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ya2018019
届次
五届二次
承办单位
教育局;编委办;财政局;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标题
关于统筹协调助推姜堰教育发展的议案
建议人
杨凤辉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一、现状分析 自姜堰撤市建区以后,作为地区品牌之一的姜堰教育也积极融入主城区的建设,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不断提升品牌影响力,推动城区教育及整个泰州教育的发展。最主要的成绩体现在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攀升和素质教育品牌的对外输出。在质量方面,近三年,江苏省高考状元均花落姜堰,让泰州市“教育之乡”的美名得到了延续,泰州市教育的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不断提升,也吸引了市外不少地区研究泰州、研究泰州教育的热情。在品牌的输出上,一方面,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明确部署,结合普职融通的具体要求,姜堰在海陵区创办了姜堰美校三泰分校,选派了美校本部优质的管理队伍和优良的师资队伍,满足了城区更多学生艺术学习的需求,目前已经招生700多人,得到了家长和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另一方面,通过市委市政府的联姻,姜堰与泗洪合作办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先后参与筹建了泗洪姜堰实验学校、泗洪姜堰高级中学,姜堰精心选调了区内名师赴泗洪支教,从学校管理到教育教学进行全方位的指导与帮带。两所学校自招生工作开始后,生源一直处于火爆状态,泰州教育的影响力得到了泗洪人民的充分肯定。 市委曲福田书记在姜堰调研时提出了“建好东部新城区,争当发展排头兵”的时代命题,作为姜堰经济社会发展重要组成部分的姜堰教育,也在努力为姜堰以及泰州的发展贡献着自身的力量。但是,受诸多因素的影响,姜堰教育的发展还存在一些羁绊和制约因素,建议市政府重视教育发展,统筹协调姜堰教育发展面临的矛盾和问题。 二、主要问题 1.政策方面同城不同享。姜堰作为泰州的主城区之一,应当与其他主城区享有同样的资源配置。但是囿于地域距离的限制,近年来,姜堰教育的发展未能获得作为主城区应有的资源优势。泰州主城区教育发展规划并没有将姜堰列入其中,这必然影响姜堰与海陵、高港等主城区教育资源的共享与互补。省姜中与省泰中同属本市有影响力的高中,理应在招生政策等方面同等对待。市委市政府为扶持省泰中发展,不仅投入10多亿元异地新建,而且还在招生方面给予其优惠政策,允许其在泰州范围内招收创新实验班。而省姜中的办学条件已经滑落到全省四星级高中的倒数位置,在招生方面也从未享受到任何扶持政策。此外,在职称评定、推优、考核等方面,市级层面有时对姜堰有卡压倾向。以2017年的江苏省中小学正高级教师专业技术资格推荐评审为例,省下达给我市的2017年中小学正高级教师推荐名额为12名(含泰兴市),姜堰区共推荐3人,最终,仅有1人被确定为泰州市2017年正高级教师推荐人选,而市直学校却有4人,占整个泰州市正高级推荐人数的三分之一。这样的做法严重挫伤了姜堰教师的积极性。 2.激励举措针对性不强。这几年,泰州市教育的美名日益远扬,除了倾心构建的卓越教育体系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创新性以外,还因为聚焦“适合的教育”这一理念,推出了一些诸如“素质教育5+2”等具体的行动。这其中,最为社会关注的就是泰州在江苏省高考中的成绩单,而提到高考,姜堰区三年出了三个省状元的事实又是必须提及的内容。尽管姜堰的教育资源比起主城区还不占优势,但是姜堰逆势而上,用实实在在的高考成绩来体现深入推进素质教育的成果。区里在有限的财力下,专门设置了“高考奖”,用于奖励高中学校,激发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让他们在教有所乐的同时也能教有所得,起到了较好的效果。据了解,扬州等周边地区,在市级层面专门出台了高考奖励政策,拿出专项资金重奖高考突出贡献者,有力激发了区域内高中争先赶超、争创一流的激情,而我市对高中教育尚未出台相应的奖励政策。 3.无序招聘影响队伍稳定。区域教育的发展,教师是关键因素。因为地区财力的原因,姜堰教师的收入一直与主城区有一定的差距。撤市建区以后,这一差距逐渐缩小,但依然客观存在。部分教师基于现实原因的考虑,或是参加其他区的招聘考试,或是被其他区以人才引进的方式调用,造成了姜堰教师队伍优质资源的流失。 三、相关建议 (一)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应的政策,真正做到以公平公正的心态对待姜堰教育。 (二)建议市政府参照周边地区做法,拿出专项资金,对高考成绩突出的市区予以重奖,助推全市办出更有活力、更有质量的高中教育。 (三)建议市政府出台相关的规定稳定地区教师队伍,严厉制止以许高薪、提高政治待遇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恶性竞争”。同时出台协同发展的相关政策,促使市、区之间能够在交流合作的基础上,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市教育局关于市五届人大二次会议 第ya2018019号建议的答复函 杨凤辉等10名代表: 你们提出的关于“统筹协调助推姜堰教育发展”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姜堰教育是我市教育的重要品牌,姜堰教育的高质量发展对促进全市教育健康快速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对你们所提的有关问题和建议,我局会同市相关部门进行了会商,我们认为,姜堰区2012年底撤市设区至今虽已六年多,但整个管理体制(包括人事、财政等)仍处于过渡期的阶段,有些问题需待姜堰区整个管理体制完全上划到市后才能得到解决。目前,姜堰区教育发展规划仍由姜堰区负责编制,市教育、规划等部门将姜堰区教育发展规划作为市区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统筹协调和督查指导。包括姜堰中学在内的姜堰区高中阶段学校的招生工作仍依照其他三市的模式组织实施。姜堰区教育投入的职能仍主要由姜堰区财政负责,省财政定向补助资金均采取“戴帽子” 的方式下达,市财政不仅不截留,每年还给予姜堰区适当补助。 关于姜堰区教师的评定职称、推优和考核等问题。多年来,市教育局在教师评定职称、推优和考核等方面,坚持全市同政策、同标准、同要求,统筹协调,综合平衡,对所有市(区)和教师都一视同仁,公开、公正、公平对待,不存在卡压的现象。希望你们能正确对待,消除误解。 关于对高考成绩突出的市(区)奖励的问题。为促进我市高考质量的提升,激励先进,经市政府同意,从2016年起,市财政每年在预算内安排200万元高考质量考核奖励经费,由我局对高考质量突出的市(区)和学校进行奖励,今后每年还将继续安排,并会适当提高额度。 关于姜堰教师的工资待遇问题。姜堰撤市设区以来,市、区两级政府认真落实同城化的有关政策,采取有效措施,逐步缩小区域差距,不断提高姜堰教师的工资待遇,应该说,目前姜堰区教师的工资水平与海陵区和高港区教师的工资水平是大体相当的。 关于稳定教师队伍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研究制订我市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全面推行学校教师“县管校聘”制,实现教师专业发展、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的共同进步。 泰州市教育局 2018年6月12日 单位负责人:奚爱国 联系人姓名:毕庆堂 是否已面答:是 联系电话:86999832 抄送:市人大常委会人事代表联络工作委员会、市政府办公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