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基本信息
编号
jy2015018
届次
四届四次
承办单位
文广新局;规划局;住房城乡建设局
标题
解决修缮涵东街西古民居问题
建议人
邓 华
代表意见
办结类型
B
内容
关于解决修缮涵东街西古民居问题的建议 彩衣社区涵东街、涵西街有市级文化局挂牌的居民区15处。这些古民居大多为清末建筑,由于年代久远,房屋墙壁剥落严重,跟周边繁华的街景极不协调,居住这些古民居的居民大多数为老年人,无论从自身安全考虑,还是从房屋的美观、适用性考虑,这些房屋都需要进行修缮,但由于是市级挂牌的文保房屋,居民又怕维修后失去这些房屋的古典韵味,一直未能维修,希望市文化、住建等有关部门重视该地区的古民居保护,拿出切实可行的修缮计划,尽快合理专业的修缮古民居,让老百姓住的更舒适,让古民居能够重放光彩。
主办部门答复意见
邓华代表: 您《关于解决修缮涵东涵西古民居问题》的建议案收悉,感谢您对泰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关心。 泰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州建南唐、文昌北宋,历史悠久,遗存丰富。历史街区特色鲜明,文化底蕴丰厚,古城传统格局和风貌保存完整,城市历史地位突出。 历史街区和古建筑构成了泰州古城特色传统风貌,泰州4片历史文化街区内现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4处,文物建筑涵盖明、清、民国多种形式,文化内涵丰富。但由于建造时代久远,利用及管理不当,人为破坏性使用等原因,历史街区内的文物古建筑大都年久失修,破败残损严重,给居民居住与生活带来较多困扰。 对历史街区的整体保护,全国各地有很多先行先试的探索与实践,如江苏省内的苏州三塘街改造以及云南丽江重建模式、福建福州三坊七巷改造模式等等。《文物保护法》、《城乡规划法》、《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都明确规定,文化名城、历史文化街区、村镇的规划保护与建设管理工作由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主导,历史街区内确定保护的文物、古建筑的修缮保护,设计施工方案必须得到文物行政主管部门同意。 结合泰州自身城市特点,我市也在积极探索与研究历史文化街区内古民居保护与管理工作思路。 一是制定专项街区保护规划。市文物局会同市规划局对城区4片历史文化街区内文物资源进行了全面调查,核定公布了文物保护单位、控制保护不可移动文物,委托资质单位制订了历史街区保护规划。其中《五巷涵西街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涵东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分别于2008年、2009年编制完成并获市政府审批通过。 二是指导和规范历史街区内文物建筑及古民居修缮整治行为。市文物局、市规划局专门组织编制了《泰州市传统民居修缮保护技术导则》,确定了“政府主导、居民参与、实体运作、渐进改善”的历史街区改造实施办法,并对文保单位、历史建筑提出了改造原则、方案和建议。根据街区内古建筑的不同情况,研究提升它的功能定位,把保护与利用结合起来,和其周边规划定位结合起来,和周边环境整治结合起来。 三是探索与尝试切合泰州实际的街区保护模式。市住建部门实施的稻河古街区改造复兴工程于2010年启动,对五巷—涵西街历史街区进行全面整治与改造建设,通过调查摸底,全面规划,分阶段组织实施,社会各界寄予厚望。目前街区内周氏住宅、四巷8号陈宅、涵西街戈氏住宅、头巷朱宅等一批被列入到街区保护建设项目的文物保护单位已修缮完成。管王庙、徐家桥西巷戈宅、钱桂森住宅等文物保护单位也即将进行维修与复建,改造后的稻河古街区今年底将建成对外开放。 涵东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与保护也已提上规划建设日程,有关部门正在积极研究,希望能够通过综合治理,保护与维持街区整体风貌,引导与支持民生环境的整体改善与提升,使古建筑保护与环境整治相结合,实现历史街区及历史文化遗产的有效保护。 五巷------涵西街及涵东2片历史文化街区历史悠久、街巷体系独特,地处江淮水系交汇处,是泰州稻河草河水乡传统风貌的精华地段。街区发展与城市发展一脉相承,是一部活的城市发展史。相信不久的将来,通过政府主导与推进,以积极有效的保护途径,将这两片街区有效保护管理利用发展好,再现“两河三街五巷”的空间传统格局和以稻河、草河为骨架的自然水系与传统商贸历史风貌,为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再铸新的辉煌。 再次感谢并诚恳希望您继续对泰州历史文化名城建设和文物保护工作给予关心支持,对我们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 泰州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 2015年6月24日