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6109
届次
四届六次
承办单位
农工办;高港区政府
标题
关于帮助黄桥老区部分农村化解村级债务的建议
建议人
张 杰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支持下,组织市级机关部门、单位,对经济相对薄弱的村开展挂钩帮扶,帮扶效果特别明显,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增速明显,带动了黄桥老区经济薄弱地区发展。但是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只能用于村里必须要实施的公益性项目的建设和人员工资的支出。部分农村高额的债务,单靠村级组织自身的力量来化解债务,已几乎不可能了,它不仅严重困扰着农村经济发展,影响农村稳定,也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大障碍。 村级高额债务的形成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 1、以前 税费收不上来,乡镇的任务又必须如期足额完成,因此缺口只能靠村干部垫支,再加上村干部的工资没有兑现到位,造成村集体欠村干部的往来款。 2、基础设施建设留下负债。在村集体自身没有一定的积累和上级资金没有眉目的情况下,牵强上马了一批需大量配套资金如农业综合开发等工程项目。竣工后,这些村在上级补助资金有限,又不好向农户收款的情况下,欠下工程项目承包人的债务。 3、超过承受能力的公益事业投入欠下债务。建办公大楼、道路、桥梁等公益事业投入,在工程招投标时虽然按年度付款却不能兑现,形成债务,为了维护稳定,所欠工程款按按照高于银行贷款利率付利息。特别是工程欠款没有还清的情况下,村级有工程需要建设时,工程队以欠款为由要挟工程项目必须议标实施,价格虚高,增加债务。 4、收不抵支增加负债。主要是村无集体经济实体,除上级扶持的项目资金外无其他任何收入来源,而村级支出却保持了稳中有升的势头,使得部分村集体经济组织连年收不抵支负担加重。因村集体经济组织自身无“造血”功能,使得村级负债越累越高。 为此建议市政府: 1、对于负债较多的村虽然已经脱贫,但是由于村集体经济无力近期偿还债务,可以继续安排市级机关部门在给予适当帮扶,争取再送一程。 2、建立村级债务融资平台。由于村集体到银行贷款很难实施,村级集体为维护稳定,不得不举借高利贷。所以建议政府建立村级债务融资平台,减低村级融资成本。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张杰代表: 您提出 “关于帮助黄桥老区部分农村化解村级债务”的建议已收悉,现将有关情况答复如下: 近年来,全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有关文件精神,因地制宜,多着并举,通过建设标准厂房、盘活存量资产、发展物业项目、开展有偿服务等,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切实控减村级集体债务,市委农工办加大对各级农经部门考核力度,将控减村级债务工作列入部门农经目标考核内容,各市(区)也加大政策扶持和考核力度,积极清收债权、控制和化解债务,同时不断加强村级财务管理,加大村组财务审计力度,村级债务得到有效控制。高港区每年通过财政投入、加强经济薄弱村帮扶、强化自身造血功能等途径,有效拓宽村集体经济增收渠道,帮助经济薄弱村化解债务。一是创新资金投入机制。区政府先后拿出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的3个1%(其中2015年全年投入超过1亿元),用于提高村干部待遇、推进环境长效管理、村庄基础设施建设和村级公共服务平台建设等,为化解村级债务、发展村集体经济奠定基础。二是强化重点帮扶责任。组织机关部门领导干部与各村开展结对帮扶活动,进行目的性、责任性、针对性更强的帮扶。三是激发自身造血功能。由区、镇(街道)、村筹资5400万元建设标准厂房,让经济薄弱村享有收益权。推行土地集中耕种模式,示范开展“小农场”建设,既发展集体经济又增加了农民收入,促进了村级债务的化解。截止2015年底,全市农村村级债务总额21.23亿元,同比增0.83%,其中,兴办公益事业10.22亿元,占48.14%(其中,道路修建5.05亿元)、重点工程园区建设6.05亿元,占28.5%、其他(兴办企业、产业结构调整、抗击自然灾害、垫交税费、欠干部报酬、债务利息及其他)4.96亿元,占23.36%。 虽然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加快,村级债务增幅大幅下降,随着农村基础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步伐加快,农村环境整治以及秸杆禁烧等工作的推进,增加了不少新债,导致农村债务呈现边化解边增加的态势。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同时加大对村级债权的清收和债务的控减力度,切实有效地化解村级债务。 一、建立村级债权债务管理台账。对村级债权债务进行清理核查,将已形成的账外债务一并纳入统计范畴。对核查确认的债权债务按用途、时间、数量、经办人等情况进行分类登记造册,建立管理台账。同时对核查结果进行公布,接受群众监督。 二、多着并举控减村级债务。一是继续加快发展村级集体经济。通过盘活闲置资产、发展物业项目、开展有偿服务等多方位拓宽发展路子,挖掘发展潜力,壮大村集体经济实力。继续加大对经济薄弱村的扶持力度,通过建设标准厂房、提供项目、资金、物资、技能、智力支撑及合作开发经营、加强管理等扶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经济,增强造血功能。二是加强村级财务和“三资”管理。积极清收村级债权,在清理核查村级债权债务基础上,加大对集体往来款以及村级改制企业租金、税费的回收力度。规范村级财务核算,统一资金管理,将村级自有资金、财政转移资金、社会捐赠资金等全部纳入账内管理。规范村级开支行为,着重控制和规范村级非生产性开支,加大对村级不合规开支的查处力度,控减村级债务。健全和完善村级“三资”监管平台,坚持依法、公开、公平、公正原则,使用和处置集体资金、资产和资源,并向群众公布,接受群众监督。加强村组财务审计,加大审计结果使用力度,有效规范村级债务。三是加强督查考核。将清收村级债权、控减村级债务列入年度部门目标考核内容。加大督查力度,严格控制和规范村级债务。 三、建立长效管控机制。一是建立民主监督、民主管理机制。对村级兴办的各类项目,必须经村民代表大会讨论并报乡(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批准后方可立项实施。二是建立债务偿还能力评估机制。严格执行财务预决算管理制度,做到有预算不超支,无预算不列支。对村级举债兴办的各类事务,要根据实际,对债务偿还能力进行预先评估,凡是超过实际偿还能力的,一律不得再举债。三是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不按规定程序擅自借贷形成的债务,按照“谁经手、谁负责”的原则,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对于情节比较严重的,要联合纪检部门立案审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