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9096
届次
五届三次
承办单位
住房城乡建设局;泰州市农业农村局
标题
关于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的建议
建议人
周海凤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启动以来,汇聚了政府平台公司、镇村力量、社会资本、村民百姓以及乡贤能人等多方参与主体,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但还存在建设进度不平衡、运营管理有待提升以及对人才、资源、资本等各类要素的吸引力不强等问题。 建议:创新运营模式、留足土地资源、探路乡村改革 1.在前期探索出的市场主体主导建设、市场主体参与建设、政府平台公司主导建设等多种建设模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科学合理的运营模式,以模式的多样化带动运营的高质量。 2.坚持着眼长远,在现有土地使用上,科学规划,择优选择有知名度、有实力的优质市场主体和社会资本参与产业发展,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同时,超前考虑,预留用地,重点盘活用好“农用地”“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和“宅基地”等“三块地”,坚决守住土地核心资源,守住未来发展空间。探索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和农村承包土地“三权分置”改革,深化农村土地使用制度改革,先行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三权分置”有效实现形式,适度放活宅基地和农房使用权。 3. 大力发展乡村产业,一是加大对特色农产品品牌的宣传力度,启动实施“一村一品一网店”工程,通过精心的销售策划,使我市优质农产品、服务产品走向高价、高端市场。二是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产业发展规划,对产业条件成熟的村先行项目策划和实施,做到成熟一批发展一批。三是通过农业产业的发展壮大,吸引当地一些外出务工农村青年回家乡企业务工,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四是通过精准扶贫项目的实施,本着绿色、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的新型乡村,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加快推进。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周海凤等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加快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建议”收悉,现将答复意见函告如下: 特色田园乡村建设,是我市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切入点和突破口,通过打造“特色产业、特色生态、特色文化”提升乡村竞争力,通过塑造“田园风光、田园建筑、田园生活”增强乡村吸引力,通过营造“美丽乡村、宜居乡村、活力乡村”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2017年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市住建局作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牵头单位,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制订行动计划,实行梯次推进。制定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行动计划。先后推荐获批了1 个国家级田园综合体试点、14 个省级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第一批5 个、第二批4 个、第三批5个),试点数量居全省前列。遴选确定了10 个市级试点,在全省率先实现所辖区(市)试点全覆盖,形成分级试点、梯次推进、联动塑造的建设布局。目前,19个省市试点已基本完成建设任务,累计完成投入9.4 亿元,实现形象初具、特色初显。同时,抓好后续面上创建,计划到2022 年全市建成80 个左右特色田园乡村,实现每个乡镇(涉农街道)至少有1 个全面展现乡村振兴成果的示范点。 二、建立联动机制,强化行政推动。构建以市(区)为责任主体、镇村为实施主体,市级部门挂钩抓落实,对标对表抓进度的“5333”工作机制。市级层面,具体落实工作例会、挂钩联系、督查通报、专家咨询和技术指导“5 项制度”,各地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牵头抓,分管负责同志具体抓。成立市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市财政两年安排2 亿元专项资金,分别制定建设进度奖、建设投入奖、建设成效奖“3项考核办法”,充分发挥奖补资金的推动效应。部门层面,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落实责任清单、任务清单、项目清单“3 张清单”,实现工作责任化、责任项目化、项目节点化,全力加强政策服务和技术指导。现场层面,落实人员、现场指挥部、资金“3个到位”,协调各方关系,“一村一策”推动具体问题解决,确保试点任务按时优质完成。 三、紧扣乡村振兴,丰富建设内涵。产业振兴注重特色培育。大力培育以农为基、因地制宜的特色产业,拓展农业多种功能,推进农业与旅游、康养、休闲等产业融合。人才振兴注重环境营造。营造“近悦远来”的人才环境,建好新乡贤理事会,用好在乡人才、返乡人才、下乡人才,打通资本、技术、人才回流通道。文化振兴注重内外兼修。注重非遗资源、农耕文化、民间技艺、乡风民俗的挖掘保护与利用,讲好名人故事,努力把乡愁记忆真正唤醒起来、让乡土文脉更好传承下去。生态振兴注重补缺补短。重点以应收尽收、截污进网推进“污水治理”,以户厕改造再提升推进“厕所革命”,以减量资源化利用推进“垃圾分类”。组织振兴注重党群互动。在“重心下沉”上精准聚焦,开展大走访大落实乡村新风行动。德胜、印达等村以基层党建为堡垒,以“三治”结合为重点,充分调动村民参与的积极性,形成党群互动、共同发展的振兴路径。鼓励试点积极探索改革创新。市委农工办出台支持特色田园乡村深化农村改革创新工作机制的六项政策措施。市国土资源局出台政策支持试点村率先探索宅基地“三权”分置,鼓励引导农民利用自有住宅、宅基地等依法从事乡村休闲、旅游、养老、家庭工厂、手工作坊等产业项目,使闲置农房成为创业载体。 四、加强宣传推介,塑造整体品牌。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平台,创新宣传方式,全力打造泰州特色田园乡村品牌。搭建共建平台。组建泰州市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促进会,加快串点连线、抱团发展,实现合作共赢。推动高位嫁接。把特色田园乡村建设与打响区域农业品牌相融合,把试点村庄的生态文化价值注入农产品创品牌、树名牌过程,借助京东、天猫等电商平台,做强兴化大米、千垛菜油、溱湖簖蟹、泰兴白果、祁巷小杂粮以及万科“八十八仓”等区域公用品牌,实现“建设品牌,带动产业,叫响试点,富裕农民”。注重媒体宣传。在《泰州日报》、泰州电视台开辟专版专栏,同时加大新媒体、自媒体宣传力度,加快形成全社会关心和支持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良好氛围。央视“朝闻天下”、“人民网”以及《新华日报》《中国建设报》等省内外主流媒体先后从不同角度报道了我市的特色田园乡村建设。做好活动策划。组织实施特色田园乡村“万人行”主题活动,不断提升试点村的知名度、美誉度。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抓重点、补短板、强基础,高质量推进特色田园乡村建设。 一是巩固提升试点建设成果。做好19个省、市试点的提升、验收等工作。积极开展第一、二批省级试点收尾、验收工作。指导列入第三批省级试点的村庄,重点对产业发展、田园风光等进行再提升,对改革创新项目进行再突破,不断提高建设品质,筑牢发展根基。 二是开展新一轮创建。按照《行动计划》,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督查,2019年确保完成17个创建村庄的项目清单建设任务,择优推荐申报省级创建村。 三是积极探索乡村振兴泰州路径。及时总结梳理,组织编制《特色田园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地方标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成熟经验和做法。发挥特色田园乡村发展促进会的独特作用,推动特色田园乡村在结对共建、产业发展、乡村旅游、乡村治理等方面探索路径。 感谢您对住房城乡建设工作的关心和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