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042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城管局;
标题
关于提高垃圾分类实效的建议
建议人
万丹萍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近年来,我市全面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普遍推进垃圾分类制度的重要指示精神,严格按照省、市“两减六治三提升”专项行动实施方案部署要求,积极开展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虽然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果,但要持续推进工作向纵深发展,必须客观、全面、清晰的认识当前面临的问题。 1、工作机制运行不畅。虽然我市已建立垃圾分类工作机制,但到目前为止,我市并没有一个专门垃圾分类管理机构,仍是政出多门,这也就导致了政府、乡镇(街道)、村(社区)、企业、物业公司及居民等多个相关方权责不清,各项业务之间链条脱节,导致垃圾分类工作行政效率低,很难实现大范围的行动统一。 2、分类质量还需提高。尽管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区域的硬件设施建设已经基本到位,但由于人们长期形成的生活习惯与生活方式,再加上宣传教育的概念化、笼统化,不少居民对具体的垃圾如何分类一知半解,导致目前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更多体现在形式上,设施的实际使用率较低。 3、政策法规有待健全。我市推进垃圾分类处置工作主要依托《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和《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等法规条例,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相关制度保证和一系列奖罚政策的推动,导致可操作性不强,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主要依赖于个人自觉和劝导。 建议: 1、加强组织领导,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建立“一把手抓”的工作机制。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要上升为“一把手工程”,建议成立由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分管负责人任副组长,相关部门和乡镇主要负责人为责任人的市生活垃圾分类处置推进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2、加强宣传教育,营造全民参与的浓厚氛围。垃圾源头减量是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处置工作的关键。可以利用电视、报纸、横幅、户外显示屏、微信等各类平台载体广泛宣传垃圾分类知识,倡导绿色生活理念,促进生活垃圾源头减量;推进垃圾分类进校园,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可以借鉴先进地区做法,通过编制中小学、幼儿园垃圾分类普及读本,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开发垃圾分类闯关小游戏等形式,增强青少年环保意识和文明素养,促进生活垃圾分类知识由儿童向成人逆向传递。 3、要着眼长远,尽快启动垃圾分类立法工作。目前,已有上海、厦门等众多城市完成垃圾分类管理办法、条例等的制订和实施。建议我市也要着眼长远,尽快制定垃圾分类政府规章制度,并按程序尽快启动垃圾分类立法工作,让垃圾分类工作有法可依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万丹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关于提高垃圾分类实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衷心感谢您对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您指出的当前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存在的工作机制运行不畅、分类质量还需提高、政策法规有待健全三个问题非常准确,提出的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宣传教育、着眼长远立法三点建议,抓住了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的关键点,具有很强的针对性、指导性,我们将积极采纳、消化吸收。 我市自2017年启动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成立了以分管副市长为组长的泰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领导小组,编制了《泰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专项规划》,制定了《泰州市城乡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三年行动计划》;明确了我市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全面启动市区餐厨废弃物集中收运处置工作;开展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工作,启动城市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工作,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分类试点和积存生活垃圾清理活动。市政府高度重视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城建惠民”行动,以“污染防治攻坚战”为抓手,研究部署积存生活垃圾清理、垃圾分类推进等重点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查督办各市(区)工作进展情况。将农村垃圾分类纳入“大走访大落实新风行动”,明确农村垃圾分类三年目标任务(至2020年开展农村垃圾分类的行政村、涉农社区占总数的54%),对走访人员进行农村垃圾分类专题培训,走访人员入村入户宣讲农村垃圾分类知识,做到农村垃圾分类宣传全覆盖。各市(区)严格按照市级部署,以镇(街)为单位整体推进垃圾分类,按时上报月报告及各项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数据统计工作。2019年全市召开多层级的现场会、推进会,深入进行宣传发动。市城管局与泰州日报社联合编辑《“垃圾分类进校园”校本教材》,进行垃圾分类趣味性科普,切实发挥“小手拉大手”带动作用。围绕“垃圾分类进小区、进单位、进学校”这一主题,开展垃圾分类宣传周活动,全年共开展宣传活动816次,累计发放宣传手册12万余份,群众对垃圾分类的知晓率有了进一步的提升。 一年多以来,在各级党委、政府领导支持和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关心、关怀下,我市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也存在着上下联动不够顺畅,宣传教育力度有待进一步加强,群众知晓率、参与率和准确投放率不高,缺乏统一的制度规范等诸多问题。 下一步,我市将结合您的建议,着力抓好全市生活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一是进一步理顺体制机制。进一步发挥好我市垃圾分类领导小组在总体统筹、研究、协调和解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中的重大作用,建立物业、社区、街道、环卫部门等协同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的工作机制。深化“两网融合”,健全再生资源回收利用机制,积极探索低值可回收物回收利用补贴和有毒有害垃圾财政补贴回收政策,促进市民主动分类。继续做好党政机关垃圾分类工作,推动党政机关将垃圾分类工作做好、做到位,积极发挥政府部门的示范带头作用。解决主城区分类成效不明显的问题,2020年我市将主城区垃圾分类工作明确给海陵区人民政府,按照省住建厅以街道、社区为单元整体推进垃圾分类工作的要求,发挥街道、社区在分类前端的宣传引导作用,提升主城区分类工作成效。同时结合“城建惠民”行动,对垃圾分类各成员单位进行绩效考核,要求各成员单位根据自身职责,认真落实工作举措,扎实推进垃圾分类工作。 二是进一步强化宣传引导。开展娱乐性、创新性、多样化的垃圾分类宣传活动。利用声、屏、网、报等各种媒体,多形式、全方位宣传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处理的重要性、必要性。培养建立垃圾分类指导员和志愿者队伍,开展垃圾分类进课堂活动,以小手拉大手,带动家庭其他成员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发挥好垃圾分类主题公园和垃圾分类体验馆的功效,同时在小区设置专题宣传栏,印发宣传手册,宣传垃圾分类意义,传播垃圾分类知识,养成主动分类、自觉投放的行为习惯,菅造良好舆论氛围。 三是加快法律法规制定。加快出台《泰州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办法》,2019年底已完成该项工作的立项评审,将在充分吸收上海、厦门等先进地区的做法基础上,结合我市经济发展和乡土民风实际,制定行之有效的制度规范和奖惩措施,约束规范居民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行为,为垃圾分类工作提供坚强的法治支撑,确保垃圾分类工作取得实效。 最后,再次感谢您对我市垃圾分类和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