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09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科技局;商务局;税务局
标题
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
建议人
余大海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制造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指出:“围绕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强化工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当前泰州市拥有3万多家工业企业,其中规模以上企业约2600多家,中小微企业占90%以上,整体上产业创新能力较弱,处于产业链低端,产业附加值不高。要加大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力度,大力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商业模式,重点以沿江港口为依托,打造高技术船舶产业带;以中国医药城为依托,打造医药产业集群;以泰兴经济开发区、滨江工业园区、戴南科技园区为依托,打造化工新材料产业基地;以泰州新能源产业园为依托,打造节能与新能源产业集聚区;以泰州数据产业园为依托,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示范区。 一、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意义 1.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需要。从成功实现转型升级的国家看,一个共同特点就是,推动制造业与生产服务业的深度融合,构建起了服务型制造体系。可以说,推动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推进工业化进程、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必由之路。 2.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适应产业发展新趋势、提升产业竞争力的需要。当前,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信息技术革命正深刻改变着世界,服务环节在先进制造业价值链中的作用也越来越大。在全球500强企业中,有两成跨国制造企业的服务收入超过总收入的50%。要想实现由“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跃升,必须加快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的深度融合。 3.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发展质量的需要。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可以延续、利用制造环节优势,带动产业链中的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发展,将制造业优势建立在较高的服务价值基础之上,提高发展质量。 4.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是适应新技术场景变化、加快产业组织变革的需要。在互联网时代,产业形态发生了很大变化,以需求为导向的产业模式发展迅速,产品生命周期管理、个性化订制、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等成为竞争的焦点。只有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才能构建起适应新技术场景下的现代产业组织与产业体系,也才能抢抓新技术机遇,应对新挑战。 二、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思路 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围绕产业链条延伸、提升、渗透、创新来展开,不断推动产业向产业链高端迈进,提升竞争力。 1.延伸。由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营销服务两端延伸形成产业链条,由单一环节的优势扩展形成整个链条优势。其路径为:一是由制造环节向前延伸,加强创意、工业设计、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环节,提高产业、产品的技术含量;二是由制造环节向后延伸,加强检测、营销、服务,以及废旧产品回收利用等环节,提高产品附加值,打造形成基于制造环节优势的全产业链条。 2.提升。在单一产业环节不断提升产品品质与竞争力。仅就制造环节而言,可以从两个方面发力提升制造产品的品质与竞争力:一是通过工艺改进、技术改造、品质精细化等不断提升产品品质,降低制造过程的能耗和产品成本。二是通过产品品牌塑造与维护、形象提升与宣传推广等,提升单一产品的美誉度、满意度,保持较高的市场竞争力。 3.渗透。将新技术、新理念、新管理方法等渗透到市场调查、产品设计与研发、生产制造、销售、售后服务、产品报废回收等生命周期全过程,提升每个环节的现代化水平与竞争力。目前对产业影响最大的是现代信息技术带来的颠覆性影响,从横向看,影响是全领域、全环节的,甚至颠覆了制造环节的计划流程、工艺技术方向;从纵向看,对每个环节影响是深刻的,比如原材料供应环节,通过供应链构建减少了企业内部库存,增强了供应的及时性、精准性。 4.创新。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出新的产业、新的业态。目前,通过信息技术、互联网与制造业的结合,创新出了许多提供综合解决方案的企业。泰州市从2018年以来大力推动“企业上云”,实施智能制造发展工程,探索建立智能工厂、智能车间、智能化改造项目培育库,带动千企实施智能化改造,有效提升制造业互联网化水平,积极打造长三角区域智能制造新高地。 三、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举措建议 1.创新产业深度融合模式。为了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国家发改委等15家部门联合下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梳理提出了10种发展潜力大、前景好的典型业态和模式,包括推进建设智能工厂、加快工业互联网创新应用、推广柔性化定制等。目前,一些先进地区和企业已经走在了前列,华为的整体解决方案、上海电气的总集成总承包模式、海尔的服务型平台、深圳怡亚通的全程供应链整合服务创新等,正在引领我国制造业向服务型制造转型。泰州市应该向先进地区、先进企业学习,推动模式创新,加速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 2.发展深度融合产业组织载体。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产业生态圈等既是现代产业组织发展形态,也是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重要载体。以小米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为例,该公司从“产品+服务”模式转型为“智能产品+信息增值服务+生态链服务”模式,围绕核心产品智能手机持续进行品类扩展,实现了智能硬件制造向智能硬件生态服务商转型。泰州市要以化工及新材料、生物医药和新型医疗器械、高端装备等具有优势的先进制造业企业为基础,增强产业间联系,打造一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条、新型产业集群和产业生态圈。 3.增强制造业与服务业之间匹配度。产业发展水平决定了与之相匹配产业的层次,制造业与服务业相适应、相匹配,才能形成融合发展的良性机制。一般来说,如果制造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资源加工型产业为主,对服务业的需求主要是传统的运输仓储、批发零售、广告宣传、营销服务等一般性、普适性的服务。而如果是技术水平高、市场潜力大的先进制造业,与之相匹配的则是技术研发、工业设计、信息服务、环境监测等专业性、创新性、定制性服务。从目前看,泰州市要积极有效推动制造业高新化,大力提升制造业技术含量和附加值,以增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匹配度。 4.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现代服务业是以现代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网络技术为主要支撑,建立在新的商业模式、服务方式和管理方法基础上的服务产业。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创新是主线,也是主要途径。所以,要深刻理解和把握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全面创新的内涵,围绕增强制造业的竞争力进行针对性和持续性创新,提升制造业的技术含量、知识含量、创新含量。 5.更新观念、提高认识。认识不到位、公共服务滞后等问题,制约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要加大对现代产业知识、科技知识学习和宣传力度,深入开展“新时代科技新长征”活动,建立校企联盟,引进高层次人才。构建产业一体化发展的产业政策体系,消除服务业和制造业在税收、金融、科技、要素价格等方面的政策差异,降低交易成本,提高泰州市制造业中服务收入的比重,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制造业强市建设步伐。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余大海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先进制造业能够不断吸收高新技术成果,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现代服务业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经验,在产前、产中和产后为生产制造服务。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互为依托、相互促进,关系变得愈来愈密切,传统意义上的边界越来越模糊,并出现“融合”发展现象,这种融合使得资源配置更加合理,产业结构日趋高度化。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是构建自主可控的现代产业体系的关键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要求,意义深远,责任重大。 当前,在国家层面,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等15部委于2019年11月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发改产业〔2019〕1762号)。省级层面,省发展改革委于2019年9月出台了《关于组织开展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的通知》(苏发改服务发〔2019〕851号),并下发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方案,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开展两业深度融合试点。通过宣传发动、组织申报,经评审最终确定全省123家龙头骨干企业、21家产业集群、15家集聚区域作为首批“两业”深度融合试点单位。其中我市泰州隆基乐叶光伏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企业成为龙头骨干企业试点单位,姜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集聚区域发展试点单位。市工信局深入推进工业化和信息化“两化融合”试点,江苏振华泵业制造有限公司、赢胜节能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19年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泰州安井食品有限公司等43家企业创建省两化融合贯标重点培育企业。 下一步,我委将会同市有关部门,扎实开展工作,加快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一是组织推进“两业”融合试点。按照《关于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及《江苏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试点工作方案》的具体部署,进一步强化组织推进“两业”深度融合试点。按照“培育融合发展新业态新模式”的要求,在智能工厂建设、互联网创新应用、个性化定制、智能制造机运营管理、系统集成及整体解决方案等方面,加速制造企业从提供单一产品向提供“智能产品+增值服务”转变。同时,深化服务业制造化流程,面向精细化、模式化的先进制造领域,发展高端科技研发、现代供应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传统制造向智能制造转变。二是加快载体建设。充分依托我市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器械、高端装备制造及高技术船舶、化工及新材料等主导产业优势,致力于提升产业技术含量和知识创新,增强产业之间在资源、技术、人才及资金等方面的相互赋能,聚焦高技术、高附加值和高资本密集型的服务领域,优化服务贸易发展模式,打造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的产业链。加快建设两业融合发展的技术服务平台,为产业融合提供研发设计、协同技术创新等公共技术服务,推动产业融合相关技术创新。打造产业协作平台,建设先进制造业上下游企业和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联盟,推动数据信息共享和网络协同创造,提供配套服务,为产业融合提供数据支持、应用支持和标准支持。完善综合服务职能,整合各类资源,为产业融合发展提供高效便捷的金融、法律、会计、咨询等服务,降低企业融合发展成本。三是科学谋划。在新一轮产业政策谋划中,突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创新政策设计。在研究编制 “十四五”产业布局规划时,突出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融合,在制造业功能区规划中突出服务业要素支撑,统筹谋划建设。围绕制造业产业链、生态链打造,突出工业互联网、工业大数据、现代物流、科技服务、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平台服务企业的引进和培育。继续推进服务型制造新模式培育发展,加快制造业从单纯的提供产品向“产品+服务”延伸,做长、做强服务链,提升服务业价值,带动高端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四是加大扶持力度。发挥财政资金“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加大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试点项目的支持力度。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促进我市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深度发展的扶持政策,促进资源要素和政策措施向“两业融合”聚焦,通过2-3年的努力,总结先行试点单位的成功经验和可被推广的模式路径,并在我市推广应用,以使更多的企业在“两业”融合推进中得到提升和加强。 泰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2020年6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