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9055
届次
五届三次
承办单位
宣传部;海陵区政府;泰州市文化广电和旅游局;文旅集团
标题
关于打造古盐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议
建议人
季茂华
代表意见
市区围绕盐税文化做了不少事情,希继续发力,进一步提升泰州的品味和知名度
办结类型
B
内容
古盐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一条河将盐税文化、宗教文化、水利航运文化、近代民族工业文化等有机串联,形成了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运盐河文化。作为市、区两级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重要举措,泰来面粉厂工业遗迹、二粮库原址、化肥厂老厂房、梅兰春老厂区已被纳入重点打造的规划项目;同时,随着我区围绕古盐运河三个“长廊”建设进程的加快,古盐运河沿线的城市功能布局正进一步清晰,但在推进过程中一些问题也逐渐显现:一是缺乏统一规划,沿线居民区、农村集体经济厂房混合交杂,生活区和生产区并未划分开来;二是遗迹遗址缺乏管理,残损严重,如泰来面粉厂厂区建筑物无人管护、部分建筑物顶部坍塌,二粮库原址区部分房屋被租用为服装加工点、部分墙体渗水严重;三是相关史料资料收集力度不够,工作成效不够明显。建议呼应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由市委宣传部主导,市文旅集团牵头,海陵区、市旅游局等相关单位、部门配合打造古盐运河文化长廊。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季茂华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打造古盐运河文化‘长廊’的建议收悉,市委宣传部领导高度重视,会同各有关会办单位共同研究,提出相关建议和意见。现答复如下: 古盐运河是大运河流域的重要组成部分,推进大运河文化带建设是我市工作的重中之重。古盐运河作为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遗产资源十分丰富。一条河将盐税文化、宗教文化、水利航运文化、近代民族工业文化等有机串联,形成了包容多样、独具魅力的运盐河文化。 去年8月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全体会议召开以来,我市各地、各部门坚持文化引领,加强系统谋划,注重工作统筹,扎实推进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一是组织系列主题活动。召开古盐运河与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学术研讨会,组织“新年走大运 最美是泰州”健步走活动,举办梅兰芳艺术节暨大运河(古盐运河)文化周和水城水乡国际旅游节等。二是推动项目建设。召开2018中国泰州“大运河(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项目推介会,推出“稻河人家区” “渔行水村”等34个项目。彰显盐运文化,建成面积约1.2万平方米的古盐运河文化公园。泰州天目山石刻文化、泰来面粉厂近代工业遗址、凤城河景区水上历史文化长廊建设、溱湖风景区、凤城河景区水利设施、兴化竹泓木船工业园6个项目成功跻身省重点项目库。三是抓好遗产保护。开展运河沿线文物和非遗排查摸底工作,排查物质文化遗产204处,非物质文化遗产159处。启动大运河文化带泰州区域内省保单位保护规划编制。组织开展沿线历史文化遗迹“两线”划定和市县级文保单位“四有”工作。四是加强生态环境治理。开展古盐运河水环境综合整治,清理迁移杂船渔船71条,清理扒翻种植合计41200平方米,补植绿化37000平方米,清理各类垃圾杂物300余吨。医药高新区调查摸底古盐运河塘湾集镇段基本情况,形成河道整治疏浚方案,做好综合整治前期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领导下,围绕古盐运河文化“长廊”建设,将做好以下相关工作,让古盐运河沿线重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城活文兴”的繁荣景象。 一、坚持规划先行,系统化推进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年内制定出台《泰州市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总体规划》,有机融入江苏“1+3”功能区战略规划、泰州2035城市总规编制实施,科学谋划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发展目标、空间布局、重点任务、保障措施、工作路径等。 二、坚持文化为魂,彰显千年运河特质。按照“独一无二盐运河” 的理念思路,将运河沿线盐税文化亮点挖掘出来、串连起来,建设独具韵味的盐税文化水上历史长廊。推动非遗手工艺、非遗表演进街区,通过手工艺工作坊、传习社、艺术沙龙等形式,传播优秀传统文化。以里下河文学流派打造为重点,推出一批反映古盐运河文化的舞台艺术、小说诗歌散文、影视作品及书法摄影美术作品。 三、坚持多化投入,探索古盐运河文化带项目建设新途径。放大政府资金“撬动”效应,改进财政项目投入方式,从财政直接拨款向项目投资、购买服务方面转变,同时充分运用财税政策、金融信贷等多种手段,鼓励多种经济成分通过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等方式,投入文化带项目建设;放大文旅基金“引导”效应,推动我市重点文旅企业,努力上争省文旅发展基金,并发挥其引导作用,拓宽融资渠道,开辟民间资本投资的新领域;放大优质项目“虹吸”效应,加大招商选商力度,精心选择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优质项目,吸引优质资本共同开发。 四、坚持生态优先,深入开展水环境综合整治。加强古盐运河疏浚、修复治理,破题开展引江河以西(约7公里)和塘湾集镇段(约2公里)两段河道整治。加大运河沿线植树造林力度,推进海陵区、姜堰区城区范围内滨河绿化景观建设。全面治理古盐运河周边乱占乱建、乱垦乱种、乱排乱倒等问题,维持河道生态用水需求,提升河湖水系连通性。 五、坚持融合创新,做大做强古盐运河优势特色产业。按照大健康产业发展思路,以古盐运河及其周边区域为核心,发展集养生、养老、理疗、运动、保健、休闲、度假等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服务业。针对运河慢节奏、休闲性、体验性旅游品质,打造“一轴两带十四点”古盐运河旅游线路。选取凤城河风景区、溱湖旅游度假区等泰州最具价值、最具特色、最具影响潜力的项目,打造推出一批走出江苏、唱响全国的文旅融合发展项目。萃取运河文化特质要素,依托“静安路文商街区” “梅兰文化特色街区”等,培育具有地域特色的书画产业、家装品产业、工艺品产业、老行当日用品产业等文化创意产业集群,开发具有泰州特色的运河文化创意产品、旅游衍生品。 六、坚持立体传播,提升古盐运河内外影响力。组织拍摄古盐运河主题的纪录片、专题片、各类美图美照、微视频,通过微信、微博、微视频和手机客户端等,建立常态宣传态势。抓住重要时间节点,在世界水日、中国水周、中国文化遗产日、“6·22”大运河申遗成功纪念日、国家海洋日、国际志愿者日等,及时展示古盐运河文化带建设呈现的新变化、新面貌。启动古盐运河名称上报确定工作,整理收集申报资料,报送省地名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