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5060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司法局;
标题
全面加快普法进程
建议人
杨凤辉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背景: 1.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法治社会是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 2.前阶段陆续发生了多起校园伤害甚至杀人事件,作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都不懂法,更何况是那些普通民众呢?! 3.有报道显示,某些因各种原因落马的党政官员甚至政法委书记居然说自己不懂法,这真是对我们当前法制教育的极大讽刺。 4.老百姓和青少年是最大的普法群体,青少年知法、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障。 原因分析: 1.当前社会整体浮躁,追名逐利,信仰缺失,迷失自我,无所畏忌。 2.法制宣传不力,知法犯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最主要的原因。 解决方案: 1.增加媒体的普法宣传宽度和频度,包括报纸,电视,电台,网络、户外媒体、街头宣传,尤其是当前最流行的微信、微博、聊天软件等各种自媒体。 2.普法还得从娃娃抓起,就像宣传爱国主义理念一样,从幼儿园就开始实施法制宣传灌输工作。从小学到大学,都要将法制类课程纳入政治基础必修课。法治有关部门,包括法院,检察院,公安局,司法局,监狱等等相关场所要定时对外开放,让广大市民群众能够直接感知。学校要定期组织学生参观学习。相关法治部门要定期到学校、社区进行普法宣传讲座展览。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关于市四届人大四次会议第jy2015060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凤辉代表: 市人大四届四次会议第jy2015060号建议已收悉,我局组织进行了认真学习、研究,建议很有针对性、建设性,对今后我市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按照要求,现将建议办理意见答复如下: 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确定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总目标,建设法治社会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目标。普法工作开展近30年来,一方面,全社会法治进程明显加快,公民法律意识得到有力增强,公民依法办事的能力进一步提升,普法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另一方面,也不可否认,当前社会上有法不依、执法不严、知法犯法等现象还客观存在,需要进一步加大普法教育的力度。市委、市政府从“六五”普法启动起,就高度重视普法工作,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在市人大的监督下,各地各部门大力实施泰州市“六五”普法规划,全市普法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广泛开展群众性法治文化活动为平台,建成了一批质量过硬的法治文化阵地,我市成为司法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试点市;在全市开展了“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延伸工程,推动了法治宣传教育全覆盖工作机制在基层落地生根,得到了司法部的充分肯定;各地在普法工作实践中先后涌现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法治文化自助游、农村留守儿童法治驿站、“5+5”青少年法治教育模式等特色工作经验,中央电视台、《法制日报》等中央媒体给予积极报道;全市创成国家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9个、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652个,创成率位居全省前列;同时,去年我市被表彰为全国“六五”普法中期先进市。具体做法是: 一、 突出重点对象法治宣传教育 法治宣传教育的重点对象是公务员、领导干部、青少年、农民及农民工以及企业经营管理人员,针对这五类人群,市司法局有的放矢地开展系列宣传活动。 青少年学法方面:加强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制教育网络建设,营造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社会环境。在全市开展法制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举办全市中小学校法制骨干教师培训班,免费发放法律教材1.6万多册。举办全市青少年网上法律知识竞赛和万家学法家庭法律知识竞赛,开展托起太阳——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图片巡回展,评选全市首届十佳学法小童星、十佳学法好少年。省靖江中学连续13年开展“三模”(模拟法庭、模拟听证会、模拟联合国)活动,被省法宣办推广。加大对职校生、留守儿童的法制教育力度,举办全市中等职业学校模拟法庭大赛,泰兴市建立暑期农村留守儿童法治驿站355个。 领导干部、公务员学法方面:完善党委(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培训等五项学法制度,举办“百名法学家百场报告会”泰州专场报告会。每年对全市县处级干部、科级干部进行述法考评。完善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在全省率先将法律知识测试提前到拟提拔干部组织考察阶段。健全领导干部网上学法制度,每年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学法知识考试。2014年,市委宣传部、市委市级机关工委,市司法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法制宣传教育领导小组办公室等单位联合下发《关于开展全市公务员“六五”普法法律知识竞赛活动的通知》,组织全市公务员网上法律知识考试,书面竞赛由市级机关层面组织一次统一闭卷考试;考试由市级机关各部门、各地利用公务员培训网,自行组织全体公务员进行网上开卷考试。考试不及格者2014年度考核不能评定为优秀等次,各地、各单位参考情况纳入“六五”普法年度考核重要内容。 农民及农民工学法方面:广大乡村是普法的重要领域,从2007年起,连续九年开展“农民工学法宣传周”活动。2014开展的“法润泰州春风行动 普法惠民村村行”主题活动,广泛宣传基层群众特别是农民急需的十二类法律常识,活动重点面向全市1431个村,辐射371个社区。兴化市的普法联盟直接服务于全市1500多家农业合作社,挽回经济损失千万元。同时,积极抓好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建设,六五普法以来,全市新增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4个,总数达到9个;新增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295个。 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方面: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加强对企业广大职工的安全生产、社会保障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方面的法治宣传教育,建立企业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制度。通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全市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实行组织培训常态化、活动引领定期化、个人自学持久化、依法治企实践化、考评考核体制化。全市命名表彰了一批诚信守法企业和劳动关系和谐企业。全市共举办各层各类企业经营管理人员法律培训376期,培训10万多人次。 二、创新开展“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延伸工程 在全市组织开展了“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创建延伸工程 ,探索和试点形成“每一进”的具体路径和工作模式,在具体工作中突出项目引导、强化顶层设计,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取得了阶段性成效。一是着力增强了“法律进机关”硬性约束机制。建立健全了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领导干部学法培训等五项学法制度,认真执行了领导干部年终述法考评制度,坚持实行了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并在市及市区全面推行了非人大任命领导干部任前法律知识考试制度,将法律知识测试提前到拟提拔干部组织考察阶段,形成了领导干部凡晋升必过法律关的制度约束。举行了全市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征文比赛。同时,加大了公务员学法考试力度,依托公务员网上学习系统明确规定学法课时及考试要求,每年随机组织开展公务员法律知识集中考试,全市公务员学法参考率、合格率均达到100%。通过强化“法律进机关”刚性约束机制,全市公务员特别是领导干部的法治意识进一步提升。二是进一步探索了“法律进乡村”渗透学法机制。在建立村和社区司法行政服务站的基础上,针对当前农村普法工作中基层基础相对薄弱和人口流动相对频繁的特点,我们主动将普法资源渗透到农村经济纽带紧密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留守儿童群体中,打造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和农村留守儿童法治驿站。在兴化市试点开展了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通过开展法律服务和法律咨询,进一步增强农民闯市场的法制意识,同时也通过这一平台将普法工作辐射到全市农民。在泰兴市深化了农村留守儿童法治驿站工作模式,建立了法治驿站350多个,一方面通过加强站点法制辅导,提高农村留守儿童法律维权意识,另一方面借助这一模式,“小手拉大手”,带动了流动人口法制宣传教育。三是着力完善了“法律进学校”目标管理机制。围绕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学法机制,在高港区21所中小学校试点开展了法制教育进课堂试点工作,在全区落实了学校法制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和经费,实现了“月月有主题、周周有课时、班班有活动、岗岗有培训、年年有考核”,高港区未成年人法制教育5+5模式获得2014年全国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法制保障制度创新事例奖。同时,加大课外法治实践品牌培育,靖江市高级中学模拟法庭、泰州市机电专科学校学生普法社团、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一滴水”普法志愿品牌等工作在全市中小学产生了积极、广泛的影响,带动了全市青少年网上知识竞赛、“万家学法”知识竞赛、首届十佳学法小童星、学法好少年等法治实践活动深入开展,全市学校普法教育蔚然成风。 三、大力强化法治宣传阵地建设 为营造良好法治氛围,让市(村)民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熏陶、提高法律素养,我们打造了一批高质量的法治文化阵地。市级法治文化公园、青少年法治宣传教育中心成为全市法治文化阵地建设的示范项目。全市乡镇(街道)、村(社区)依托游园、文化站点、农家书屋等建立了法治文化游园、广场、街区、法律图书角等公共阵地,法治文化阵地基层覆盖率达100%。建成村民法制学校1859个,建有农民工法制学校160个,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基地323个;建有固定普法宣传橱窗1570个,大型户外法制宣传电子显示屏186个。涌现出泰州国税局税法文化展示馆、海陵区智堡实验学校法治文化校园、海陵区苏陈镇西石羊民俗法治文化馆、靖江市皓月锁厂法治文化基地等一批各具特色的基层法治文化示范点。此外,充分发展新媒体宣传,建设专业普法网站16个,普法网上专栏410个;开发网上普法视频50多个,时长达到2500分钟;开设了法治博客和普法官方微博,更新普法微博587条。去年以来开辟了公益频道法制时间(全天6小时滚动播出普法栏目剧和法制专题片)、建立了覆盖村居、企业、学校的150多个普法联播网终端平台、完善了集普法故事、律师访谈、普法公益广告等内容为一体的广播平台,同时,升级改版了泰州普法网,建立了泰州普法网群和普法微联盟,形成多平台、全方位的新闻宣传模式,大力营造法治宣传良好氛围 四中全会对法治宣传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对照四中全会的要求,当前法治宣传教育在推进法治社会建设中的作用还不够突出,公民法律素质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全民法治信仰还需要着力培育等等,这些不足都需要我们在以后的普法工作中加以改进。下一步我们将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突出工作重点。一是抓好关键少数。年内联合市法治办、宣传部、组织部等联合开展“法治大讲堂”活动,把“一把手讲一堂法治课”列入领导干部述职述廉述法考评内容。二是抓好重要基数。推广高港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5+5”模式,真正把法治教育列入中小学教学大纲,在中小学设立法治知识课程,保证在校学生都能得到基本法治教育。 二、抓好队伍建设。一是推广靖江市青年法治宣传教育志愿者协会的做法,统一建立泰州市青年普法志愿者基础台帐,探索建立普法志愿者培训、活动制度,在全市组织开展青年普法志愿者服务行动,开展普法助力企业行、助学校园行、助民村居行“三助三行”活动。二是建立一批普法工作室,依托普法达人、优秀人民调解员、十佳律师、法治文化创作基地等逐步发展普法工作室,重点扶持组建一批专业化、公益性普法工作室。三是重点抓好法治副校长队伍建设,逐步建立法治副校长遴选、培训、管理和奖励制度,不断提高法治教育水平。 三、健全法治宣传教育机制。一是深化“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实施“法律六进”长效机制完善提升工程,组织开展“法治六进实践”活动,让“每一进”的优势项目更强,强势项目更精,用制度把可复制可推广的好的经验做法固定下来,推动法治宣传教育向面上、向基层、向全社会拓展延伸。二是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年内,与市法治办联合制定并推行“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落实各部门行业及社会单位的普法责任。三是建立法官、检察官、行政执法人员、律师等以案释法制度。年内将与成员单位联合开展“百案说法”社区行、农村行、机关行、企业行系列巡展活动。四是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与市委宣传部、市法治办等相关部门联合出台有关意见,明确广播、电视以及户外媒体每年用于发布公益普法广告的份额,积极引导形成社会法治风尚。 四、放大品牌效应。一是完善群众法治需求网络调查系统平台,打造“精准普法”泰州品牌。加强需求征询和调研,多形式问计于民、问需于民,提高普法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在前期开发群众法治需求网络调查系统平台的基础上,进一步建立完善群众法治需求调查结果定期分析研判、跟踪反馈机制,切实把握新形势下广大群众的民情民意有针对性的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全面推行“精准普法”。二是推广“农民合作社普法联盟”,在全市范围内总结推广兴化市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普法联盟”的经验做法,选派律师担任农村基层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法律顾问,将法治元素直接导入基层社会管理中,发挥法治在服务“三农”中的积极作用。三是做强“留守儿童法治驿站”品牌。全面总结推广泰兴市建立农村留守儿童法治驿站的经验,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运作留守儿童法治驿站。四是打造“全媒体”普法泰州品牌。充分运用泰州普法网、普法网群、微博、微信、公交视频、联播网等现代先进信息技术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与泰州日报、电视台、广播等传统媒体技术相互融合,实现网上网下,线上线下相互补充、衔接互动的全媒体普法宣传体系。五是深化“法治文化自助游”泰州品牌。充分利用已建成的法治文化阵地资源,认真策划全市法治文化阵地自助游线路图,利用普法平台进行公告推广,并定期组织开展趣味性的法治宣传活动、发放法治惠民积分卡等,吸引群众参观,让这些阵地资源成为群众感受法治文化、接受法治熏陶的公共资源,释放法治文化建设集聚效应。 泰州市司法局 2015年6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