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5055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规划局;经济和信息化委;住房城乡建设局
标题
发展城市冷热联供,推进环保节能型城市建设
建议人
李国平
代表意见
满意,希望能尽快纳入政府议题,开展可行性研究,尽早实现区划调整。
办结类型
C
内容
关于发展城市冷热联供,推进环保节能型城市建设的建议 城市集中供热、供冷,是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的必然趋势和重要选择,也是未来城市发展的必由之路。 城市集中供热供冷的主要优势体现在安全、环保、节能等方面,其投资成本和运行成本较低,对于建设生态城市和文明城市,提高城市品味和居民生活质量,降低城市管理成本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集中供热正成为共识 1、社会各界高度赞成城市集中供暖供冷 2012年全国两会期间,政协委员张晓敏提出《将公共供暖向南方地区延伸的建议》后引起很大反响,社会上很多群众,专业机构和专家学者参与了这个问题的讨论和研究,主体形成了必要性的共识。调研表明,在我国实施南方冬季供采暖已经十分紧迫,绝大多数南方居民表现出急迫的心情。 2、泰州周边城市重视城市集中供热 目前淮河以南非采暖区的各级政府都非常重视城市集中供热,一些城市还将城市集中供热与供电、供水、供气一起纳入城市重要基础设施进行管理,有些还制定了《城市集中供热管理办法》、组建了城市供热公司以加强对城市供热管理。宁波、江阴、扬州等城市目前对集中供热都已经采取了具体的措施。 3、集中供暖供冷是利国利民的重大工程 一是民生工程。广大民众积极赞成实施集中供暖,该工程可理解为民生工程,是党和政府落实执政为民理念的重要体现。 二是内需工程。城市集中供暖是一个十分可观的内需大工程,对刺激消费、扩张市场、增加生产、充实服务业、扩大就业、促进技术进步、促进节能减排等都有很多益处。 三是生态文明建设工程。城市冷热集中联供,其降低能耗、减少排放、改善能源结构可促进我市深化生态文明建设。 二、冷热集中联供是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的重要选择 冷热联供节能减排效果明显,非常有利于城市环境保护,对于建设环保节能型城市是一个不可替代的重要选择。 以电驱动的空调极大的消耗电能。据相关资料显示,城市区域内空调负荷占整个城市用电负荷的六分之一左右,中心城区所占比例更大。空调用电的增长对电网的安全和企业的生产用电已经产生严重的影响。其次,电驱动空调对环境的影响巨大,现有的电制冷空调供冷介质大多为氟利昂,对大气臭氧层破坏力极大。 冷热集中联供采用的溴化锂空调是这十几年发展起来的非电式供冷供热系统,它以蒸汽作为动力源,将热能转化后制冷或制热,是一种相当理想的节能环保型空调系统。机组的供冷介质为溴化锂,相对于氟利昂来说,其对大气的污染影响要小得多。以100万㎡建筑面积估算,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5万吨,减排二氧化硫0.163万吨,减排氮氧化物0.13万吨,减排效果突出。集中供热的同时可关闭全市的小锅炉,减少能源浪费和污染排放,非常有利于环境保护。 此外,冷热集中联供安全可靠,因为其供热供冷主要是通过埋设于地下的管路,因而,无论从城市整体还是个体用户来说,都是非常安全的。 三、冷热集中联供的主要优势 一是投资成本在可控范围。冷热集中联供虽然一次性投资较大,但相对于分散制冷制热,从经济角度出发,投资成本仍然较低。如果在投资方面,采取商业化运作模式,同时,政府方面给予一定支撑,则投资成本完全在可控范围。 二是运行成本低于分散制冷制热。采用热力驱动的溴化锂空调系统在变动负荷的情况下,其实际运行费用比电驱动空调低10%以上,在采用集中联供系统后更因为贴近实际需求的使用方式(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随时开关使用),使得能源利用率和单位耗能量都有大幅度下降。 三是我市有集中供热的基础。我市海陵区目前在西北片以热电厂为依托,已经实现了集中供热,多年来的运行,积累了相当的经验。同时,热电厂现有装置供热能力达500吨/小时,为海陵区西北片工业和三产服务业服务,目前热负荷为200吨/小时,供热能力富余达300吨/小时,可满足覆盖海陵区范围内集中供热。 四、建议 建议市区两级政府对发展城市集中供热尽快组织调研论证,形成发展战略,出台指导意见,配套规划、标准,引导社会化发展。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发改函〔2015〕289号 泰州市发展改革委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15055号建议的答复函 李国平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城市冷热联供推进环保节能型城市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推行集中供暖面临的实际 上世纪50年代,考虑到民生需求、能源紧缺、地理分布等各种因素,国家以淮河—秦岭为界,划分了冬季集中供暖区域。60多年过去了,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民众对生活质量的要求日趋提高,尤其是“冬季南方是否参照北方实施集中供暖”话题多次被提及。正如建议所述,为提升居民生活质量,社会各界和周边城市均对冷热集中联供给予高度关注。 从技术角度来看,集中用能有着分散采暖供冷无法比拟的优势。但就泰州而言,如参照北方大规模推行集中供暖,兼顾制冷,会面临几大难题。 一是经济性不能保证。据了解,北方供暖期一般在120天以上,而我市冬天平均温度相对较高,极寒天气仅10天左右,供暖期会大幅缩短,必然导致管网使用效率偏低。从供暖费用来看,每户冬季需花费2-3千元以上的固定支出,也非多数居民愿意承担。如采取市财政负担部分费用的方式,动辄亿元以上的财政支出对各地政府都是沉重负担。而夏天居民空调用电负荷峰值基本集中在夜间,同样导致集中供热制冷管网利用率不高的问题。 二是运行成本太高。城市集中供汽管网前期投入巨大,后期还须提供大量人力、物力维保。与北方地区相比较,泰州地势低洼,地下水位高,管道运行环境恶劣,维护成本更高。即使财政对其提供部分补贴,但管网运行成本高进而导致冷热集中联供成本居高的态势不会得到根本改观。在集中供冷方面,目前分户安装溴化锂制冷机解决居民制冷的案例不多。而如果采用小区制冷站的模式,势必需要增加供冷管道及相关设施,造成供热、制冷两套管网运行,经济性、可行性均不高。 三是能源供给压力巨大。《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煤炭消费总量控制和目标责任管理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4〕76号)提出,泰州2013-2017年期间煤炭消费增量仅为100万吨。就我市而言,近年来,随着泰州电厂二期、中海油、东联化工等一批大项目陆续推进实施,用能需求不断提升,地区煤炭消费仍将保持持续增长态势,煤炭消费增量缺口继续增大。如全市推行城市集中供热工程,在增加煤炭消耗总量、加剧社会能源供应紧张态势的同时,必须大幅消减相关发电企业、工业企业的用煤量,难度极大。 四是环境容量不允许。优化能源利用结构、推动节能减排是当前改善大气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的重要内容。根据省下达的我市环保约束性指标要求,“十二五”期间,我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分别需减排5300吨、8500吨。而集中供热工程实施,势必大幅增加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污染物排放总量,导致地区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更加严峻。这不仅不利于我市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深入开展,也将严重影响广大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安全。 五是城市规划制约。由于泰州处于国家划定的非采暖区域,我市在市政规划、民用建筑等方面并未采用采暖区域的设计规范。如大规模推行集中供暖,供热管网的敷设、热电站的建设均不具规划布设空间。另外,从泰州城市建设实际情况来看,在城区按北方采暖标准对住宅实施采暖改造也是庞大复杂且实施难度极大的工程。 二、我市推行冷热集中联供的几点想法 虽然我市在推进冷热集中联供方面存在经济性、可行性以及其他方面的制约,但结合您提案提出的措施,加上各方面的努力,我委认为,泰州在探索新型集中用能方式、提高居民生活舒适度方面一定会取得令人满意成就。 一是多途径推行比选冷热集中联供方式。针对我市大规模冷热集中联供存在的不利条件,可以选择采取部分试点、分区域逐步推行的方式进行。在满足城市规划前提下,鼓励开发商依托临近热电企业,在新建小区配套建设冷热集中联供设施。同时,积极探讨引进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地热综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等项目。通过实践比选,因地制宜确定我市适度冷热集中联供最佳方式。目前,高港部分新建小区以及高新区等部分工业企业已就集中供热制冷事项展开探索性工作。 二是多渠道争取资金支持。采用天然气分布式能源站、地热综合利用、空气源热泵等供暖方式,投资投入相对较高。我委将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适时推动相关部门以示范项目、低碳建筑等名义,从能源、住建、科技部门申请专项资金补助,解决部分资金缺口。另外,在财力允许条件下,我委也将提请政府同意对该类试点项目安排一定的补助资金,助推项目顺利实施。 三是推进房屋节能改造。泰州冬季严寒期虽短但温度低,夏季炎热且湿度高,而湿度与冷、热交加也是造成人体舒适度差的主要原因。由于现有老旧小区远没达到现有房屋节能标准,使得室内温度、湿度难以控制。今后我委将根据城市房屋节能要求,在政府城建计划中,有序安排相关资金,加快城建设施的节能改造步伐。 四是探索研究补贴方案。就实际情况来看,我市居民采暖制冷主要以空调为主,近年来地暖、挂炉冬季供暖方式也日益增多。我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围绕扩大阶梯电价、气价区间,研究探讨夏季高温、冬季严寒期间气量、电量补贴方案,力求尽量减轻居民采暖制冷成本,进一步提升生活质量。 五是加快推动西北片区集中供热进程。为推进市区节能减排、加强大气污染防控工作,我委2013年牵头编制完成《江苏省泰州市市区热电联产规划》,明确了梅兰热电为西北片区公共热源点。正如您的建议所说,梅兰热电供热能力较强。我委将依据该规划,支持梅兰热电依托现有管网条件,通过技改扩能、加大热网工程建设等手段,满足西北片区工业企业,尤其是新能源产业园和城北物流园区的新增热负荷。同样基于城市规划、管网通道资源限制,目前梅兰热电尚无法直接为居民开展供热业务。 三、今后打算 科学、有序推进冷热集中联供,涉及能源供应安全、低碳城市建设,关系居民生活质量提升。您的建议真实反映了广大民众对推进冷热联供、提升生活质量的需求,客观评价了城市集中用能在提升民生幸福、扩大内需、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作用,对推进集中用能提出了针对性、实用性都很强的建议。在今后工作中,我委将始终注意借鉴和吸收您的意见,努力将相关建议付之于工作实践中。也真诚欢迎您对我委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希望今后继续得到您的更多关注和支持。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