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5120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体育局;
标题
加大经济薄弱地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
建议人
曹 慧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特别是对健康的需求尤为突出,体育健身事业的发展已成为最大的民生。近年来,上级部门出台了一些务实举措和惠民政策,各地体育健身设施有了一定的投入和建设,但对于人民群众的需求和全面小康的要求,差距还较大。特别是经济薄弱地区,由于财力十分困难,对体育健身设施投入和配套力不从心,群众意见较大,建议上级部门对经济薄弱地区体育健身设施投入给予大力倾斜和扶持。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曹慧代表: 您好!首先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提出的“关于加大经济薄弱地区体育设施建设投入的建议”收悉,您的观点与市体育局的工作思路不谋而合,现将我市目前的做法和今后的打算汇报如下: 1.积极争取上级支持,缓解基层体育设施不足。2013年,我局向省体育局上报《关于支持泰州市体育工作转型升级的请示》,争取到省体育局一把手局长率“三解三促”工作组来我市驻点调研,随后省体育局行文《关于支持泰州体育转型升级问题的批复》,在文件中明确将泰州市黄桥老区300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兴化市400个行政村或自然村各配套价值2万元健身设施,配套方案为省体育局补贴每套14500元、市体育局补贴每套4000元、县(区)承担每套1500元,仅此一项,省体育局就支持1015万元,市体育局配套了近300万元用于我市经济薄弱地区体育器材建设。去年底,这700套健身路径已经全部安装完毕,大大缓解农村群众身边的器材不足的问题。另外,市体育局还对兴化新垛、沈伦等镇的全民健身广场建设给予了数十万元的资金扶持。今后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省政府(苏政发【2013】30号)文件精神,进一步筹措资金,并重视向经济薄弱地区实行倾斜。 2.启动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项目建设,争创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2013年起,全省实施“城市社区1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工作,确保市民在主城区范围内步行10分钟便可找到健身设施。与此同时,我市率先在全省提出“农村镇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市政府办公室下发《泰州市农村“20分钟体育健身圈”实施方案》,今后两年健身设施着力向各市(区)乡镇、自然村和新建集中居住区覆盖延伸,至2017年全市1462个行政村和7960个自然村全部建有体育场地设施,确保体育资源城乡一体均等化发展。 2014年底,省体育局下发了《江苏省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创建办法(试行)》的通知(苏体群【2014】53号),在全省各市、县(区)创建省级公共体育服务体系示范区,我市将以这一工作为契机,加大投入,加快农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尤其是推进经济薄弱乡镇的健身设施建设,不断提高公共体育服务能力和水平,优化区域、城乡、人群公共体育设施均衡协调配置,以实现城乡群众体育设施建设均等化发展。 3.打造农村精品工程、亮点工程,服务基层群众健身需求。在各市区精心选址,积极争取政府支持,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体育公园和健身工程“亮点”:高新区明珠街道鲍庄村将原有一片垃圾场与臭水沟改造成村民健身休闲广场,市体育局配套灯光篮球场、成人与儿童健身设施、室内健身设施、乒乓球台等,受到国家、省有关专家的好评,被评为“国家级农民健身示范工程”;兴化市安丰镇农民健身广场、高港区刁铺街道大丰社区健身广场同时荣获“江苏省农民健身示范工程”称号。下一步我们将制定《乡镇全民健身广场建设奖励办法》,鼓励各市(区)乡镇,尤其是经济薄弱乡镇建设全民建设广场,市体育局将按照《奖励办法》相关规定对其进行补贴和奖励。 不知这样答复是否让您满意,您的建议很好,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注重调研和实地考察,积极向省体育局和市委市政府反馈并争取支持,研究制定对经济薄弱地区的支持政策,加大体育设施建设的倾斜和扶持力度。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体育工作的关心、关注、理解与支持! 泰州市体育局 201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