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7022
届次
五届一次
承办单位
水利局;泰兴市政府
标题
关于尽快启动实施增产港延伸、拓竣工程,提高泰州通南地区排涝能力的议案
建议人
洪飞
代表意见
满意
办结类型
B
内容
今年,受强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进入汛期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强降雨频发,导致多条河流水位迅速增长,洪水多发。7月初,我市发生连续强降水,导致境内河道水位猛涨,加之适逢天文大潮,外江水位居高不下,涝水排放缓慢,城区及各乡镇(街道)均受到了严重的涝灾。 一、水情 本次连续强降雨从7月1日至7月8日,主要呈现以下特点:(1)雨量大。我市8天连续强降雨,累计降雨419.3mm(黄桥站),达到我市年平均降雨量(1043.2mm)的40%,其中7月3日降雨量达最高,最大日降雨量145.5mm,暴雨中心主要在马甸。(2)来势猛。高强度的降水,致使内河水位迅速上涨,内河黄桥水位由7月1日8时的2.42米暴涨至6日11时的4.31米,超警戒水位(3.8米)0.51米,是建国后历史第二高水位(1975年6月24日4.46米),接近50年一遇水位(4.42米)。(3)外水高。降雨期间适逢天文大潮,同时长江大通流量由7月1日的54000立方米每秒增大至8日的69700立方米每秒,达往年同期流量的138%(往年7月大通流量50500立方米每秒)。长江水位居高不下,7月6日农历六月初二过船港高潮水位达5.3米,超警戒水位(5.04米)0.26米,我市沿江各闸虽全力抢低潮排水,但排量小、历时短,70%以上涝水靠靖江夏仕港排水入江,涝情缓解十分缓慢。 二、灾情 这轮强降雨给我市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造成了极大影响,沿江各乡镇及东部低洼地区田间积水20~60厘米。全市受淹面积44.23万亩,其中:水稻28.2万亩、玉米2.98万亩、豆类3.88万亩、花生3.66万亩、蔬菜瓜类5.51万亩;受灾林果面积4.57亩,倒树24736棵,水产养殖受灾面积3.42万亩,倒塌畜禽舍1005平方米、化粪池100立方米,4600平方畜禽舍受淹。死亡鸡38970只、猪42头、羊72只。济川街道一大户仓库受灾,导致60吨库存小麦被淹。城区鼎圣集团小区、同舟新村、公园新村、莲花新村、石配厂小区、城区工业园区等10多个小区及单位受内河高水位影响积水较深。本轮强降雨河坡、堤坡坍塌91公里,倒塌硬质渠道68公里,沟口涵洞倒塌449座,受淹电灌站635座、排涝站4座。 三、存在问题 1、现状排涝标准偏低。根据泰州市通南规划水文分析成果,现状河道及沿江闸群控制调度,能满足十年一遇降雨排涝要求,今年7月4日至3日三日暴雨达282mm,接近50年一遇295 mm的标准,已远超现状抗灾能力;省水利基本现代化及泰州市通南规划指出,至2020年区域排涝能力达二十年一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任务仍十分繁重。 2、沿江及洼地干河、中沟堤防标准低。由于多年未出现高水位,思想麻痹,沿河村居为出行方便,多修建临河道路,少备土,降低了堤防高程,河道蓄水量减小。如泰运河西段北侧、天星港西段、羌溪河褚陈段、张桥三号中沟全线,部分堤顶高程不足4.0米,多处出现漫水险情。据灾后统计,以本次最高水位为准,沿江及戴窑洼地需加高加固港(圩)堤达63.3公里。 3、低洼区提排动力不足。沿江圩区涝区面积141.8km2(沿江高等级公路以西),对照20年一遇的排涝标准,沿江片区尚缺少140个流量,尽管今年实施了二处沿江排涝能力提升工程,但尚未建成,无法发挥效益。戴窑洼地治理尚不充分。戴窑洼地地面高程在2.8~4.0米(低于今年我市内河4.31米最高水位),为高中之洼。今年实施了戴窑洼地治理工程,提排标准仅十年一遇,动力不足、标准偏低。 四、急办工程对策、建议 “十三五”期间,应把提高区域排涝能力建设作为水利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泰州市通南规划,近期通过拆迁量不大的增产港北延、拓竣,新辟一条入江通,扩大外排出路,能有效降低高沙土区排涝水位。 一、排水效果明显。外江水位比过船港低1~1.5米,在我市沿江闸群失去排涝能力时,夏仕港仍可自排入江,今年夏仕港排水量占沿江总排涝量的70%以上,新辟的入江通道与泰兴入江口门相比排水优势更大,可基本避免一般洪水年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减轻特大洪涝灾害损失程度和防洪抢险强度和压力。 二、便于老区水上运输。增产港地处黄桥老区腹部,拓竣河道底宽达40米左右,可作为姜十线替代航道,航道标准提高将有利于有区经济发展。 建议: 1、市政府将该工程纳入全市“十三五”期间的重点水利项目,摆上议事日程。 2、市政府协调相关部门及早完成可研编制并组织项目上争。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泰水函〔2017〕37号 泰州市水利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一次会议 第ya2017022号建议的答复函 洪飞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尽快启动实施增产港延伸、拓浚工程,提高泰州通南地区排涝能力”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解决城市和通南高沙土地区的排涝问题,我局在2014年编制完成的《泰州市通南地区水利规划》中,重点提出了在城市东部高沙区拓浚增产港,增辟百花港~安宁港入江口门,扩大外排出路。在《泰州市水利发展“十三五”专项规划》中,又将城市东部引排通道工程列为“十三五”期间的水利重点工程,工程主要内容是通过拓浚泰兴增产港~靖江百花港~安宁港一线、新建安宁港闸,新增排涝流量200m3/s,全面提升通南地区引排能力。工程的实施不但可以解决泰州通南地区的排涝问题,还有利于改善区域的水环境,促进黄桥老区经济的快速发展。 我局自2015年开始启动城市东部引排通道的前期工作,目前工程项目建议书已经泰州市发改委批复,近期将上报省发改委。我局会同设计单位江苏省水利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就项目相关内容进行深化细化,可研报告正在编制中。工程有关规划选址、环境评估、征地移民、土地预审及用地审批等相关手续正在积极对接,稳步推进。计划2017年底完成城市东部引排通道全部前期工作,初步具备开工条件,2018年开始实施。 泰州市水利局 2017年5月3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