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8090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经济和信息化委;金融办
标题
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
建议人
何惠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我地区中小企业发展一直起着极其重要作用,其在吸纳就业,促进创新推动经济增长等方面,都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我市中小企业迅速发展,经济总量贡献较大,为我市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带动了全市的经济发展。中小企业已经成为全市经济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要推动力量。迅速发展的中小企业同样面临着很多困难。这也说明了加快中小企业发展,在推动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建设创新型国家等方面起到了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但中小企业在迅速发展中仍面临很多困难,扶持中小企业刻不容缓。 中小企业发展最主要的就是资金问题,目前政府对中小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首先,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规模小,风险分散与补偿制度缺乏。金融机构还款续贷到期后由于资金周转问题不能及时还贷和续贷,形成资金链断裂。再次,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很小,中小企业在一个地方落地生根,往往要面临很多问题,对于自身的手续齐全以及工商、土地、环保、消防等职能部门的协调都存在很大困难,需要政府能够出来帮忙解决。 为更好更快地推动我市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由政府出资,也可以去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创办,或由政府和企业共同出资组建担保机构,担保机构应明确服务对象和担保范围,建立评估和决策程序制定风险防范措施。其设立与运行,使其能够更好的为中小企业融资担保。 二、各市区建立还款平台,帮助本地区范围内的中小企业提供过桥资金,缓解企业资金压力,提供流动资金过渡支持。 三、拓宽融资正规渠道,引进国有资本投资,着力缓解企业融资问题。因为扶持中小企业是一项长久性的事,并不是一时性的任务,不断完善担保服务功能,给中小企业一个稳定的靠山,中小企业压力缩减,降低资金风险,也使中小企业经营者吃了一颗定心丸。充分发挥我市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作用,为科技含量高,市场前景广,经济效益佳,企业信用好的中小企业开设"绿色通道"。 四、设立专项资金进行扶持,对于优秀骨干企业既有科技创新,转型发展的企业,政府应加大扶持力度,并且搭建平台,大力支持企业技术改进和设备更新,补齐企业在软硬基础设施的短板、搭建金融平台。健全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和中小金融机构在内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良好的环境背景,鼓励商业银行发放中小企业贷款措施。 完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政府出面将土地、消防、环保等手续统一协助办理,让企业先创业再办手续,缓解企业压力,扶持企业发展,并从多角度去寻找方法解决问题的正确途径,也是对社会经济建设负责的做法,才能推动我市中小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A” 市经信委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jy2018090号建议的答复函 何惠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当前,我市中小微企业数量已达38.79万户,占企业总数的99.5%以上,对全市GDP的贡献份额超过了60%。中小微企业在促进我市经济增长、优化经济结构、缓解就业压力、增加财政收入、保持社会稳定等诸多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长期以来,市委市政府对中小企业发展高度重视,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小企业促进法》和《江苏省中小企业促进条例》,通过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推进全市转贷资金联动运行、开展银企对接活动、建立产融综合服务中心等措施,努力化解中小微企业发展要素制约矛盾。 1、出台扶持政策。泰州市政府制定下发了《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扶持市区中小企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泰政办发〔2015〕117号)和《实施细则》、《推进泰州市工业经济加快转型升级若干政策意见》及《实施细则》、《关于实施差别化产业发展策略,培育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的意见》(泰发〔2016〕14号)、《加快发展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的若干政策》(泰政发〔2016〕78号)、《三大战略性主导产业奖励项目评估认定办法》(泰政办发〔2016〕69号)、《关于打造长三角地区特色产业基地政策措施》(泰政发〔2017〕143号)等文件,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2017年,我市共有510个项目获得国家、省、市各类专项资金支持,累计金额1.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共上争国家、省各类专项资金项目106个,获得补助资金约1.44亿元,同比增长22%。落实市级“工业十条”、两化融合、中小企业发展、节能等专项申报项目393个,扶持金额4748.72万元。 2、优化信贷结构。市人行会同相关部门制定了《关于实施差别化金融政策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泰州市金融支持制造业提质增效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市银监局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工作的指导意见》,引导银行业牢固树立银行与实体经济共生共荣的发展理念,主动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市银监分局督促各银行业金融机构努力完成小微信贷计划,持续提升小微企业信贷总量、服务覆盖面和满意度。开展小微企业专营机构调查,推动银行通过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小微企业信贷不良容忍度,促进金融服务向基层、社区和县域等小微企业集中和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相对薄弱的领域延伸。今年一季度末,全市小微企业贷款余额2029.88亿元,比年初增加88.08亿元,增幅4.54%。贷款户数7.2万户,高于去年同期3944户。 3、完善融资担保体系。通过推进各市(区)财政出资、工业园区注资,引进大中型企业、知名企业投资等多种形式,新设立或增资担保公司。近年来,在省里严格控制新设立担保公司的背景下,市经信委努力上争政策,新成立了6家国有担保公司,我市国有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增加了10.71亿元。截止今年一季度,全市23家担保公司注册资本35.91亿元,在保中小企业966户,在保余额58.92亿元。各市(区)担保公司分布情况如下图(计量单位:户,万元): 市(区) 担保公司户数 注册资本 在保余额 合计 23 359114 589221.23 海陵区 7 76508 178021.43 高港区 2 30118 21780.00 高新区 1 40000 41308.00 姜堰区 1 30000 133480.50 靖江市 3 80000 132215.90 泰兴市 3 50080 45197.00 兴化市 6 52408 37218.40 4、建立信用担保基金。为多途径化解中小微企业担保风险,提高担保公司服务中小微企业的能力和积极性。泰州市财政设立了首期规模1亿元的信用担保基金,按10倍杠杆放大开展“泰信保”信贷业务。当发生担保风险后,基金、合作银行、再担保机构、担保机构按2:2:2:4的比例分担风险。2017年,“泰信保”业务完成47家企业21080万元贷款报备,成功放贷27笔合计11550万元。 5、建立贷款担保基金。基金以各级财政出资为主,以贷款增信为手段,促进中小微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融资。一是设立“小微创业贷”。市财政与工行泰州分行联手打造“小微创业贷”产品,以“两无四有”为审贷标准(无抵押、无担保,有定单、有银行流水、有健全的财务会计核算、有正常的纳税记录),尝试解决轻资产、无抵押、有业务的广大“双创”小微企业的合理资金需求,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发展。截至2018年3月末,泰州市“小微创业贷”在贷小微企业256户,贷款余额10.03亿元。二是设立“苏微贷”。市财政和省财政共同出资4000万元设立泰州市首期“苏微贷”业务融资风险资金,农行泰州分行按融资风险资金规模10倍发放贷款。主要支持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生产经营正常、市场前景看好的中小微企业。“苏微贷”已累计服务中小微企业97户,投放贷款156笔4.96亿元。三是设立“苏科贷”。“苏科贷”是省市县联动,由省市科技、财政部门联合商业银行以低息贷款的方式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一种政策性贷款。泰州市本级财政目前投入资金400万元,配套省级资金400万,江苏银行以1:10比例放大贷款额度,撬动8000万左右的资金。目前,我市已实现了“苏科贷”县级市全覆盖,全市用于科技金融的财政专项资金(科技系统)规模达到4700万元。 6、建立全市中小企业转贷资金。对中小微企业而言,过桥还贷资金的筹集难度大、费用高,是造成企业融资成本加大,负担过重的很重要的因素。泰州市经信委根据市政府的要求,积极推进全市中小企业转贷资金的设立和联动运行,努力化解企业发展过程中的要素制约矛盾,促进中小微企业与金融良性互动和可持续发展。引导各市(区)通过财政、园区平台、乡镇等多途径出资的方式,建立转贷应急资金。2017年末,除医药高新区外,市本级及各市(区)均建立了以财政资金为主的转贷资金,全市转贷资金本金总规模已达5.84亿元。其中:泰兴市目前有转贷资金3个,分别是农产品加工园区的泰兴市新源农产品加工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于2015年1月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转贷资金,城东高新区的泰兴市智光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于2015年3月出资4418万元设立的转贷资金,泰兴市财政于2017年出资5000万元设立的转贷资金。据统计,全市转贷资金累计为726家中小企业转贷1406笔,共计156.02亿元。其中,2017年为253家中小企业转贷396笔,共计40.96亿元。 7、建设产融综合服务平台。为加强金融更好地服务中小微企业,泰州市委市政府成立了由市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人行等部门组成的市金融改革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各部门、驻泰金融机构通力合作,打造“前台+后台、线上+线下、贷款+投资、担保+风补”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一是搭建网上融资服务平台。2017年8月底,“企业征信融资E网通”网上融资平台已完成了供需信息系统、特色产品架构、主体服务等模块内容的开发,开始上线试运行。该平台初期注册企业已达5000家以上,分制造业、现代农业、服务业、大健康产业四大板块,融合了泰信保、转贷资金、应收账款融资、外汇预受理、涉外融资、担保保险融资、股权融资和农牧旺等8个特色业务,整合了26家银行及89个金融产品。二是建设产融服务中心。泰州市政府专门设立了金融服务区,金融服务区总用地165亩,总建筑面积72万多平方米,已逐步成为全市服务实体企业的金融服务机构的集聚区。目前,26家银行、5家担保公司、3家保险公司已入驻设点办公。三是开展平台推介活动。为充分发挥融资E平台的作用,去年10月下旬开始,市经信委、科技局、金融办、人行、银监等部门,先后赴三市四区及重点园区开展融资E网通网上融资平台宣传推广活动。推广活动共举办8期,参加企业达900多家。 8、开展银企对接活动。泰州市经信委联合银监泰州分局、姜堰区政府开展了“融资服务进园区”活动,组织银行深入工业园区走访企业,19家银行共与57家企业进行了对接洽谈,现场签约19家,签约金额1.63亿元。组织兴业银行赴泰兴高新技术产业园开展对接活动,26家企业与银行进行了对接,达成贷款意向2.65亿元。组织开展银行系统“大走访大落实”活动,银行客户经理赴相关企业逐家走访对接,活动共走访对接企业697家。市金融办牵头举办了全市首届中小企业“投贷联动20强”评选活动,有效解决科技型企业中长期发展资金需求。至2017年末,南京银行泰州分行已向初赛前70名中的32家企业授信2.8亿元,投放贷款1.2亿元。其中,向获得决赛20强的企业授信1.97亿元,投放贷款0.92亿元。 驰而不息,久久为功。推进中小微企业发展需要不懈努力。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关于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要求,在推进要素保障、促进中小企业转型升级上下功夫: 1、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认真贯彻落实国家银监会《关于提升银行业服务实体经济质效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7〕4号),继续细化落实小微企业续贷和授信尽职免责制度,促使商业银行按照回归本源、专注主业、下沉重心的原则,逐步减少参与方过多、结构复杂、链条过长、导致资金脱实向虚的交易业务,进一步推广“银税互动”“银商合作”“双基联动”等服务模式和动产抵(质)押融资等业务,结合企业生产经营周期性特点,深入开展现金流预测和风险分析,合理确定贷款期限,确保金融资源的活水流向中小微企业。 2、推进企业直接融资。加大企业上市工作力度,出台《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措施实施细则》,对企业在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和各类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上市交易的实行奖励。开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在江苏股交中心集中挂牌活动。充分发挥首期50亿元的市产业投资基金作用,实现产业母基金及13个子基金的裂变放大效应,力争基金总规模达200亿元。不断扩大投贷联动规模,探索外部投贷联动,在扩大企业贷款规模的基础上,引入外部投资公司进行期权投资。 3、进一步完善融资担保体系。推进政策性担保公司扩大规模,做强服务实体经济、中小微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实力,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2018年新增注册资本金2亿元以上。推动市区国有担保公司兼并重组,市级担保公司注册资本金达5亿元以上。完善以再担保为主的政银保风险补偿机制,提高对中小企业担保能力。力争全年为中小企业提供60亿元的融资担保额。 4、继续推进全市转贷资金联动运行。继续推进各市(区)建立以政府财政出资为主体的转贷资金,完善泰州市级转贷资金管理办法,搭建信息交流平台,加强风险防范,将银行使用转贷资金业务额列入金融机构服务中小微企业发展的绩效考核体系中,进行年度考核。力争全年完成转贷业务30亿元。 5、大力推进金融创新。紧紧抓住我市获批国家金改试验区的契机,完善银行业组织体系、增强证券业和保险业实力、发展互联网金融。大力发展艺术品质押、知识产权质押、门票收益权质押、排污权质押等权利质押融资以及民营养老机构非公益资产质押融资、农村集体建设用地使用权抵押融资等金融产品。充分发挥中征应收账款融资服务平台作用,进一步引导小微企业应收账款登录上线,推动产业上游供应链核心企业帮助小微企业供应商进行应收账款融资。2018年,全市应收账款融资额力争达100亿元。 6、推进产融中心高效运作。按照信贷报批全流程、企业成长全周期、金融改革全链条的功能定位,着力打造“前台+后台、线上+线下、贷款+投资、担保+风补、贷前+贷后”的产融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各类金融机构和企业注册上线,统筹银行、保险、基金、担保、征信等金融和类金融机构入驻。力争年底前注册上线企业达1万家。继续开展小微企业融资“金惠行动”、“融资服务进园区”、“小微企业融资培育走访月”、技改项目推介、重点项目计划发布、银企微对接等活动,引导金融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支持。 泰州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2018年5月25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鞠建淮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86839256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