点与景点的连贯性、景点与周边的协调性、景点与交通的联通性,妥善处理好传承与传播的关系、文化与文明的交融、景观与业态的互动,全面提升景观价值、旅游品质和城市形象。 3.加大政策、资金、人才方面的扶持力度。一方面要成立专门班子,抓紧制定相关文旅融合政策,特别是对文化事业、旅游产业、旅游景区(景点)要素和文化场馆功能相融相生的政策措施,配强各级文旅机构人员,达到人才储备;另一方面要加强从业人员的文化培训,加强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与文化部门工作人员的交流对接。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苏久红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培育文旅特色品牌”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按照“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和全域旅游规划,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深入挖掘地方特色文化资源,重点加强对历史文化资源和非物资文化遗产的保护性开发,构建充满江淮文化底蕴的“水+健康+慢享”的“生活”体系,实现文旅产业的融合发展。兴化市委、市政府举全市之力,不断放大生态文化资源优势,去年入选首批江苏省级全域旅游示范区。依托沙沟渔文化风情小镇创建,注重体验性旅游产品开发,形成兴化水乡生态产业集聚区;放大“板桥故里、水浒摇篮”称号,打造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大垛镇管阮村和新垛镇施家桥村,不断完善文化旅游产业体系,提升旅游服务品质,同时大力开发其他精品文旅项目,努力推动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水乡田园休闲旅游目的地。 下一步,就“大力发展文化旅游,培育文旅特色品牌”,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深度挖掘人文资源。瞄准创建金东门、银北门历史文化街区两大国家5A级景区为核心,整合兴化的名人文化,以文化休闲体验为内涵,以文化创意为手段,以兴化宗教文化、历史古迹、民俗文化、红色文化等为依托,开发新型的文化演艺、文化展示展览、文化论坛、文化研学等产品,打造以文化为主题的全域旅游线路,组织编排金东门、银北门历史文化街区——竹泓木船小镇——戴南不锈钢小镇——蒋庄良渚遗址公园——影头山遗址公园——施耐庵文化园——沙沟渔文化小镇历史古韵旅游线路。二是注重融入文化元素。以中医养生文化为核心主题之一,启动金东门景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在兴化旅游咨询服务中心一楼选址新建兴化市文创中心;在1号水路两岸打造“新昭阳十二景”;在碧水东罗设立村史馆展现乡村文化,利用村民食堂对游客展示兴化传统美食家宴文化。三是突出系统谋篇布局。结合乡村振兴发展、特色小镇、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继续加大对沙沟古镇、施耐庵文化园等文化景区建设、修缮和保护力度,加强景区周边环境整治;提档升级100公里城市外环和66公里的千垛美路,在全市和西北部地区景点与景点之间形成交通环线;在推进千垛景区(平旺湖)项目、陈堡草荡、得胜湖重点旅游项目建设过程中,注重文化传承与传播、文化与文明的交融、景观和业态的互动,全面提升景观价值、旅游品质和城市形象。四是持续强化政策保障。资金支持方面,出台有关文化、旅游发展专项资金考核奖励办法,新获国家级A级景区授牌的旅游景区,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符合规划的文化产业、旅游产业,旅游景区新投入的公共服务设施建设项目,按实际投资额进行奖励。文旅融合政策方面,市旅游服务中心正申报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机构功能融合试点,积极探索旅游服务中心与公共文化机构的合作方式,推动资源共享和整体效能提升,目前相关材料已报省文化和旅游厅。人才培养方面,每年我市都举办旅游从业人员培训班,邀请院校老师和兴化文史专家,对景区管理人员、讲解员等涉旅企业从业人员进行职业礼仪、应急技能和兴化历史人文生态景点知识方面的培训,今年将继续把握好国家政策方向,科学制定培训计划,全力做好旅游人才培养工作。 兴化市人民政府 2020年5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