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7066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教育局;
标题
关于泰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辖地中学高考后需向本地高职院校输送一定比例生源的建议
建议人
封立群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A
内容
职业技术教育是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关联度极高的一种教育类型。近年来,泰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构建,地方财政也积极加大对职业技术教育的投入、尤其是对高职教育的投入。泰州高职院校也主动调整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着力于内涵建设,坚持走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路径,把服务地方经济社会改革、建设和发展视为第一要务。泰州的职业技术教育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时期。 本地高职院校肩负着直接为地方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任。而泰州的高职院校在招收本地学生的同时,也招收按省教育厅招生要求招录全国其他省市的学生,后者毕业后通常绝大多数的回流到生源地,极少留在泰州本地。地方政府的教育投入并没有直接为地方的经济社会发展服务,这到不是地方本位主义。而是基于地方财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加大力度投入高职教育,就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地方高职教育院校也应主动考虑通过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培养,来积极回馈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培养地方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技术技能型人才,让培养的技术技能型人才用的稳、留得住,就必须考虑优先录取本地高考毕业生。泰州基础教育质量较好,生源质量相对更高。客观地说,本地学生绝大多数毕业后都会留在本地服务。 由于高职院校招生市场无序竞争甚至恶性竞争的环境,部分其他地区的高职院校在招生过程中使用一些非常规的手段,家长信息不对称,部分班主任受利益驱使、刻意推荐学生报考外地职业技术院校,致使本地优质生源流失。常州市及部分其他地区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及时注意到这一情况,制定政策规定当地中学有义务向当第高职院校推荐一定比例的生源,较好地解决这一矛盾。 建议:泰州市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参考常州做法,出台相关规定,要求辖地中学高考后有义务向泰州本地高职院校推荐一定比例生源,以保证泰州的教育投入服务于泰州的发展。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封立群等两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泰州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出台相关政策规定辖地中学高考后需向本地高职院校输送一定比例生源”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在我市经济社会转型发展的新形势下,泰州高职院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及时调整专业课程设置,积极推进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在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促进产业结构调整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泰州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设置紧紧围绕地方产业发展需要,形成与泰州各产业链深度对接的七大专业群。对应泰州优势产业“装备制造业”,有机电装备制造技术专业群;对应泰州新兴产业“生物医药、电子信息”,有制药技术、医药服务和电子信息专业群;对应泰州“建筑业”,有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群;对应泰州“现代服务业”,有财经和艺术设计专业群等等。目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建有2个国家级重点专业,5个省级特色专业,3个省级重点建设专业群,4个院级重点建设专业群,基本形成了院级、省级和国家级重点专业建设体系和集群优势。2015年11月,泰州职业技术学院被江苏省教育厅、财政厅确定为江苏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单位,连续四次(八年)获江苏省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是中兴通讯CLAA物联网示范基地、“教育部—中兴通讯ICT行业创新基地”,是教育部国家级“工业机器人开放式公共实训基地”暨“ABB/新时达工业机器人研发应用中心”建设单位。泰州职业技术学院组团参加江苏省首届力学创新创意竞赛,与东南大学、河海大学等36所本专科院校同台竞技,荣获创新制作一等奖的优秀成绩。泰州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近3000名毕业生中有近30%的毕业生在泰州就业,年社会培训10000人次以上,为泰州经济社会转型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然而,最近几年,高职院校招生困难,其主要原因:一是生源数量持续下降;二是本科录取率不断增长;三是本地就业前景缺乏吸引力。对此,市教育局将进一步分析形势,与高职院校一起,采取有效措施,共同解决招生困难。 一、搭建招生宣传平台,建立健全招生联动机制。市教育局将借鉴外地做法,通过泰州教育网站、泰州教育发布官方微信公众号、学校网站等媒介,宣传在泰高职院校办学理念、品牌专业、师资队伍、办学成果等,扩大院校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建立高职院校招生宣传日,组织专题会议,要求所有高中学校广泛参与。建立高职院校与高中学校招生互访机制,增进了解,努力增加本地生源数量。 二、协调相关职能部门,创造稳定的毕业生就业环境。利用人才信息网、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形式,广泛收集人才和劳动力市场需求信息。进一步探索校企订单培养模式,建立院校与企业等其他主体联合开展人才培养机制。提请市政府制订企业等其他主体参与职业教育的激励政策,以较高的就业待遇吸引本地生源填报高职院校,以良好的发展前景使高职院校毕业生留在泰州。 三、加强品牌专业建设,提升院校办学品位。高职院校进一步抓内涵、创特色、树品牌,打造核心竞争力,增强自身吸引力。对接社会产业发展需求,着力打造特色品牌专业,强化师资队伍建设,优化教学资源配置,深入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切实提高办学质量,全面提升办学影响力,加快培育大批具有专业技能和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术人才。 感谢您对教育工作的支持,并欢迎今后提出更多的宝贵意见。 泰州市教育局 2017年5月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