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9004
届次
五届三次
承办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局;生态环境局;水利局;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
关于整治黑臭河道 再现碧水清泉的建议
建议人
钱刚
代表意见
建议注重农村水域的环境整治。
办结类型
B
内容
近年来,随着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镇化、工业化的迅速推进,农村面貌大为改观,农民生活质量明显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尤其是农村河道黑臭现象比较普遍,已经成为影响农村形象和农民生活质量的突出环境问题。 农村河道黑臭主要出于以下几方面原因:一是工业废水任意排放,农村里一些小工厂、小作坊产生的工业污水,未经处理随意排放入河,导致水质迅速恶化。二是水生态系统失去平衡,大量的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直接排放入河,导致河水富营养化,浮游藻类疯狂繁殖、鱼虾绝迹。三是农田灌溉重复污染,种植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化肥、农药残渣随灌溉水流入河道,受污染的河水又被抽取灌溉,循环往复,水质越来越差,农作物也被污染。四是河道长期淤积堵塞,一些农村河道多年没有疏浚,河水无法流通,出现不少断头河、死沟塘,河道的水体自净能力已基本丧失。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着力解决突出环境问题”,“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我市2016年制定的《泰州市水环境保护条例》明确要求,“县级市(区)人民政府应当建立河道轮浚制度,明确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的属地管理责任,逐步治理断头河、死沟塘、黑臭河道”。为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报告精神,严格执行地方法规规定,加强农村黑臭河道治理,实现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群众满意度、获得感显著提高,提出以下建议: 一、明确职责、落实措施 要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加强农村黑臭河道整治工作。各市、区政府要建立责任制,明确农村黑臭河道的责任单位和整改时限。各乡镇、街道是农村黑臭河道整治的责任主体,要对辖区内的河道、沟渠、坑塘进行摸底排查,会同有关部门,根据黑臭程度、污染来源和环境条件等情况,编制黑臭河道整治方案,落实具体治理措施。 二、控源截污、综合治理 “黑臭在水里,问题在岸上”。黑臭河道治理的关键和难点在于“控源截污”环节,要突出源头治理,对河道两岸污水直排口进行整治,坚持“以堵促治”,大幅度减少污水入河。要以房前屋后、河塘沟渠为重点,实施垃圾清理、清淤疏浚,对生活污水和畜禽粪便集中处理,净化、回收利用,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恢复水生态平衡,逐步消除农村黑臭河道。 三、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要充分考虑农村不同区位条件、经济条件和人口聚集程度、污水产生规模等因素,科学确定治理方式和技术,解决生产生活污水乱排放的问题。对城镇污水管网能够延伸覆盖的村庄,推广统一规划、建设、运行、管理的污水处理模式。对污水管网短期内覆盖不到、居住分散的村庄,可以建设低成本、低能耗、易维护、高效率的小型污水处理设施, 四、建管并重、长效运行 要加快城镇污水管网基础设施建设和村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争早日覆盖全市所有乡村。要将农村河塘、沟渠纳入河长制管理范围,建立日常清捞、养护等制度。镇、村两级河长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担当作为,落实管护责任,建立长效机制,确保黑臭河道整治效果达到环境优美、生态宜居的目标。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钱刚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整治黑臭河道 再现碧水蓝天的建议”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水是生命之源、生产之要、生态之基。“十三五”期间,我市上下积极贯彻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关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部署,大力开展农村河道综合整治、村庄生活污水治理等工作,全市水环境质量有所改善,但水资源水环境压力仍然较大,城乡结合部、农村地区部分河道水环境状况仍不容乐观。为此,我们将按照控制污染源、削减污染量、增加水环境容量、增强河道自净能力的思路,不断加强农村地区的黑臭河道治理力度。 一是部门协作、截污治污。住建部门要加强乡镇污水处理厂的建设运行管理,尤其要加强污水处理厂管网建设的推进力度,确保污水处理设施的稳定达标运行。生态环境部门要加快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和配套管网建设,健全长效管理机制,全面提升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率和水平。同时对非法设置的排污口一律予以取消,严格控制工业点源污染,杜绝违规排放,排放强度超过环境承载力的地区,要采取调整排污方向或搬迁、关停污染企业等措施减少入河污染量。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集中式畜禽养殖场综合整治,开展养殖污染治理,禁止污水直排,减少养殖场废弃物对河道的影响,同时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严禁在河边堆放垃圾和向河道倾倒垃圾。 二是治理河道、激活水体。水利部门要打通断头浜,沟通水系,建设改造引换水泵站,改善水动力条件,提高河道自净能力。清除河床污染底泥,减轻河道内源污染。要利用闸站对农村河道实施调水换水,增加水体流动性,保持河道水流畅通,提高水环境容量。 三是因地制宜、生态修复。充分考虑农村地区不同区位条件、经济条件、人均污水产生量等因素,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采取种植亲水植物,组合放养浮游动物、滤食性鱼类及底栖动物,改善河道水生态环境。加强生态护岸改造,把河坡由过去的混凝土人工建筑改造成为水体和土体、水体和植物或生物相互涵养,适合生物生长的自然状态的护坡,有条件的地方因地制宜建设生态护岸和自然岸线,在河岸种植亲水的灌木和乔木,建立生态隔离带营造优美水景观。 泰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2019年6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