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049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民政局;
标题
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建议
建议人
张杰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社区是城市的基本单元,是居民参与社会治理的基础。近年来,我市以提升社区党建为引领,推动社区管理和服务机制创新,取得了成绩,积累了经验。但随着城市管理重心逐渐下移,大量行政性事务开始向社区转移,社区治理面临更多新的挑战。在社区治理中出现了一些突出问题,主要表现在:居民成员复杂、管理难度大,社区自治组织行政化严重、服务居民不足,群众性自治组织发展滞后、居民参与率不高等。为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一要制定城市社区治理权责清单。通过制定市级职能部门、街道办事处在社区治理方面的权责清单,依法厘清街道办事处和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权责边界,明确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以及协助政府的社区工作事项清单。全面清理社区组织承担的不合理行政负担,推动形成参与广泛、权责明确、协调有力、资源整合、运行高效的现代社区治理体系,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二要出台社区社会组织支持政策。细化完善关于强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治理相关制度,从理顺政府与社会组织关系、加快制度建设、拓宽参与渠道、完善培育机制等方面细化完善政策措施。对在社区开展为民服务、养老照护、公益慈善、促进和谐、文体娱乐等活动的社区社会组织,降低准入门槛,提供组织运作、活动场地、活动经费、人才队伍等方面支持。 三要加强社区专职工作者管理。把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建设纳入人才发展规划,细化完善管理办法,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具备专业知识和能力的人才担任社区专职工作者。规范社区专职工作者招录、考核、激励、培训、职业发展,解决目前社区干部人员有限、社区专职工作者服务缺失的问题,推动社区专职工作者的职业化、专业化发展,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 四要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共治共享。建立健全以社区党组织为核心,以各类社会团体为依托,社区党员、居民群众、共建单位共同参与的共驻共建组织体系。充分发挥挂钩单位的作用,强化挂钩单位共驻共建意识,营造良好的共建氛围,使挂钩单位由“局外人”变成“自家人”。加强社区志愿服务的组织建设,建立和发展与社区工作相适应的社区志愿者队伍,吸引更多的党员、干部、团员、少先队员和居民群众参与社区志愿者服务,逐步形成多方参与、共驻共建、互利多赢的共治格局。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A” 泰州市民政局文件 泰民函[2020]27号 泰州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20049号建议的答复函 张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进一步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和服务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完善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的一系列新要求、新任务,坚持“便民、利民、为民”服务宗旨,以创新社区治理模式为重点,以推进基层民主管理为落脚点,聚焦民生福祉、聚焦基层关切、聚焦短板弱项,持续推进城乡社区治理与服务高质量发展,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一、加强政策创制,明晰社区权责清单 我市出台《关于全面推行“政社互动”工作的实施意见》,制定《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指导各市(区)签订《部门(单位)委托社区工作事项协议书》《社区承接准入工作事项协议书》,推动政府行政管理与基层群众自治有效衔接和良性互动,全市各市(区)“两份协议”签订率达100%。制定《泰州市城乡社区工作事项准入办法》,修订完善《泰州市级机关社区工作事项准入目录》,批准26个部门的41项工作事项进社区,其他事项全部清理退出;建立社区印章管理使用制度,制定《全市城乡社区印章使用范围清单》,除法律法规有明确规定且社区有能力提供证明的,方可使用社区印章,其他各职能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职责范围内的证明核实事项不得要求社区出具证明。2019年,我们配合组织部门,按照省市《关于清理规范村(社区)办公场所“牌子乱象”的实施方案》要求,严格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挂牌工作规范,对照23项市县两级功能性标识牌目录清单,坚持功能室“一室多用、资源共享”原则,注重功能融合,实现资源集聚、务实管用,重点对各种有名无实的创建示范项目、标牌标识进行最大限度地精简,形成了统一规范的标准样式。 二、加大扶持力度,助力社会组织发展 根据市委《关于进一步推进民办非企业单位快速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制定《关于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组织培育发展的实施意见》《泰州市社会组织培育服务平台建设评定办法》等文件,明确对市和市(区)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补助标准为20万元,各区属街道(乡镇)社会组织培训服务中心补助标准为15万元、社区社会组织工作坊补助标准为5万元,以资金扶持模式助推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按照“社区点题、政府扶持、社会组织承接”的思路,精心创设社区治理公益服务项目,引导和推动社会组织主动承接、积极参与、发挥作用。近两年,投入386万元实施公益服务项目77个,连续7年实施福彩慈善助力社区公益创投,为社会组织注入870余万元公益创投资金,扶持130多个社会组织,覆盖200多个社区,受益群众近8万人。 三、建立激励机制,配齐配强社工队伍 为进一步规范社区工作者队伍,有效解决社工人员职数不明确、准入渠道不规范、队伍结构不合理、薪酬待遇偏低等问题,2018年,我市制定《泰州市市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对纳入职业化管理的社区工作者职数配备、选拔渠道、日常管理、教育培养、待遇薪酬、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了明确,并配套下发了《关于完善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纳入职业化管理的社区工作者落实“三岗十八级”等级序列,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实现职级薪酬阶梯化管理,有序推动了社区工作者职业化体系建设的制度化、常态化、长效化。 四、凝聚多方力量,形成共治共享格局 坚持以“共建共享”理念为引领,构建“社区主导、资源共聚、网络支撑、多方参与”的综合协商平台,采取“线下搭台”“线上搭桥”的方式实现社区共治新模式。线下设立书记恳谈室、村(居)议事厅、建立睦邻点、议事亭、党建长廊等,为社区治理搭建民主协商场所,并根据参与主体情况和协商事项,采取会议协商、对话协商、书面协商或民情理事会、民情恳谈会、小区协商、业主协商、村(居)民决策听证、民主评议等协商形式,开展灵活多样的协商活动。线上依托“互联网+”“两微一端”等新媒介,打破时间空间的“隔离墙”,搭建更为畅通的网络议事平台,进一步拓宽协商渠道,架好社区、社会组织、共建单位、社区党员、社区居民、志愿者等之间的“互通桥”,引导各方由“张嘴发牢骚”到“理性求共识”、由冷眼旁观者到主动参与者的转变,真正实现“策由民议、事由民办、效由民评”,逐步形成社区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2019年,全市建成社区睦邻点(站)200多个,搭建协商平台66个,市级财政投入230万元实施了60个“微治理”项目。 衷心感谢您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泰州市民政局 2020年6月1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陈磊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86198861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