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7102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民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卫生计生委
标题
关于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切实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建议
建议人
丁小萍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随着人口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泰州市的高龄空巢、失能半失能老人日趋增多,据不完成统计,全市128万多老年人中,失能失智的老人达9万之多,其中失智老人就占到十分之四,达36000人,这些老人或跟家人出门走失,或因精神异常,独自外出后杳无音讯,每一位走失老人的背后,都承载了一个家庭的悲伤,看护压力大,负面新闻多,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失能老人因长期受到疾病和机能受损的困扰,家庭成员也无法应付长期照护的压力。如何照顾这些老人,让他们安度晚年,事关人们的幸福指数,事关全面小康的实现,是泰州全市养老服务社会化进程中的重中之重。 一、失能失智老人照护面临的主要问题 1、基本生活保障水平低。失能失智老人有的虽纳入社会基本保障范畴,但保障水平比较低下,城乡每月保障金均在400-600元之间,绝大多数失能失智老人主要还是依靠子女、亲属供养,无力聘请专业人员或送养护机构照料。 2、家庭照护压力大。现阶段家庭结构越趋小型化,家庭的养老功能弱化,使得失能失智老人家庭养老方式难以为继。失能失智老人加重了家庭日常护理、医药支出负担,增加了家庭的经济支出,降低了家庭赡养的能力。加之失能失智老人对长期照料护理有较高的专业化、规范化要求,更使得子女、亲属力不从心。 3、社会化服务不专业。由于失能失智老人的特殊性,一般的公办养老机构无条件接收失能失智老人,而民办养老院受条件的限制无法承担失能失智老人陪护。从社区到养老机构几乎没有失能失智老人专属的资源,一些长期照护失能失智老人的养老机构没有专业的护理人才。通过调查了解,泰州各市区均存在失智老人从养老院或从家中走失的问题,还有的失能又失智的老人喜欢猜疑,经常说三倒四,少这少那,照护者不但要承担繁重的体力劳动,还要应对患者的一些怪异行为后果,导致护理人员消极、厌烦。 二、做好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对策建议 1、优先发展失能失智老人医养融合型养老机构。按照省民政厅、卫计委、财政厅、人社厅《关于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的意见》(苏民福[2014]26号)和泰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发的《养老机构医养结合服务规范》,养老床位为100张以下的,应就近与医疗机构签订合作协议,并设立康复区,有条件的可内设医务室或护理站,养老床位达到100-200张的养老机构,应在院内设立医务室和护理站,并设立康复中心,养老床位达到200张可申办老年病医院、康复医院、护理院、中医医院等医养结合型医疗机构,并配备相关的医师、营养师、治疗师、康复师、护士、护理员,强化医、护人才队伍建设,从而更好地为失能失智的老人开展生活照料、心理关爱、疾病诊治和康复护理等项服务。为满足这类老人的特殊需求,“十三五”期间,在加大养老机构医养融合标准化建设的同时,积极动员社会力量投资兴办护理院、老年病医院等。 2、建立家庭、社区互动的长期照护机制。《老年法》明确规定,老年人养老以居家为基础。家庭成员应尽一切可能照护好家中的失能失智老人,一日三餐,起居休息都要细致入微,做到耐得、受得、忍得,切不可与之相反。老人所在社区应根据失能失智老人的不同情况,制定具体的医疗康复计划,组织社区卫生站医务人员或志愿者定期上门开展医治服务。 3、发挥政府对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主导作用。各级职能部门要切实解决好失能失智老人养老照护费用严重不足和医保不便的两难问题。一是医保、民政等部门应将失能失智老人的照护费用纳入医疗保险范畴。二是要建立长期照料保险和失智老年人意外保险。以减轻失能失智老人的生活费用、疾病康复治疗和保健护理费用的支付。三是不断完善社会救助机制。卫生机构应建立失能失智老人评估标准,进行病情等级评估,民政部门根据患者的病情等级,提供相应的照护服务和津贴补助。如轻度失能失智以生活护理为基础,可安排在家中养老并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中、重度失能失智可根据病情由专业护理院或养老院接收,并根据标准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助。 4、强化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专业人才队伍培养。医养结合,医务人员走进养老机构,能够较好地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的医疗人才短缺的问题,与此同时,还应加强护理人员对失智老人照护能力的培养。要鼓励有志从事养老事业的人员参与到老年服务行业中来,定期组织他们进行技能培训,发放相应的职业等级资格证书。针对家庭照护条件有限的实际,建立移动的专业照护服务制度,由专门照护服务机构指派到老年人家里提供康复、生活、精神等项照护服务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州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jy2017102号建议的答复函 丁小萍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医养融合切实解决失能失智老人照护”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民政工作和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您的提案内容针对性和指导性很强,将有助于推动我市养老事业健康发展。 失能失智老人是老年人中最脆弱的群体,关心、关爱失能失智老人重点在于长期护理、医养融合和精神慰藉。近年来,我们紧抓泰州市长江经济带大健康产业区域集聚发展试点的契机,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的融合发展,积极构建以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等为内容的养老服务模式,老年人保障体系不断完善,截至2016年底,全市各类养老床位数48337张,其中护理型养老床位总数11311张,占养老机构床位数的37.3%。我们主要做了以下方面工作: 一、全面推进医养融合发展 市民政局、市卫计委签订《泰州市医养融合发展战略协议》,运用行政引导推动和市场合理配置两种力量,将医疗资源与养老服务无缝对接、互利互惠,“引医入养”与“引养入医”结合发展,实现从单一养老向“防、治、养、护”一体化转变。一是规范建设一批集养老和医疗功能于一体的护理院,从系统层面解决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养老、医疗、护理等问题;二是大中型养老机构结合自身实际内设卫生室、医务室或开办医疗机构,聘请有职业资格的医师、护士为入住老人提供医疗护理服务;三是非建制乡镇卫生院举办或转型为养老机构,既解决了敬老院组织力量不足、护理水平不高等问题,又盘活了医疗资源,实现了医疗服务业与养老服务业深度融合;四是小型养老机构和乡镇敬老院就近与医疗机构签约合作,为入住老人提供随时诊疗、双向转诊、绿色通道等服务;五是社区居家养老服中心与基层卫生机构合作,建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模式,为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服务,开设家庭病床,方便老年人就医。截至目前,全市所有养老机构均实现了医养融合,其中护理院10家,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12家,卫生院转型为医养融合型机构7家,签约合作113家,家庭医生年服务量在3万人次以上。靖江市、泰兴市、姜堰区开展了护理医疗报销制度试点,目前已有近10家养老机构经过验收纳入医保定点,发生的医疗费用实行定额报销。 二、健全政府购买服务制度 出台《泰州市区政府购买养老服务实施意见(试行)》,将泰州市区年满70周岁且日常生活需要介助或介护散居“三无”和“五保”对象、城乡低保对象、重点优抚对象以及失独家庭中低保边缘人群纳入政府购买服务范围。2016年政府为2274名困难老年人购买养老服务,主要提供生活照料、家政服务、康复护理、医疗保健、精神慰藉等上门服务,其中失能老人每月提供30小时服务,半失能老人提供20小时服务。制定出台了《泰州市老年人能力评估标准(试行)》,围绕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认知能力、情绪行为、视听觉等方面,委托第三方对市区1473名政府购买服务的二类老人及入住养老机构老人开展评估,建立评估档案。 三、建立重点人群关爱制度 在全市范围内建立农村“五保”和城市“三无”对象“1+1+1+1+1”关爱照料制度,实施结对牵手帮扶活动,确保“五保”、“三无”老人每天有人看望,生病有人照料,困难有人解决。同时对重点空巢独居老人(没有子女或者与子女不在身边的80周岁以上或低保家庭中60-79周岁的失能半失能老人)建立了结对关爱机制,组织社区为空巢独居老人建立个人档案,通过组织志愿者、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采取结对的办法关爱空巢独居老人,形成了“爱心奶奶红飘带”、“爱心门铃”等特色服务品牌。实施“孝心365”老年人关爱项目,有效地解决了独居老人精神失落、心理孤独、情绪恐惧、安全缺失等问题,为市区近300名独居老人筑起了一条心理慰藉的专线、主动关怀的热线和安全保障的防线。全市共有25857名“三无”、“五保”老人及4590名重点空巢独居老人签订了关爱协议。 您在提案中提出的四条建议针对性很强,对我们工作有很好的借鉴作用,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 一是探索出台“养老服务券”管理办法。针对特困人员、城乡低保家庭、城乡低保边缘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计划生育家庭特别扶助对象、无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人的低收入老人等经济困难的失能老人,根据困难程度和失能状况,发放“机构托养券”“社区照护券”“邻里互助券”三张养老服务券,满足不同形式的养老需求,切实解决困难失能老人没钱养老的问题。 二是大力发展居家养老服务。完善居家养老服务设施布局,全年将建设146个城乡标准化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186个社区老年人助餐点、5个助浴点和4个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进一步扩大“孝心365”服务区域、增加服务对象、拓展服务范围、提高服务成效,覆盖市区所有符合条件的老年人。开展走访慰问、健康促进、文体娱乐等“敬老月”系列活动,扶持实施“爱心聊吧”“温暖空巢”“舞动夕阳”等老年精神关爱项目。 三是探索老年人长期护理险制度。老年人长期护理若大量占用医保资金,会影响到资金使用的公平性。目前青岛、南通等地已出台老年人长期护理险的具体实施办法,我们将认真学习借鉴他们的试点经验,探索提出符合市情的长期护理险制度。 四是积极推动医养融合发展。继续通过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合作、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非建制乡镇卫生院转型养老机构等多项举措,增加护理型养老床位的数量,推进医养深入融合。打通老年人护理医疗瓶颈,适度扩大医保范畴,方便入住护理院的老年人就地划卡看病、住院以及结算护理费等,促成市级层面制订入住护理院老人费用医保报销相关政策。全市二级以上医院全部建立健全老年病科和老年病区。 五是努力培育养老服务队伍。大力开展养老护理、家政服务、护工等家庭服务业相关从业人员技能培训,为老年人提供生活照料、护理、陪护等方面的专业化服务。落实养老机构护理员一次性入职奖励,有条件的实行岗位津贴,建立结构化工资模式,提升从业人员的福利待遇。鼓励医疗机构内优秀的执业医师和执业护士到养老机构中轮岗服务,养老机构内设医疗机构及其医护人员纳入卫生计生部门统一管理,在资格认定、职称评定、技术准入和推荐评优等方面,与其他医疗机构享受同等待遇。 再次感谢您对民政工作和养老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泰州市民政局 2017年6月1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