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20148
届次
五届四次
承办单位
水利局;姜堰区政府;兴化市政府
标题
关于建立上中下游联动机制提高水面飘浮物打捞治理成效的建议
建议人
钱正新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兴化市是里下河地区出名的锅底洼,地势低平,河网密布,每到涨水等时节,境内河流水面上水花生、水葫芦等飘浮物集中爆发,数量惊人,事实上这些飘浮物大多不是兴化地域产生的,而是上游周边市县产生、随水漂来,但目前打捞治理的任务最终落在地势最低的兴化。虽然市政府部门每年都投入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进行打捞治理,但由于缺乏高层次的上下游联动打捞治理机制,存在上游拦不住,下游泄不掉的现象,打捞任务异常繁重,治理效果也不理想,容易引发局部水体污染、水环境恶化和群众不满,甚至引发交界地区之间的矛盾。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相邻市县的群防群治、上中下游联动治理。 建议省级(河长制)层面统筹规划,建立上中下游联动治理机制,提高全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一是对流经县域较多的重要河流设置拦截卡口,分级逐段防治,减轻下游打捞治理负担;二是设立流域水花生、水葫芦防治课题和专项经费,依靠科研院所研发新技术,破解水花生、水葫芦防治和利用的难题;三是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将水花生、水葫芦防治纳入乡村振兴、碧水保卫战、农村环境治理的大盘子,形成综合、持续治理的合力。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水函〔2020〕14号 泰州市水利局关于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 第jy2020148号建议的答复函 钱正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建立上中下游联动机制提高水面飘浮物打捞治理成效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泰州市水环境整治工作的关心和支持,您所提建议,市水利局高度重视,认真调查研究,现将相关情况答复如下: 兴化位于里下河地区,境内河道纵横,地势低洼,俗称“锅底洼”,特别是汛期“四水投塘”,水上漂浮物易顺流涌入。为解决这个问题,近年来,我市通过调查研究,确立了水面漂浮物“上卡、中清、下捞”清理工作方针,泰州市内防洪联动协调机制已基本建立。针对您提出的建议省级(河长制)层面统筹规划,建立上中下游联动治理机制,提高全流域水环境治理成效。我局将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开展工作。一是积极向上反映,建立联动机制。全面落实河长制,建立河长主导、部门联动、分级负责、运转顺畅的工作机制,通过河长牵头抓总,协调明确河湖管护任务、工作进度、标准等,推动涉河问题整改落实。对于难以解决的问题,及时向上一级河湖长或相关部门报告。探索联合河长制,不断完善跨流域、跨行政区域河湖治理管护的协调联动机制,实现共商共治共享。今年姜堰区将创新河湖管理模式,对区级骨干河道统一发包进行集中管护,对所有支河口设置拦截卡扣,确保境内漂浮物及时打捞处理。二是强化责任落实,确保分级打捞。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各乡镇负责辖区河道水面漂浮物打捞,坚持常态打捞、日积日清。市级层面成立6个督查组,开展常态化督查,紧盯河面漂浮物等河湖突出问题,通过点名道姓曝光,督促问题整改落实。对问题整改缓慢、问题突出的,依据《泰州市河长制工作督查问责办法》问责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三是加大投入,提高整治效率。近年来,我市不断加大对水环境整治工作的资金投入,市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资金5000元/公里,用于骨干河道长效管护补助。2019年拨付兴化市河长制项目奖补资金200万元。兴化、姜堰、海陵县(区)乡两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经费近1亿元,其中兴化约6000万元,姜堰约3200万元,海陵约800万元。在省水利厅的统一安排下,我市启动建设“通榆河沿线漂浮物视频监控系统一期工程”,由兴化水利局负责实施的16个监控点已建成并投入运行。省水利厅每年向兴化市下达漂浮物打捞补助资金约500万元,今后,泰州市水利局将继续为兴化市向省厅积极争取漂浮物打捞补助资金,争取更多的省级资金支持。并继续向省厅建议建立省级水上漂浮物综合治理联动机制,在省级层面推进区域联防联治、统防统治,形成合力,根据水花生、水葫芦生长规律,组织各市上下联动,集中力量打“歼灭战”,更加高效全面地开展漂浮物打捞工作。 泰州市水利局 2020年5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