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7017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规划局;文广新局
标题
关于在凤凰河景观带复建“三忠(祠)园”的议案
建议人
孙正坤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C
内容
地级泰州市在组织新区建设时, 将引水河更名为 “凤凰河”, 在市水利部门精心打造下, 不仅成为新区居民休憩、健身、游乐的风光带,还被水利部列为国家水利风景区。在风光带建设时,曾考虑复建“三忠祠”,但因故未建成,只在北部景区拓展了莲花池,建成了汉白玉的莲花桥和纪念三忠英烈的石刻。 目前, 作为市委市政府为民办实事的重大举措——“双水绕城”项目已进入实施阶段, 该项目重要内容之一的凤凰河改造提升工程也已入场施工。 为抢救保护“三忠”文化遗产, 进一步深化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同时留住拆迁百姓的乡愁,建议将复建“三忠(祠)园”内容纳入凤凰河景观带, 使之成为我市的重要历史文化景点。 一、“三忠”历史背景 南宋末年,奸佞当道,政治腐败,国势日衰。北方蒙古军屡次南侵,1234年金国灭亡后,蒙军大举进攻南宋,南宋文天祥、韩世忠、王坚等众多将士英勇作战,拼死抵抗。无奈朝廷软弱,宰相弄权,至德佑元年(1275年),蒙古军攻至扬泰地区,守城将领李庭芝、姜才等赤胆忠心,坚不降敌。景炎元年(1276年)7月,扬州沦陷,李庭芝、姜才转战泰州,与泰州知州孙虎臣共守泰州,在坚守城池22天后, 因叛将偷开北城门, 元军蜂拥而入。李庭芝等在东门外莲花池畔与敌激战, 因寡不敌众, 三位民族英雄相继壮烈牺牲。莲花池之战后,泰州沦陷, 标志着1300多年历史的泰州第一次进入外族统治时期。后代百姓在当地建忠节祠、三忠祠祭之,以示崇敬缅怀,历代传颂。 二、“三忠”简介 李庭芝,字祥甫,淳祐元年(公元1241年)进士,宝祐中知真州,累迁两淮安抚制置大使兼知扬州,景炎元年(公元1276年)7月,元灭宋,已降元的宋主诏令降元,李庭芝忠心义胆,固守疆土,焚烧诏令,拒绝投降。同年,在福州的小皇帝赵昰遥拜李庭芝为右丞相,诏其南下主事。李庭芝决定先转战泰州,再东进入海南下福州。他命制置副使朱焕守扬州, 自己与姜才率兵七千且战且退至泰州,进而南下与文天祥和南宋小朝廷会合。可惜,李庭芝刚离开扬州,朱焕即开城降元。李庭芝、姜才率部进入泰州,元将阿术围之,且驱其妻子至陴下招降,时姜才背伤发作,不能全力杀敌,泰州裨将孙贵、胡为孝、尹端甫、 李遇春开北门纳元兵。 李庭芝等突围出东门, 决心以死殉国,投莲花池赴难,奈水浅不死,遂与姜才同时被捕,阿术惜其忠勇,以高官厚禄劝其归顺元朝,遭严词拒绝,最后押往扬州,从容成仁。民众闻者莫不泣下。其后,文天祥闻之,专门赋诗赞曰:“屹然强寇敌,古人重守边。 惜哉功名忏, 死亦垂千年。”孙虎臣,是南宋末年最后一位泰州知州,《泰州志人物忠节》记曰:“孙虎臣,咸丰年间知泰州,时元军逼泰州,虎臣孤立无援,死之。”一代名将,横刀自刎,全忠全义。 三、 莲花池和三忠祠的变迁 1.莲花池。莲花池原址紧临古运盐河北, 疑为先人建窑取土而成 (建国前后池两侧有多座土窑),莲花池方圆约 1 万平米,池水与运盐河相通,船可通行,据原莲花池所在地宫涵村民回忆,池中种有莲花。约1970 年代后填池造田, 莲花池不复存在, 当地庄名在历代老地图上一直标为 “莲花池”, 莲花池旧址在现葫芦岛北侧水域。 2.三忠祠。“三忠祠” 寄托了泰州人民对三位民族英雄的崇敬, 但在清末战火中被毁。民国初年,因原祠已毁,当地百姓将莲花池东头的红庙改为三忠祠, 并在庙内供奉三忠像及祭联 (祭联为国民政府所赠,内容为“清水涌莲花,血甲翻飞犹战斗;芳庭树芝草,江山残破赖扶持。”)。解放后,三忠祠庙产充公,僧人还俗,其住持申大云(俗名)积极追求进步, 1956年入党, 后在三忠祠东侧的塘湾肖庄村任第一届村支书。1988年4月,了中法师返乡祭祖,与大云叙旧并合影(见图八)。 文化大革命期间, 三忠祠作为破四旧对象被彻底毁坏。三忠祠 (红庙) 旧址在康桥水岸小区东南角。 四、现存的“三忠”纪念建(构)筑物和建制形态 1.莲花六号区西侧引凤路上王庄河桥冠名为 “三忠桥”。 2.莲花五号区在水池西土丘上建 “莲花池亭”, 在东北角老通扬河边保留宋古井并立碑建花架。 3.在凤凰河风光带葫芦岛景区内, 建有一座精致的汉白玉莲花桥, 设石拱门和纪念三忠英烈的石刻。 4.新区第一批一至八号住宅小区都以莲花冠名。 5.忠南村现改制为忠南社区。 五、复建三忠(祠)园的建议 1.系统整合,将复建“三忠(祠)园”纳入凤凰河景观工程。缅怀和纪念三忠英烈在泰州人民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三忠祠” 几经兴废, 也抹杀不了人们对民族英雄的崇敬。 建议将现存分散零碎的纪念建(构)筑物进行必要的系统整合, 可以突显泰州传统的“英雄气节比莲花” 的历史文化情结, 使之成为人们景仰英雄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的重要历史文化景点。泰州已高水准地复建了岳武穆祠、崇儒祠、胡公祠(安定书院)等,现大手笔进行凤凰河景观提升工程,可以将复建“三忠(祠)园”融合其中,提高历史文化价值,甚至扩大为“忠烈园”, 将泰州历史英烈汇聚一园, 如抗金英雄岳飞、抗日将领陈中柱、空军英雄韩师愈、抗美援朝英雄杨根思、中共泰州最早领导人沈毅等,必将成为泰州市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挽救“三忠”文化遗产, 增添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内涵。 现在,市委、 市政府已大手笔建设凤城河风景区, 又高水准实施凤凰河景观提升工程, 是民心所向、 功在千秋、 提升城市竞争力的惠民工程。想当初,淮安市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时,所复建的关天培祠、梁红玉祠只是简易上马建成, 并成为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 我们现在要复建的忠烈祠意义应非比一般, 其悲壮事迹在历代地方志及民国学生教材(民国江苏省长、爱国先驱韩国钧主持)上均有记载;为民族英雄而建的 “三忠祠” 承载着泰州文化的重要历史事件, 崇尚英烈,是构成泰州历史文化的元素之一,复建三忠(祠)园,既可挽救 “三忠” 文化遗产, 也可成为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亦为凤城河风景区和凤凰河景区增添一处光彩夺目的景点, 为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注入新的深刻内涵。 另外, 一年一度的 “老街庙会” 也有了依托的载体。 3.留住拆迁百姓的乡愁。历代地方志及老地图显示,莲花池与三忠祠旧址均在古运盐河 (上官河) 北原泰东乡官涵村地域内。 自2006年至2016年12月中旬, 宫涵社区范围内16个组已全部拆迁结束。 在十年的拆迁过程中, 宫涵人民积极配合政府工作, 如期圆满完成了拆迁任务, 但毕竟世代居住于此地, 许多居民对故土仍恋恋不舍, 社区居民及党员干部屡次向居委会表达出 “复建莲花池和三忠祠古迹, 在原居住地留下一点记忆, 留住一点乡愁”的愿望。鉴于此,借助凤凰河改造提升的契机,如能复建“三忠(祠)园”,既可了却社区居民的一个美好心愿, 亦能让后辈知道在此曾经发生过的悲壮历史,强化人们爱乡爱国的思想,增强社区居民的凝聚力。 4.复建三忠(祠)园的建议方案 方案一 (1)对“梨园浅唱”景区重新规划建设。因“梨园”内容在梅 园、桃园内已有所体现,在此无需重复设置。建议将此区域规划为三忠(祠)园的主大门,并在此区域内修建“三忠祠”、忠烈牌坊、忠烈照壁等; (2)在原“梨园浅唱”景区与“嘉木林立”景区修建廊桥联通南北景区; (3)将葫芦岛更名为“莲花岛”; (4)将葫芦岛上的游亭命名为“三忠亭”(见图三), 并在亭柱上携刻原三忠祠祭联; (5)保留莲花桥(见图七),将桥名更改为“庭芝桥”,并将莲花桥北坡上的小广场命名为“庭芝广场”, 在广场增建“忠烈碑”; (6)保留莲花桥东侧的“碧血莲花”石刻(见图五),将石刻东侧的水池命名为“莲花池”,在池中种植莲花,在池子周边广种纪念花草; (7)将葫芦岛东侧的“福龙桥”更名为“莲花桥”; (8)在岛上树木丛中散立若干纪念 “三忠” 的诗词碑刻等。 方案二 (1)在原“嘉木林立”景区景区中段、莲花五号区西门对面附近增开三忠 (祠) 园入口处, 并在入口处修建忠烈牌坊; (2)在入口处北、 莲花桥南区域内修建三忠祠; (3)保留莲花桥,将桥名更改为“庭芝桥”,并将莲花桥北坡上的小广场命名为 “庭芝广场”, 在广场增建忠烈照壁和忠烈碑; (4)将葫芦岛更名为“莲花岛”; (5)将葫芦岛上的游亭命名为 “三忠亭”, 并在亭柱上携刻原三忠祠祭联; (6)保留莲花桥东侧的“碧血莲花”石刻,将石刻东侧的水池命名为 “莲花池”, 在池中种植莲花, 在池子周边广种纪念花草; (7)将葫芦岛东侧的“福龙桥”更名为“莲花桥”; (8)在岛上树木丛中散立若干纪念 “三忠” 的诗词碑刻等。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孙正坤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在凤凰河景观带复建三忠(祠)园”的建议收悉,经与市文广新局会商,现答复如下: 李庭芝、姜才和孙虎臣的殉国事迹悲壮,是泰州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尤其在事件发生地影响巨大。明清以来,地方文献、地方志均有记载,其英勇抗争、慷慨赴死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据记载,古莲花池遗址位于泰州城郊东南角,今莲花五号区附近,曾建过纪念“三忠”的“三忠祠”,由于历史原因已毁于战火。民国初年,当地百姓在红庙另立三忠像,改红庙为三忠祠,又改当地名称为三忠乡。由于历史更替,红庙也已不复存在。 地级泰州市组建后,三忠乡地段相继被征收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市委、市政府十分体恤当地群众对“三忠”的情感,将新区新建的住宅区统一命名为莲花住宅区。除此之外,目前市区现存的纪念“三忠”的建(构)筑物和形式也十分丰富,沿凤凰河沿线,已有多种纪念形式,从各个方面展示了“三忠文化”。如引凤路上的“三忠桥”(王庄河)、莲花五号区的“莲花池亭”、葫芦岛上的白玉莲花桥和纪念三忠英烈事迹的石刻、凤凰路与东风路交叉口西北角的三忠游园和忠南社区这一名称,这些都反映了市委、市政府对“三忠”文化的重视,不仅留住了历史记忆,也留住了当地群众的乡愁。 由于“三忠祠”早已消亡,从历史文化保护的角度看,灭失的建筑无法定性为文物,也无法复建。但是“三忠”英勇抗争的事迹,是很好的历史文化资源。因此,在双水绕城工作中,我局也提请指挥部、设计单位做了考虑,在葫芦岛位置保留双亭,增加了纪念“三忠”的牌匾及槛联,增加石刻讲述“三忠”事迹,体现“三忠”文化内涵,满足群众诉求。 你们从弘扬“三忠”精神,为宫涵群众代言提出的在凤凰河北段复建“三忠祠”的建议,立意很好。但由于“三忠祠”的灭失,不符合文物复建的要求。另一方面,“三忠”事件发生的原址,现莲花五号区附近,均已完成了城市建设开发,难以建设。现在的凤凰河景观工程主要是提升,景区内大部分廊亭、树木格局均已形成,葫芦岛区域定义为“嘉木林立”正是充分考虑了这一区域的树木生长状况和地形条件,从整个景区的整体协调和服务周边居民考虑而确定的,方案得到了各方面的认可,目前已完成施工图纸设计工作,正在紧张施工之中,在葫芦岛新建祠堂与景区整个创意也不协调。 6月12日的座谈会上,大家普遍认为,对“三忠”历史事件、历史文化的纪念和传承,重要的是把“三忠”的精神传承下去,但从宫涵人民群众的情感出发,我们认为可以选择适宜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来纪念。下一步,我们将与相关部门一起,向市委、市政府积极呼吁,放大“三忠”精神,一旦市委、市政府明确具体的项目建设部门和地点、形式后,我局定会主动配合做好相关规划服务工作,为保护历史文化,建设文化名城做好自己应尽的职责。 泰州市规划局 2017年6月14日 单位负责人: 联系人姓名:史松坡 是否已面答:已面答 联系电话:86198982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