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87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团市委;组织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标题
关于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建议
建议人
翟文周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将“坚持德才兼备、选贤任能,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培养造就更多更优秀人才”总结概括为我国国家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的显著优势之一。当前,“一带一路”建设、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等国家战略机遇都在泰州交汇叠加,这些都呼唤泰州青年展露才华、大显身手。刚刚召开的市委五届九次全会、市五届四次人代会也特别提出“着力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要求,为此,建议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推动泰州成为青年和人才向往集聚、成就梦想的城市: 一、优化产业结构,增强青年人才集聚的能力 人才流动本质上由市场主导。一般来说城市越发达,人才越容易汇聚;新兴产业越兴旺,高端青年人才越容易集聚。近年来,以大健康产业为例,中国医药城集聚国家“千人计划”专家58人,省“双创团队”9个,省“双创人才”124人,吸引了70多家国内外知名大学和医药研发机构、1000多家国内外知名医药企业落户,超过4000名高层次人才加盟,在海内外产生一定影响,已成为江苏乃至全国重要的生物医药产业人才聚集地。我市产业聚人才、人才兴产业的格局初步形成,但产才融合仍存在市(区)、部门、园区间协调不畅、合力不强等问题,高端人才也主要集中在中国医药城,其余市区产业发展与人才的良性互动还未明显显现。下一步,要继续围绕我市主导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改造升级传统产业,聚集提升现代服务业,推进产业转型、创新驱动;加快推进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AI等技术融合应用,催生行业级新业态、新模式,构建结构优化、技术先进、附加值高的现代产业体系,不断增强对人才的吸引和承载能力。 二、强化协同配合,构建青年人才服务的体系 泰州现有人才政策更多地集中于高端人才,对经营管理人才、一般研发人员、高技能人才的政策相对较少、含金量不高。而园区和企业对经营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大,亟需完善人才政策供给体系,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差异化需求。一是扩大政策供给覆盖面。针对这部分青年人才,可以在现有政策基础上,建立以学历、社会贡献度、研发能力为考量的层级式、积分式青年吸引政策,按照积分享有落户优先、购房补贴、创业贷款、子女教育、社保待遇等优惠政策。做好青年人才政策待遇落实和服务管理工作,为青年人才提供工商、税务、金融、科研、创业场地等多方面支持。二是增强企业育人主动性。鼓励企业建立青年人才资本投入机制,组织做好职业发展规划,积极开展青年职业培训,实行绩效考核,有序提升薪酬待遇,打造待遇留人、业绩留人、事业留人、感情留人的人才服务环境。三是激活青年自主活跃度。建立青年人才数据库,壮大青年社会组织,组建各类青年人才社群,鼓励青年参与学术交流、科研讨论、社会公益,实现抱团发展。建立青年人才代表参与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制,实施科学的青年人才评价机制、举荐机制,实施青年人才培养专项计划,加大各类专项计划中青年人才入选比例,加大对青年人才成长成才激励力度,对自主培养成为相应层次的人才予以奖励,拓宽青年人才成长奖励的层面和力度,全面激发青年人才潜力。 三、精准对接需求,做实青年人才集聚的平台 我市部分人才集聚平台与园区主导产业、企业服务出现错位,与企业需求衔接不够,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缺乏本地市场场景的承接,导致高层次人才留不下,企业对人才求而不得,高质量成果接不住,研发创新花开无果。一定程度上存在研发机构无项目产出,办公大楼无人才集聚,平台载体空转慢转等现象。一方面,要对标需求,盘活存量。激发现有平台的服务主动性,如面向医药园区研发平台,依据其技术服务次数给予相应补贴,鼓励其共享技术服务,共同培育青年人才。另一方面,要务实考察,选准增量。对新进入的平台明确考核目标和考核办法,制定对赌性的协议,分步落实保障,确保服务数量和质量,务求真正发挥服务人才、推进项目的作用。 四、真诚关心青年,打造青年人才满意的环境 我市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先后出台“人才强企10条”“人才生态36条”“科技人才新政80条”。去年以来,又通过“新时代科技新长征”,集聚了一大批创新要素。这些政策措施为发展集聚了一大批人才,也为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打下了良好基础。接下来,要积极回应青年和人才关切,为青年提供更好的发展机会、生活环境,进一步缓解住房压力,针对来泰青年和人才,构建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住房保障体系;进一步保障子女教育,放大泰州基础教育优势,全面提升青少年受教育水平,提高高等教育、继续教育服务的供给水平,让每个青少年在泰州都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积极优化医疗资源布局,提供便捷高效的医疗服务;要进一步完善功能设施,加快推进体育公园场馆建设,打造活跃的运动赛事品牌;进一步美化生活环境,深入推进环境保护,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大美泰州,赢得青年认同和喜爱。 五、提炼城市特质,涵养青年人才钟爱的文化 情感与文化日益成为吸引人才回归和集聚的重要因素。有些外来青年偶尔表示,他们作为人才留在泰州,经济待遇较好,但时常想家。可以面向泰州籍青年人才,在大中小学校,开展市情乡情教育,吸引他们回乡就业创业;面向外地青年人才,重点培育文化归属感,进一步涵养人文底蕴,帮助他们镌刻“泰州记忆”,打磨“泰州印记”。建议提炼泰州城市特色元素,集中打造“年轻化”“时尚化”的城市形象,利用文创园电竞馆、体育公园等设施,举办电子竞技比赛、体育比赛、演唱会等文化娱乐活动,扩大泰州在青年群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提升泰州的“网红城市”特质,打造青年人才钟爱的城市文化。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共青团泰州市委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20187号建议的答复函 翟文周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要青年都勇挑重担、勇克难关、勇斗风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充满活力、充满后劲、充满希望。泰州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亟需激活青年人才推动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刻不容缓。 针对您提出的强能力、建体系、搭平台、优环境、育文化等五个方面的建议意见,团市委充分征求市委组织部、市人才办等部门意见,下一阶段,将以五大举措进一步推进青年和人才工作,服务青年全面发展。 一、调研先行,全面摸清家底 聚焦“建设青年和人才友好型城市”主题,设计调查问卷,深入市内外高校、园区企业、镇村(街区)走访,了解青年所思所想,分析青年和人才工作现状、存在问题,提出操作性强、可行性高的建议措施。调研报告将于9月底前完成并提交市委。 二、联动共享,加快政策集成 一是加快政策集成。近年来,我市相继推出《关于加快推进“人才强企”的若干政策意见》(泰发﹝2015﹞1号)、《关于打造最优人才发展生态环境的政策措施》(泰政发﹝2017﹞144号)、《关于进一步鼓励企事业单位聚才用才推进科技创新引领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泰政发﹝2018﹞166号)、《泰州市市区高校毕业生住房租赁补贴实施办法》(泰人社发﹝2018﹞317号)等人才政策,为来泰就业创业的青年人才提供住所公寓、见习补贴、创业补贴、租房补贴及购房补贴等安居保障体系,最大程度做好青年人才后勤保障工作。《泰州市企业科技人才专员管理办法》(泰科﹝2018﹞72号)、《泰州市乡土人才“十百千万”培育工程实施办法》(泰人才办﹝2018﹞13号),大大激发青年技术人才发展潜力。团市委于去年底也出台“泰爱才·青春留泰”10条举措,干货满满。政策较多,但呈分散状,需要梳理政策干货,集成“打包”,输送到青年身边。 二是加大政策宣传。我们在调研中发现,除了“三张券”等政策为青年所熟知,其他政策在青年尤其是高校大学生、企业青年中知晓度较低。我们将开辟政策宣传专栏,利用多种青年喜爱的形式开展政策宣传。 三是推动政策落地。依托青年之家阵地,成立青年人才服务队,邀请青年工作联席会议成员单位相关处室负责人加入,打通政策服务“最后一公里”,推动各项青年和人才政策落地落实。 三、以人为本,推动服务项目落地 结合《规划》落实和重点项目实施,深化“泰爱才·青春留泰”行动,重点实施好以下项目: 一是实施青年学子“凤还巢”计划,培养青年对泰“认同感”。针对泰州籍大学生回泰率不高的问题,继续举办第八期“凤还巢—泰州籍重点高校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帮助青年学子增加社会体验,感受泰州发展。分区域建立青年学子联谊会、青年人才驿站,去年底建成北京(泰州)青年学子联谊会,今年将重点在上海、南京等城市建立联谊会,加强日常沟通联系,宣传泰州政策环境,引导学子回乡就业创业。 二是推进“蜂鸟青创计划”和新生代企业家“新动力”培育计划,提升青年在泰“获得感”。聚焦大学生、返乡青年等初创型、小微型青年创业群体,举办第六届蜂鸟青创大赛,强化创业技能培训指导,优化资金、场地等配套服务;计划举办新生代企业家“新动力”训练营3期、“泰青商”讲堂5期、新农菁英培训班1期,搭建青年企业家学习交流平台;常态化开展线上线下政企、银企对接会,推动政策、资金、人才等要素向青年企业家集聚。 三是打造“青缘汇”和“青年俱乐部”青年社交项目,增强青年与泰“归属感”。聚焦青年人才朋友圈狭小和婚恋交友难问题,打造线下活动基地,构筑线上交流社群,每周举办主题联谊活动,全年计划举办交友联谊活动120场,覆盖青年超2万人。目前,已举办线上线下交友活动31场,青年反响热烈。每年免费提供文体艺术类课程800节次以上,组织公益实践类活动60场以上,覆盖青年15000人次以上,让青年在闲暇时光里享受充实的快乐。 四是升级“童享阳光”和“青仔公益暑托班”项目,注入青年爱泰“幸福感”。针对不同年龄段困境青少年,分别推出“多彩童趣成长礼包”活动、“点亮小书桌”计划、“牵手朝阳”阳光健康行动、“圆梦行动”等关爱项目,护航青少年成长;针对贫困家庭孩子、留守儿童、外来务工人员子女暑期无人看护难题,招募学校老师、青年志愿者,开设公益课程,帮助他们度过欢乐暑假。常态化开展“青仔领航”“亲子早教公益课堂”等亲子公益活动,切实帮助年轻父母平衡工作与家庭的关系。 四、分类聚焦,培育青年人才队伍 团市委“团聚英才”泰州青年建功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2019-2021年)实施以来,推出了一系列举措,吸引了更多青年人才关注泰州、留在泰州,初步缓解了部分行业青年人才紧缺现状。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深化八大人才计划,落实“六个一”举措,为青年成长护航,为城市发展蓄力,切实提升泰州青年人才的整体质量。 五、优化环境,打造青年理想城市 一是打造人才向往的理想之城。依托国际生物医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50峰会”和中国(泰州)国际医药人才智力交流大会等招才引智系列活动,搭建青年人才交流平台,打造生物医药行业人才向往的理想之城。 二是打造青年钟爱的时尚之城。利用文创园电竞馆、体育公园等设施,举办电子竞技比赛、体育比赛、演唱会等文化娱乐活动,扩大泰州在青年群体的知名度和美誉度,集中打造“年轻化”“时尚化”的城市形象,提升泰州的“网红城市”特质,打造青年人才钟爱的城市文化。 三是打造人人满意的幸福之城。持续提升青年和人才服务水平,从人才关心的小事着手,集成推出子女入学、全程陪诊、安居保障、落户受理、景点免费、文化惠才、体育健身、公交出行,金融贷款、税收优惠等政策,为人才提供全方位、多渠道保障,最大程度让青年人才安身、安心、安业。 共青团泰州市委 2020年6月23日 单位负责人:翟文周 联系人姓名:吴海棠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0523-86839171,13961059259 抄送:市委办公室、市人大人代联工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