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090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民政局;
标题
关于提高全市社区建设水平的建议
建议人
刘玉其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为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提升社区服务管理整体水平,根据社区的实际情况,建议: 在提升社区服务方面,健全社区养老服务体系,落实社会救助保障政策;加强社区卫生服务和公共文化设施建设,健全便民服务网点。加快形成标准化服务、多元化养老、全科型服务等社区治理服务新模式。 在改善基础设施方面,将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城市专项规划,加快推进社区服务场所建设。强化功能完善、满足群众美好生活需求,以民生需求为导向,下大力气补齐社区建设治理短板,建好社区服务阵地,优化社区居住环境,打造社区文化品牌,维护社区和谐稳定,努力使社区基本服务功能更加完善,提升社区治理服务效能,合理引导居民自治,构建多方参与社区治理的机制。 在加强队伍建设方面,打造专业化社区工作者队伍,建立社区工作者从社区工作者中考录公务员选任干部制度,提高社区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和服务群众的能力。激发社区工作者干事创业、改革创新、服务群众的热情。完善社区制度,调动社区居民经常性参与社区志愿服务活动的积极性。 在社区建设经费统筹保障和正常增长机制上下功夫。通过整合各类社区建设资金,重点保障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服务功能提升需经费。促进社区公共服务供给多样化,形成全社会参与的投入机制。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州市民政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20090号建议的答复函 刘玉其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提高全市社区建设水平”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社区治理高质量发展总体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聚焦社区基础提档、服务创优、队伍配强、环境出新等民生关切,以务实举措提升居民幸福感和满意度,为推进社区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完善政策创制,加快阵地提档升级 2018年,我市在全省率先出台《泰州市市区城市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管理办法》,按照每百户居民不低于30平方米且总面积不低于600平米的标准,通过以奖代补方式,加快推进城乡社区综合服务设施达标建设,2019年提档升级社区阵地126个,较2018年增幅80%,创历年增幅之最,全市已累计投入26307万元对589个社区达标建设进行补助。按照规划先行要求,结合区划调整方案,我局联合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精心编制了《市区城市社区设置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规划(2018-2035)》文本及短、中、长期建设方案,特别在边界划分、社区设置、综合服务中心落点等细节方面做到同步规划、及时调整、布局合理。2019年8月,规划设计文本已经市规委会讨论通过,为社区综合服务设施精准定位提供了规划引领。同时,为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效能,提出了“一站三中心”(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党群服务中心、综治中心、便民服务中心)功能融合方案,着力打造集教育引导、文明实践、居民服务、社会公益、社区管理、富民创业等为一体的“六大平台”,指导社区注重资源集聚、加强功能融合,逐步探索形成定位精准、设置合理、功能健全综合性服务体,让其真正成为社区居民的温馨家园。 二、建立激励机制,配齐配强社工队伍 2018年,我市制定《泰州市市区城市社区工作者职业化管理办法》,并配套下发《关于完善全市城市社区工作者薪酬管理工作的通知》,对纳入职业化管理的社区工作者职数配备、选拔渠道、日常管理、教育培养、待遇薪酬、考核激励等方面进行明确,实现“三岗十八级”薪级阶梯化管理,形成较为完善的职业发展体系,有序推动了基层队伍建设规范化、制度化。同时,为激发社区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充分发挥优秀社区工作者的示范引领作用,举办全市社区工作“名师”、“十佳”和优秀社区工作者述比活动,用“比”激发潜能、赛出活力,涌现出了吴小颖、刘云、王娟等一批社区“尖兵”队伍。全市已评选产生了12名社区工作名师,60名“十佳”、优秀社区工作者,他们已成为社区治理与服务的“行家里手”。通过培养优秀、表彰先进、选树典型,我市为社区工作者搭建了展示能力的舞台,提高了社会认同度,增强了社工群体的幸福感、获得感和职业荣誉感。 三、加大扶持力度,落实专项资金保障 我市从2013年开始,设立社区建设专项资金,每年投入300万元用于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并于2015年提高到每年600万元,至目前,市级财政已累计投入3000多万元。加大社会组织孵化基地建设扶持力度,创设社区治理公益服务项目,引导社会组织主动承接,近两年,投入386万元实施公益服务项目77个,连续7年实施福彩慈善助力社区公益创投,为社会组织注入870余万元公益创投资金,扶持130多个社会组织,覆盖200多个社区,受益群众近8万人。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社区建设作用,出台《泰州市社区(村)党组织为民服务专项资金使用管理办法》,明确每个城市社区党组织,按每年20万元的标准,设立为民服务专项资金,2016年以来,我市累计下拨资金2亿多元。同时,推进网格化精准治理,按照市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规范化建设的实施意见》,全市城乡社区网格化服务实现全覆盖,建成“全要素”网格12353个,配备网格长12353名、网格员27605名,并坚持“权随责走、费随事转”原则,由市委政法委牵头,会同市财政局,以市(区)为单位,对现有各级财政支付、条线部门用于社区的各项经费进行归集,并对照责任清单和承担事务情况,统筹下沉到街道、社区使用,两年来,全市共统筹网格工作津贴近5000万元。 四、强化为民意识,推动服务提质增优 聚焦“微需求”,在全省首创实施“微治理”活动,着力解决小巷停车难、路况差、设施少、秩序乱、环境脏等社区治理“顽疾”。2016年以来,投入近2000万元实施了300多个“微治理”项目,邻里“客厅”升级、城市共享书屋、居民楼栋出新等一批惠民项目扮靓了城市底色,成为小巷最美丽的风景线。聚焦“微品牌”,围绕社区开展的为老、为小、为残、为弱、为贫等项目,通过举办星级、十佳、优秀社区服务品牌述比活动,以品牌内涵展示为民服务成果,扩大社区影响面和服务受益面,四年来,全市共评选产生星级、十佳和优秀社区服务品牌近百个,“鲁班80365”“滴滴服务站”“我爱我家”“晚霞情”等一批优质品牌被选登“学习强国”推广,成为百姓心中的“民牌”。聚焦“微救助”,建立基层救助“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服务平台,织密镇村社会救助工作网络,全面落实重残重病单人保政策,2019年,全市1037人享受单人保,未脱贫低收入人群中,纳入农村低保5356人,纳入特困人员供养485人,对不符合低保、特困供养条件的支出型贫困对象627人给予临时救助。聚焦“微改进”,围绕老年人“上学难题”,率先在海陵区四个街道试点开办了老年大学社区教学点,把老年大学办到小区,送到老年人身边,开辟舞蹈、书画、保健等10大类15个专业161节“掌上课堂”视频,让老年人足不出户就能享受优质免费教育。姜堰区新增16处老年人助浴点,在镇(街道)层面实现全覆盖,让老年人享受从“皮包水”到“水包皮”的凤城幸福,全市建成老年人助餐点580个、助浴点21个。 衷心感谢您对社区治理工作的关心和支持。 泰州市民政局 2020年6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